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它的作用除了作为本宗族下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族亲们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的场所外;它的主要作用是作为族人“崇宗祀祖”,即供奉、祭祀祖先或先贤的重要场所。这里简单介绍邛崃市金山村的李家祠堂:
“李家祠堂”——一个跨越千年历史的家族的历史记录:“李家祠堂”位于金山村七组的雪坪,该祠堂约30平方米,它的四周及其屋顶全部用青石和青石板修成。在该祠堂的正面和左右两面大石碑。这些碑文不仅记载了李家原籍系雅洲罗纯白马泉人氏的事实,还记载了该家一代祖是金山村雪坪本地人,年轻时候到现在芦山县大川易门坎上门,三代祖时候重新回到雪坪安家,并返回本姓,到今天芦山县大川安家的事实和此后七代祖先的姓名;其八代祖是金仙寺庙护教神龙。尤其可贵是其中的有嘉庆十年(1805年)的碑文这样写道:兴周敕封大元帅,永镇西川保生灵;嘉庆十三年(1808年)碑文这样写道:常怀祖德,不忘根本。对这段历史可以做如下解读:
这些碑文大约记述了李家1100年的历史:其中李家八代人大约一百六十年,由于其八代祖曾经是金仙寺护教神龙,而金仙寺毁于明末,所以其一代祖最少应该是1500年前后的人。其二,其中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风俗,那就是入赘他家的男子的后人在三代后可以恢复祖姓,所以其三代祖又改“易”姓为“李”姓。其三,“常怀祖德,不忘根本”这句话说明这李家祖先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其了不起在“兴周敕封大元帅,永镇西川保生灵”。“西川”作为行政区划名,开始于唐代,至公元757年,将原来的剑南节度使分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和剑南西川节度使,剑南东川简称“东川”,剑南西川则简称“西川”。到了宋代,又设置了西川路。从此,“西川”一词便为人们所熟知。这“周”则是690年-701年武则天所使用的国号,这大致可以说明这户李氏人家的祖先在唐朝武则天时期的功劳,那就是帮助武则天“兴周”,所以被敕封为“大元帅”,其镇守范围是西川;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那么从武则天的“周”到嘉庆十三年已经是1100历史。其四,是这李氏人家大概属于行伍世家,从其祖先被封为“大元帅”到其八代祖成为金仙寺“护教神龙”或许可以说明这一点;第五,这个碑文同时说明金仙寺刘沟一带李家和熊家的姻亲。当然,这个祠堂的碑文还保存目前发现的和金仙寺相关的唯一文字记载,这个就弥足珍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