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爆料:某县教师工资被扣减了650元,一时间网友纷纷吐槽。这种抱怨似乎是合理的,但是好多年前有人说过“该你得的东西始终是你的,只是时间的问题;不该你得的东西,哪怕暂时获得了到时也会吐出来。”2013年6月起某市范围内各区县吃财政饭的人员都每月增加了350元补贴,300元住房补贴。今年7月28日-9月28日中央第九巡视组到四川巡视后给四川省委交换意见,省委高度重视反映的工资问题,要求各地认真清理,凡是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补贴全部取消。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补贴就是我们不该得的,哪怕暂时的得了,终究还是被取消了。 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面对千姿百态的面孔,面对种种的不如意,我们总会生出些许的抱怨,许是很正常的。但是转念一想与其把时间停留在埋怨上,不如想想办法,通过合法合理合情的途径去挣回那失去的东西,把时间用在前进的路上,去收获丝毫的快慰和惊喜不是更好吗? 我1990年代刚参加工作,到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偏避的悠游宫,每月就只有7、80元钱。上街连看都不敢看像样一点的衣服,专挑减价货买。不敢抽烟喝酒,不敢走亲访友,不敢下馆子打一顿牙祭。就连洗衣粉也是到批发市场批发,批发一次用上一两年。这种生活习惯和节奏我一直保持到今天。那时为了生活,不得不做既苦又累的班主任工作,每月可以多挣7-10元,班主任津贴每月7元,如果干得好,每周被学校考核评为流动红旗班,学校奖给1元。为了多挣那1元,我给学生打成一片,经常下学生寝室、到班上了解学生情况,发现问题,马上提醒学生。发现那个学生的板凳坏了,马上给修理,课桌的榫头松了,马上钉牢固,灯管要掉了,马上固定,或者请维修工帮助。一到班上,一丝一毫都得细心观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学生一起讨论做每件事既快又省时的先后秩序,约定班级每件事的每个细小环节的专门负责者,就连窗户上的小风撑都给临窗座位的同学挂钩。功夫不负有心人,每学期班级公物检查,我们班都是完好无损,或者全校损失最小,班上由此又得到学校奖励的维修费,我们班把这个费集中起来做班费。我也从中获得了一定的额外奖励,补贴了工资的不足。 那个时候,也是为了多一点生活费,每天做完该做的工作,就把时间用在拼命读书上,每天晚上读到半夜12点过是常事。其间还去寝室巡视多次,特别是值周教师巡视的那段时间,更要去勤一点,不然学生灭灯后讲话,被扣了就寝分,那一周就完了,评不上流动红旗班了。如果某天晚上某寝室在第二天早操时被点了名,扣了分,我们就全班一齐思考如何从其他方面去挽回损失,比如做好卫生,积极做公益劳动等去多增一点分。读书之余,动笔来写,写好啦,又与手上的文章作比较,这样多次反复,获得了一点经验。与学生一起讨论怎么把读与写结合起来,我们师生之间,那时确实是教学相长的。互相交流学习文章,一起讨论怎么读才读得更好,我们发明了三读一查读书法,一段时间后增为四读一查读书法,再后来改为四读二查读书法。我们一起讨论怎么写才写得更好,我们先是形成了顺、放、改的作文步骤,后来形成了作文三部曲。读得多了,写得多了,有了一点经验,就把文章拿出去,我的第一篇文章《千万不要忽视预习》被《语花》刊登了,第一次获得5元的稿费。我又鼓励学生把文章投出去,也被《语花》刊用了。一学期下来,学生的文章也不断地见诸《语花》,有时同一期报纸上,就有两三篇文章是我教学班上的学生的。在主编刘盛元的鼓励下,让我坚持给我的学生的文章写评语,使文章和评语同时刊出。我们师生都在这种氛围里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着,又收获着一点微薄的惊喜。 有了这个磨练,我的学生也逐渐地成长起来,一旦有学生的作文比赛,我们一出手往往都会有一点小惊喜。就连1993年的全国首届圣陶杯中学生作文赛,我们班级有5位同学获奖,一位同学获得二等奖,两位获得三等奖,两位获得优秀奖。有关消息被泸州电视台报道过。同一年我被邀请参编由唐小平主编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是文、好文、妙文——作文三境界点评》。1994年5月我在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会会报《作文报》发表《<雪中送炭>一文的修改意见》,对编辑提出该文的有关问题质疑,又提出自己对该文的修改意见。此后写文章便一发不可收了。1998年被全国思维科学学会、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委会、山西师范大学联合聘为《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成绩研究》课题的研究员。 假如身临那样的处境,我把时间停留在抱怨上,不去另辟蹊径,把时间用在前进的路上,能够有这一点一滴的收获吗?甚至后来有时能够有喜事连连的收获吗? 充分挖掘空闲时间,规划好每个时刻该做的事情,把最容易的事情放到最后去做,高高兴兴地做好每件事,想尽办法攻克难关,随时随事随地保持乐观的心态,不为情绪左右自己,认真做好当前,目标就会自然地一步一步地与你靠近。 蒙田在《热爱生命》中说:“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决定的。”我们如何对待生活,生活就会给你怎样的报赏。你对生活时时留心,事事在意,生活就会以涌泉相报。你对生活毫不关心,生活也会毫不理睬你。你的生活态度、处事方法、用心程度,直接关系你生活的质量、数量和度量。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视自己,做好现时的每件事,多一份在意,多一份收获。 怎么去拥有新生活,怎么去获取高品质的生活,怎么去攫取瞬间即逝的生活?这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取决于一个人的做事的用心程度,取决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改变在自己,别人都是不可把控的,只有自己才是可以操控的,把握住现在,用心做好每件事,时间永远都是属于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