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明朝崇祯年间,新津县人杨姓父子本欲前往芦山做点贩卖红糖、盐巴和生姜的小本生意养家糊口,因天黑栖身于松安桥一竹笼下的洞窑内。夜间,枕着红糖睡觉的儿子忽然觉得红糖下面有金属般的声音,惊悚之余,父子二人决定掘地三尺寻个究竟。谁知,竟然挖出一坛窖藏银子。管它是是天道酬勤还是祖上荫功,勤劳的杨氏父子并没有就此坐吃山空,而是珍惜这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把他乡作故乡,就地安居,做起了石材生意。两百年后,累代积富的杨氏后人把石材生意做大做强,于清代道光年间正式成立了一家石材厂——新盛厂。据说,此上下十里之外的“马湖桥”和“川南第一桥”所用的红砂石料均出于此。
假如这故事是真的,那么是何人何故留下那么多的银子在此呢?或许,这将永远是不解之谜,但是,它却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繁荣的商道。假如这故事是假的,那么杨氏后人两百年累积财富的过程又是怎样的曲折传奇呢?又有谁知道“新盛厂”后来是如何寿终正寝的呢?和“新盛厂”一样的有名或无名的石材厂还有多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