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座松安桥建在距离松安沟口(南河)四十多米的河段上。的话,由于沟边上一直都是石材加工厂,沟边沿途也都堆放着不少的石材加工材料和成品。站在建于1984年的此松安桥上看彼松安桥,还很容易把他误认为是散放在河道上的一堆乱红沙石条。(见附图)
但只要你走到他的身边,近距离地了解他的话,也能够领略和窥见古人推鸡公车从他的身上辗过之后留下来的那道急于拐弯的沧桑的痕迹:(见附图)
而当你又接触到现由义士王三伦后人保护很好的此松安桥的三通建桥碑和见到由为川南第一桥——南桥题联“风月无边,北望长安三千里;江山如画,天府南来第一州。”的清代名人吴江为此松安桥手书的遒劲有力的桥名“福康桥”三个大字和读到镌刻在右边碑页上面的《新修福康桥并十里长途记》:邛州之西原有松安桥年深日久,行人艰涉,道光甲申(1824年)春,有义绅王三伦首倡,义举酒坊之力,捐钱八十千文新修斯桥,并修十里长途,上至马湖营,下至横山碥(土旁,现称环山子),皆用坚石垒成,道宽丈余,桥长二丈三尺,至此桥宽路稳,道途康庄,是名福康桥。兹以捐赀诸君姓氏一并记之。咸丰三年(1853)仲夏日之吉。”这些文字之后,我想,您一定会对此从清道光甲申(1824年)筹备到清咸丰三年(1853年)建成,耗时长达29年的松安桥(福康桥)及上下的十里长途产生一些遐想和感叹吧。(见附图)
通过现依然横卧于松安沟上面的松安桥(福康桥)的细部可以看出,此桥墩、桥梁结实耐用。沟边保坎也较为精细。(见附图)
此松安桥与道光年间修建而成的川南第一桥(南桥)共同的石材采取之处,位于旁边的石材厂——新盛厂,雄壮而美丽的福康桥碑及镌刻在福康桥碑两页碑眉上面的“西来”“胜景”、碑柱上的题联与现松安沟上残存的破落的桥墩、桥梁,那已找不到一点当年痕迹的“上至马湖营,下至横山碥(土旁,现称环山子),皆用坚石垒成,道宽丈余”的“十里长途”石板路会跟我们这些后人们在闲暇之时、茶余饭后带来怎样的对比?如何的思考?怎么样的感慨呢?
愿此松安桥(福康桥)能长存于松安沟上。因为,在我的心目中,他是邛崃大地上现在不为多见的仿佛行将消失了的历史的印迹,应当留住。
她是一位“真村姑”,而不是一个“假洋妞”。
愿她与公路对面新建的松安桥观景台一样,成为邛芦路上面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