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12地震中,羌族聚居区成了重灾区。 地震发生前,羌族聚居区的北川、汶川、茂县、理县都把利用当地自然和羌族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作为目标之一。重建和发展规划中,旅游业仍然是重要的内容,并都在各自的特色挖掘上很下功夫。 羌族地区在利用好各自的自然地理优势,充分挖掘羌族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业方面,既有差异,但更多共性。说它更多共性,是都打着羌族历史文化的旗帜,并把地震遗址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旅游业需要“市场”,有市场就有竞争,包括整个地震灾区未来的旅游业,竞争已从重建的规划图纸上开始。从羌族历史文化来说,北川、汶川、茂县、理县的背景大同小异;从地震遗址来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汶川地震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文本中,确定了北川县城、汶川县映秀镇、绵竹东汽汉旺厂区和成都虹口深溪沟作为汶川地震整体保护的四处遗址。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就看谁能快人一步,高人一筹。而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的及时开放,可以说正是快人一步,先“声”夺人的绝好例子。 在重建和发展规划中,对羌族文化,既要继承,更要创新,但我们反对简单的“移置”或模仿(如重建的某羌寨,就是“移置”或模仿了丹巴的建筑形式)。 北川、汶川、茂县、理县未来的旅游业,正挑战、检验着规划、决策者们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