商人无视乘客生命安全,生产和采购假冒伪劣电梯,是典型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具体到这个案件,无论是假冒伪劣电梯的生产者还是采购者,都应该被严肃追究刑责。唯有如此,才能起到震慑犯罪的效果。
另外,电梯安全有专门的监管部门和检验部门,怎么就连假冒伪劣电梯都识别不了?这里面是否同样存在巨大的寻租腐败空间?杜绝电梯假冒伪劣,必须监管发力;假冒伪劣电梯流入市场,监管者难辞其咎。假冒伪劣电梯案件曝光后,各地应该尽快组织针对电梯安全的大检查,尤其是城市小区电梯和市政公共设施电梯。
众所周知,每台汽车都有一个发动机编号当作身份证,还能通过网络进行查询。电梯是特种设备,生产上却并未联网,质监部门也从未严格查证—这究竟是制度的空白,还是执行的漏洞?电梯安全事关人命,假冒伪劣电梯犹如 “定时炸弹”,这一模糊地带亟待廓清。唯有从制度上消除电梯造假空间,才能不让假冒伪劣电梯横行肆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