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718|评论: 17

[第一时间] 养老保险“双轨制”并轨 —— 不知道的是企业上靠机关还是机关下靠企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3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备受关注的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的改革终于有了确切消息。上午,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代表国务院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做了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称,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

马凯在报告中称,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按照中央部署,有关部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已经拟订了改革方案,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

马凯表示,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报告虽然没有透露具体的改革方案的内容,但这仍旧意味着,在我国实行近20年的养老保险“双轨制”终将被破除,走向统一。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23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所作的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就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作了介绍。
       澎湃新闻获悉, 对于下一步重点工作,报告介绍要做好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2020年建成社会保障全民覆盖的宏伟目标,完成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提出的任务要求。下一步,国务院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科学论证,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制度顶层设计。
       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目标,加强调查研究,科学制定方案,加快形成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进行顶层设计,国务院将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统筹考虑国家、单位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适应,整体设计、统筹城乡、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法规制度,加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制度的可持续运行。
       (二)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全覆盖。
       2020年中国人口预计达到14.3亿人,为实现“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务院有关部门已经制定并开始实施以养老、医疗保险为重点的全民参保登记计划。
       通过优化政策、加强宣传、严格执法、提升服务、逐人逐户登记确认等措施,力争使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人数在2017年达到9亿人,到2020年达到10亿人左右,将覆盖率由目前的80%提高到95%。同时,巩固全民医保成果,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基本覆盖职业群体。
       (三)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按照中央部署,有关部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已经拟订了改革方案,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
       “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
       “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四)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统一规范制度和政策。
       职工养老保险要在完善省级统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筹资与支付责任,统筹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增强基金的互济性和抗风险能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基金省级统一管理,化解基金管理分散化的风险。全面推进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有条件的地区加快探索省级统筹,缩小地区间、人群间政策差别。
       (五)强化激励约束机制,扩大筹资和投资渠道。
       一是建立健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社会保险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参保人员通过增加缴费年限和提高缴费基数获得较高的基本养老金。通过增加政府补贴等措施,引导城乡居民早参保、多缴费和长缴费。
       二是建立兼顾各类群体的社会保障待遇正常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物价变动和财政承受能力等情况,适时调整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并将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延伸到待遇调整政策之中。基本医疗保险要完善政府、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筹资机制,深入推进付费方式改革,使医疗费用实现合理可控的增长。
       三是综合考虑人力资源供需、教育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基金收支等因素,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改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抚养比。
       四是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做大做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五是制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办法,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扩大投资渠道,实现保值增值,增强基金支付能力。
       六是加快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发挥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的作用,推动商业保险发展,减轻基本社会保障的压力。
       (六)加快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加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
       加强城乡低保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的衔接,完善低保标准确定和调整办法,实现城乡低保资金统筹使用。实施特困人员供养制度,统筹整合农村五保供养和城市“三无”人员救助制度。完善养老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完善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加快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大扶持慈善事业发展力度,研究建立慈善帮扶与社会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机制,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
       (七)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强化监督和经办管理。
       按照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决定和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逐步理顺医疗保险管理体制,有序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等各项医疗保险工作的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社保基金安全监督制度,形成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确保基金安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网络,做好跨地区、跨制度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异地就医费用结算等工作。加强社保经办机构建设,推进各项社保统一征收管理,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精确管理和便捷服务,切实为参保人员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
       (八)完善法律法规,依法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加快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和老年人、残疾人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抓紧制定基本医疗保险条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条例,修订失业保险条例,尽快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法治体系。国务院将把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列为政府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执法手段,落实执法责任,强化执法监督,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各级政府要积极配合和自觉接受人大对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法律落到实处。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6960435217389056256.jpg

12月23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告称,由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起步晚,待遇水平仍不高;由于各地财政承受能力和基金结余分布不均,且统筹层次仍偏低,社会保障互济功能发挥不够,导致地区之间待遇差别较大;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仍实行单位退休养老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双轨”运行,待遇差距矛盾突出,社会反响强烈。

由于我国社保体系建设采取先城镇后农村、分人群渐次推进的方式,再加上农村社保制度实施时间不长,而且实行自愿参保政策,目前全国还有1亿多人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主要是部分非公经济组织员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以及部分农村居民等。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审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关于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报告、
  关于国家财政水利资金投入和使用工作情况报告、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报告等
  张德江出席
   新华网北京12月23日电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2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张德江委员长出席。
   沈跃跃副委员长主持会议。常委会组成人员155人出席会议,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代表国务院向会议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马凯说,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国务院认真贯彻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加大财政投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制度体系基本形成,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高,支付能力得到增强,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对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报告对制度建设和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及其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下一步将重点抓好社会保障制度顶层设计、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法律法规等八个方面工作,加快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作了关于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的报告。他说,近年来,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升,但形势依然严峻,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反复性依然突出。下一步将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强化红线意识,推进依法治安,狠抓责任落实,加快改革创新,抓预防、重治本,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作了关于国家财政水利资金投入和使用工作情况的报告。他说,兴水利、除水害,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将水利作为重点支持领域,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有力推动了水利改革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将切实转变职能,全面深化改革,努力破除水利建设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构建水利发展财政保障长效机制。
   受国务院委托,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作了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他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差距较大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下一步将以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公共事业、改善人居环境、加强民主管理为重点,强化政策扶持、投入保障和改革创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会议审议了张德江委员长访问秘鲁、哥伦比亚和墨西哥三国情况的书面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王胜俊、陈昌智、严隽琪、王晨、吉炳轩、张平、向巴平措、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张宝文、陈竺出席会议。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等列席会议。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靠机关 —— 消灭贫农 大家做土豪

下靠企业 —— 消灭土豪 大家做贫农

发表于 2014-12-23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咋说 总是一个好一点的消息 嘻嘻 一个无比巨大的工程 啥时候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聚焦一:养老金

养老金“双轨”待遇差距矛盾突出

马凯说,截至今年11月底,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合计达8.37亿人,其中职工参保3.38亿人,城乡居民参保4.99亿人,待遇领取2.26亿人。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水平由2004年的647元提高到今年的2070元。2013年底,全国城乡老年居民月人均养老金82元,其中各级政府全额负担的基础养老金76元。

马凯说,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其中,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仍实行单位退休养老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双轨”运行,待遇差距矛盾突出,社会反响强烈。

养老金改革将在全国同步实施

谈到下一步工作重点时,马凯说,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马凯透露,按照中央部署,有关部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已经拟订了改革方案,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聚焦二:社保待遇调节

将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

对于社保待遇的调节机制,马凯说,将根据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物价变动和财政承受能力等情况,适时调整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并将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延伸到待遇调整政策之中。

同时,基本医疗保险要完善政府、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筹资机制,深入推进付费方式改革,使医疗费用实现合理可控的增长。

马凯表示,要综合考虑人力资源供需、教育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基金收支等因素,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改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抚养比。

聚焦三:社保基金

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机制不健全


马凯说,社会保障筹资渠道仍偏窄。目前各项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已经较高,财政投入大幅度增加,但面对老龄化高峰的迫近,养老抚养比持续增高,医疗费用上涨,给社保基金长期收支平衡带来了很大压力,亟需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

他说,目前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机制尚不健全。结余基金绝大多数存银行、买国债,投资渠道单一,收益率比较低。补充性社会保障推进缓慢。商业养老、健康保险发展滞后,尚未形成多层次保障体系,参保人员过多依赖政府的基本保障。

马凯说,下一步将制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办法,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扩大投资渠道,实现保值增值,增强基金支付能力。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5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1224191556_8666.jpg@584w_1e_1c_80Q_1x.jpg

     我国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这意味着,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将告别“免缴费”时代。改革后,公务员工资会否普涨?养老待遇是否会下降?全国范围同步改革,钱从哪里来?针对这些人们关心的问题,相关专家学者给予了分析和解读。
  工资涨吗?公务员工资可能普涨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透露,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
  报告同时指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这样的话,在全面实现养老并轨之前,公务员工资可能实现普涨。”西南政法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授熊晖说,“但是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主要是为了覆盖社保支出部分。”
  熊晖指出,当前很多基层地区的公务员群体工资水平相对较低,而社保个人缴费的比例不低,对于那些月收入2000余元的基层公务员而言,自己负担各项社保缴费相对困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则认为,实施养老“并轨”并不意味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必然上涨,但却是调整工资制度的好机会。国家应支付改革的初始成本,即适当增加一次工资,以消减改革初期带来的阵痛,促使制度平稳转型。
    待遇降吗?职业年金让近4000万人员吃“定心丸”
  “改革后,我的退休金会不会少很多呀?”这是许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看到相关报道后最关心的问题。
  上述报告指出,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陈步雷认为,这是为了减少改革阻力,旨在给出预期,给总数接近4000万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吃下“定心丸”。
  “建立职业年金就是为了补充待遇降低的部分,因此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待遇不会出现明显下降。”陈步雷说。
  郑功成进一步解释说,我国公务员与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采取现收现付财务模式,实行财政供款、预算管理、单位包办、社会化发放(通过银行或邮局),个人不需缴费,退休金待遇参照在岗者工资增长情况调整。
  这种财政负担实际包括了三种不同的责任:一是政府作为雇主应承担的责任份额,等同于用人单位为职工参保缴费;二是政府应履行的公共财政责任,等同于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三是承担了个人应承担的缴费份额。前两部分是政府财政应当承担的责任,第三部分则有违公平正义。
  “也就是说,这次改革的目的是通过优化结构和确立新的责任分担机制来促进养老保险制度走向公平,关键是要落实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缴费义务并采取同样的办法调整养老金待遇。”郑功成说,“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养老金那部分肯定会减少,但加上职业年金,总体待遇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
  钱够吗?建议“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上述报告称,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那么,如果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待遇不降低,钱从哪里来呢?
  熊晖认为,养老保险目前个人缴费是小头,基金支付和财政补助才是养老金构成的大头,而国家应该在制度转轨期间承担这部分转制成本,建立起职业年金最为关键,这部分应该会由财政资金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双重投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有两条路,一是沿用企业养老改革时的视同缴费政策,这样对于财政资金的压力会小很多,但是今后也面临养老金个人账户亏空的问题。”熊晖说。
  “二是由财政一次性将个人账户坐实,甩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但这对于财政将产生巨大压力。”他说,“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沿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政策是明智之举,既可以减少改革面临的阻碍,也能通过经济逐渐发展消化历史的欠账。”
  郑功成指出,这次改革的关键是如何建立稳妥的“中人”过渡办法,让老人和新人之外的“中人”养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同时也应当解决好机关事业单位中编制内外员工的现实权益差距问题。
  陈步雷建议,对于“中人”,应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和强制性职业年金双支柱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就是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按60%的替代率(养老金与在岗工资之比)进行制度设计;同时,建立强制性的职业年金制度,职业年金的替代率以现有待遇不降低为要求,大致按照替代率的20%至30%进行设计。
  “‘中人’的强制性职业年金应实行非积累模式,列入当期财政预算。”陈步雷说,“通过基本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基本保持‘中人’养老金待遇,降低改革阻力。”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5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人话的人大代表是‘人’;说官话的人大代表是‘官’ ——代表建议养老金改革尽快落地


  建议尽快推迟企业员工退休年龄,男性提至65岁,女性提至60岁

  昨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保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有委员建议尽快推迟企业员工退休年龄,以解决企业员工退休金的问题,男性提高到65岁,女性提高到60岁。

  “双轨制” 应测算改革后退休金差距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23日作报告时说,今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将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将被打破。养老金改革方案已拟定,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

  昨日,杨震委员审议时说,养老金改革方案中,国家把基本养老保险统一起来,剩下补充的部分取决于大家交的年金,交的多拿的就多,交的少拿的就少。实行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之间的差距会缩小多少,相关部门应该进行测算。

  “因为企业之间本身的差距也非常大,有的企业经营非常好,有的企业很差,所以不同企业为职工交的年金不可能一样,补充的一块是不是有上限和下限?这样是不是可以控制退休收入差距?”杨震说,希望国家出台新政策,能使得社会矛盾得到缓解,不要产生新的社会矛盾甚至扩大社会矛盾。

  对于养老金改革,黄细花代表说,决策部门一定要将政策尽快落地,人社部作为政策制定者,不能只从自己角度,或者从少数部门的角度考虑问题,应该更多地考虑到老百姓、弱势群体的利益。

  延迟退休 建议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马凯23日作报告时说,将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改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抚养比。


  昨日,苏晓云委员审议时说,目前企业员工退休工资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旦发不出退休工资,影响会很大。他说,这一问题应立足于体制内解决,尽快实施企业员工推迟退休,“现在工人男的55岁退休,女的是50岁退休。企业的干部,男的是60岁退休,女的是55岁退休。从身体状况和平均寿命来看,60多岁、70岁看起来就像50多岁的人,身体还很好。”

  苏晓云建议,把企业员工的退休年龄男性提高到65岁,女性提高到60岁。“这样多收五年(养老保险),少发五年(养老金),从身体状况来讲,没有多大影响。这个办法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解决问题的办法。”

  吕祖善委员说,现在提出渐进式地延迟退休,应该是一个不得不采取的办法,也是必须采取的办法。延迟退休年龄可能增加新就业的压力,要合理安排两者之间的平衡。

  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建议实行弹性退休制度,“规定一个法定最早退休年龄、一个正常退休年龄和一个最迟退休年龄,让自己选择,如果选择延迟退休,退休金可以增加。如果只规定延迟退休,我相信100%的人都会反对的。”

发表于 2014-12-25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一头雾水........最先提出反对双轨制恰恰是低收入群体的企业退休职工和体制外的退休人员,想不到现在既然是体制内的公务员事业单位的也在叫好,呵呵........看来决策层在顺水推舟............赢家绝不可能是大多数!!你懂得..........

发表于 2014-12-25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行社会保险制度,财供人员必定会调整薪资构成,会在工资里面增加社保费用系数,这不是涨工资,。工资标准不是凭空设计的,而是由保障从业人员基本生活需求的各种系数构成。以前是包保险福利,包括退休保障,个人不缴养老金,工资里也不包含社会保险因素这一部份。
企业在改革之前也是包保险福利,职工个人不管这一块,工资里面也没有这个因素。但是,实施社会保险制度后,员工缴纳了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个人部份,大多数企业单位却没有调整工资构成,没有在相关的工资分配制度中增加社保系数,员工吃亏,国家监管又不到位,这才是问题的根源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15-2-19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期以来,我国的养老金存在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人员的养老待遇存在较大差距。根据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养老金的水平基本都在退休前工资的70%~90%,即养老金替代率为70%~90%,远高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这里的替代率是指个人的养老金收入与退休前工资的比例。自2005年以来,我国开始连续10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人均养老金水平,每年的幅度高达10%。这一调整的主旨在于缩小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差距。
  新年伊始,呼吁多年的养老金并轨改革靴子落地。2015年1月1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意味着,养老金双轨制正式废除。
  
  为改革算算账
  从内容看,改革后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相关分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费则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为工资总额的20%,进入社会统筹;个人缴纳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全部进入个人账户。至于养老金的计发,具体来说就是,“新人”新办法,“中人”中办法,“老人”老办法,这一计发办法与企业相同。
  总的来看,这一《决定》使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并轨,制度模式、缴费比例和计发办法都与企业相同。这是彰显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但对于整个养老金改革来说,《决定》的颁布仅仅是一个开始。就目前而言,养老金并轨,最为关键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
  让我们为这次改革算算两笔账:一是单位缴费的问题。根据相关数据,我国在职公务员数量为700多万,各类事业单位在职人员3000多万。按照《决定》,单位需要缴纳20%基本养老保险和8%的职业年金,这笔钱从哪里来?在当前各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这部分钱如何进行支出?这需要各级政府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确保养老保险缴费。
  另一笔账是转轨成本的问题。按照原先的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完全由财政支付,这是一种隐性的“现收现付制”,由当期财政收入支付给退休人员。按照《决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要实施部分积累制。
  妥善解决转轨成本
  其中,已退休的“老人”继续按照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以及“中人”依据视同缴费年限发放的过渡性养老金,这些隐性债务即为养老保险改革的转轨成本。但这部分转轨成本如何解决?《决定》回避了这一重要问题。而实际上,这一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成败。
  我们看看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的例子。目前所存在的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养老金缺口巨大,以及养老金水平低下等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1997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的转轨成本没有妥善解决所导致的。
  世界银行、国务院体改办宋晓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何平等,都对我国养老保险改革的转轨成本进行了模拟测算,估算的规模大致在1.8万亿到10万亿之间。但我国改革对“老人”的退休养老金和“中人”的过渡性养老金只规定应由社会统筹支付,并没有具体说明如何偿还。这部分资金的来源不明,导致社会统筹的账户缺口越来越大,收不抵支的现象频现。基于此压力,各级地方并无动力对企业的养老金进行待遇增长,从而导致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低下。
  2000年8月,中央通过财政划拨的资金、减持国有股所获资金及其他方式(如彩票公益金)筹集的资金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未来养老保障支付的基金,同时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但后来,这笔基金变成了财政储备基金。
  可以看到,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就养老金并轨而言,最关键的是我们要通过养老金“并轨”把企业职工“拉上岸”,而不是把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拉下水”。因此,养老金并轨还需要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进行短期和中长期的统筹规划,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妥善解决转轨成本的问题。
  
  职业年金哪里来?
  2015年《决定》提出,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建立职业年金的目的是,补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下降的部分。
  建立职业年金,也涉及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改革,已经让各级财政背负20%的负担,再加上8%的职业年金缴费,可谓重上加重。对于“中人”而言,职业年金也需要对这些人在视同缴费年限中的工作进行补偿。实践中,这种缴费和补偿能力都直接依赖于各级地方的财政能力。如果不同地区之间,以及机关和事业单位之间的财政能力有差异,会使得缴纳职业年金方面也出现新的差距。
  同样,按照现有政策,企业也可以自愿为其职工建立企业年金。但就目前状况,现有的企业年金往往集中在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参与率较低。从积累的资产规模来看,95%的基金规模都来自于金融、电力、石油、烟草、铁路、钢铁等垄断行业的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积累的基金还不到基金总额的3%。此外,从区域来看,我国企业年金也主要集中于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山东和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在中西部地区的覆盖率则较低。
  通常认为,针对企业年金的低覆盖率,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主要由财政拨款,会具有较高的覆盖率,但这会导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人员无法实现真正的并轨。因此,需要加快发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等,来补偿个人的养老需求。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是指投保人在税前列支保费,在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税款,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这一产品实际能起到减免个税的作用。2013年1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自2014年起实施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2014年8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被称为保险业新“国十条”),提出,适时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并轨,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发表于 2015-2-19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基本点必须弄明白:不是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待遇很好,[举例说,一个44年工龄的正科级公务员退休金3600元;一个41年工龄的工勤人员退休金3200元;一个35年工龄中级职称专技人员退休金4000元]。而是企业那一块太差了。很多人用工单位只缴了最低缴费工资基数。

发表于 2015-2-20 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无比巨大的工程 啥时候开始?
80_avatar_middle.jpg 142016b1tvvi8011s0sq8w.jpg

80_avatar_middle.jpg

发表于 2015-2-22 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谨慎解读干群关系,莫要鼓捣社会对立
 
    ——从养老保险并轨、“公平”、“占用”、“掠夺”谈起


  养老保险并轨,央视播音员解读为“人人享有到公平享有”,其依据直指公务员(本文中大多取国家雇员、社会雇员之广义)退休养老自己不缴钱,其退休待遇远远高于企业职工养老退休者。公平似乎成为并轨主题。
  媒体有文《养老保险并轨存万亿成本缺口 或占用企业养老金》,报导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分析并轨成本缺口表示,“财政显然是出不起这笔钱,势必要占用企业养老保险的存量基金,但这对企业职工来说又是一种掠夺”。
  并轨前不公平,并轨后有掠夺,无论央视,还是公知,都高举公平、正义的旗帜,爽口得很,公务员却整得灰头土脸成了不买单吃白食,党和政府呢,不公平几十年的责任者?更重要是承受“不公平”的“大多数们”怎样想?狭隘封闭的专家、哗众取宠的公知,道听途说的央视,实事求是那里去了,舆论导向导向何方?让人真纳闷、很忧心了。

  一,并轨,莫要过分拿公平说事

  公平正义是社会进步的旗帜动力,但从来皆是其一而非唯一。革命如此,改革亦是、建设同样。这次并轨,就因为不公平?就因为公务员个人没有缴纳保险费?就因为双轨造成退休待遇差异?百姓如是看,专家跟着说、媒体瞎起哄?
  1,公平,不是并轨的实质。

  社会制度的建立异动,道德或有影响,经济方为基础。中国是一个官僚制度成熟,传承连贯的国度,汉朝既已形成官吏退休制度。此种养老,算得上国家养老。中国还是个敬老尊贤讲孝道的国度,“老有所养”,两千年前的先贤们如孟子便有论述,其方式是“制民之产”、“使农以时”、减轻负担,加强教化、这是让民自养;九百多年前北宋范仲淹成立“义庄”,以及后来社会普遍存在的宗祠公田、清明会等,对孤寡老弱有助,这是宗族、社区、慈善、互助相结合的社区补充式养老。三百多年前康熙举办与会几千人的“千叟宴”,既彰显盛世,也是一种敬老的国家导向,然而养老,还是民众家庭自养。小农经济、孝道文化中的国人,传统思维里,养儿送终、制田养老,从来没有寄望国家、社会养老,也不愿意坠入救济养老的境地。这个时代,人们寄望于天,不尤于人,公平在天运不在人世。
  工业革命发展,无产者涌现,绝大多数人成为雇佣劳动力或叫就业者,年轻、就业时生活有靠、年老、无业时谁养?于是产生了国家立法强制收纳、公营机构管理的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自主选择企业运作的社会养老保险,以及补充养老保险等等。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期,每一种选择,皆体现了彼国彼时、与效率盘算、与可能平衡后相对的公平。
新中国建立,五一年三月即发布《劳动保险条例》形成了“农民有土地,工人有劳保!”“社会主义好,生老病死有劳保!”的格局。一化三改造后,农民是公社社员,公社建敬老院,养老除了家庭还有集体。工人属国有或集体企业,是国家或集体的人,养老有企业,工资、退休事宜举国一致,形同国家或集体养老。干部,自然算国家的人,养老由国家。这个时期,国人目标一致、心思相同,休戚相关,养老各有其所,没有人论公平不公平。
  改革开放,市场冲击、企业异动,出现亏损倒闭,拖欠工资、发不出退休金,而且改革、市场化还将深入,国企、集体企业行将民营化,因应如此大形势,养老朝向社会保险改革。企业雇佣职工,要为职工养老负一定责任,除了发工资,还要为职工缴纳保险费。职工被雇拥,付出劳动,挣完工资即与企业两清了;职工是社会人,自己为自己养老应当缴纳部分保险费。这种办法,形势所趋、大势所迫,解决了当时拖欠退休工资的大难题,自然公平得很。
  而干部(与现在称公务员,或国家雇员称谓似乎有质的差异)作为事业的骨干,国家的人,没进入市场化、不存在老板亏损倒闭发不出薪水,自然没迫切急要进入养老社会化。这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公务员进入社会养老保险,势必预支保险费,在前些年,财政支付能力是有大困难的。笔者先后任职财政、人事局长,记得在九十年代中期,国家即有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要求,本人在财政极度困窘的情况下给以支持,目前所在地公务员自己也缴保险费,然而财政曾经数月发不出工资,在下当年也无奈借用过保险金应急补发教师工资。这些年,财政根本好转,一个形象工程的钱或可够缴保费,该不该并轨不论,钱是足够了、条件成熟了。并轨,岂是公平二字所能尽言。
  啰嗦这么多,无非是想说,党和政府,尤其是老党和政府(与这十多年的腐败异化官毫无共同相连处),与人民是高度一致的,是真心公平的,每一项政策,都是思前想后的,公平、正义、效率、条件、能力、前后、左右、先后、缓急、形格势禁着中国的过去、现实、还有将来,不要误会前人、不要轻率批评、不要乱挖原因,不要公平自居哗众,不要用敏感的字眼挑逗社会已经够敏感了的神经。
  2,不公,尚须另找原因

  所谓不公,最大的反映在“养老保险金替代率”,即退休时养老金与原工资之比例。有资料显示。2011年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为42.9%。目前,中国公务员平均养老保险替代率约为 80% ,相差 37个百分点。这当然是问题。但是,且慢言公平不公平。
  第一,还是这组数据,1999年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为 69.18%,2002年为 59.28%,2005年为 47.94%,2009年为47.34%,2011年为42.9%。这下降趋势才是所谓不公的祸首,其原因是什么?跟公务员养老金有关联?我不是专家,有如下之管见。(1),大规模、狂风暴雨式的企业改制,城市建设占地安置失地农民,在困难企业、穷困财政、社会保险地方主导状况下,一方面大批人员未足额算账缴费进入社会保险大水池致来水减少,一方面,提前退休、提前支付、增加支付时段导致去水剧增,一增一减,神仙也无法按“量入为出、略有节余”原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2),自然或技术性原因。由于国人受教育年龄增长,缴费时期缩短,由于平均寿命增长,领取养老金年度加长,在其它因素不动的情况下,都只会使保险替代率下降。(3),劳动法落实程度。劳动法出台,农民工养老保险成为国家法律强制的行为,然在很长一段时期,为私企、公知、媒体、甚至地方政府群起而攻,公开抵制,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工养老保险全覆盖远未做到,许多私企保费也未足额。大批在业劳动者没有参保或缴费不足额,参保者缴费者人均负担养老者比例自然增高,养老金自然会朝低处走(4),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这二三十年,是中国经济的长水期,死钱不会长毛,活钱可是见风长,社会资金的平均收益率该是多少,社保基金不增殖,打死我也不信。然而增殖了多少?这才是影响养老保险金替代率的关键。找原因也罢,问责任也罢,增措施也罢,这才是急所。(5)财政投入,中国搞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何谓社会主义?全社会目标一致、利益与共、休戚相关、发展共享、当然还有大方法相通。社保与财政岂能不相干?财政管的难道不是社会?社会保险岂能只在社保部门的收支上扒算盘?在企业养老保险率连年下降,社会大反响、甚至官媒、公知也在吼不平的时候,是否该先问问,公共财政为解决此种不公出了多少血?千万别哭穷,看看各地挖了又挖的街、刚栽即砍的树,要比肩天安门的广场,打倒贪腐,制止浪费,少搞点烟花般的形象亮点,今日,确实不差养老这点钱。
  第二,这组数据还有一些分析法。公务员平均养老保险替代率 80% ,从什么时候开始?是最近几十年长上去的么?显然不是,公务员待遇除了十来年工资未变外,其它也没有变。公务员养老金替代率与企业替代率是此增彼长关联?是公务退休金提高必然导致企业退休金降低?显然没有半毛钱联系。公务员与企业员工完全可以并且应当正相关、齐步走、共享增长红利。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低,怨公务员高,算不算躺着中枪。
  第三,从这组数据的发展趋势目标看。公知们建议,“国家应确立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逐步下调的机制,并确定逐年下调比例。如通过8—10年时间,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逐步拉近至只有10%至20%的差距”。公知们又说,国际经验表明,如果养老保险替代率大于70%,退休后可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我国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的保障目标确定为80%。由此看,公务员目前的养老金替代率正是中国公民未来实现的目标。并轨,为啥不向着未来目标并、由低向高并,先达目标的带动未达目标的?怎么又搞削高就低,靠近目标的向远离目标的并?把公务员养老退休金替代率削低,并不能解决企业养老金偏低问题,只是让大家同困难,都远离“未来目标”,这是平均主义、同穷思想,而非社会主义、改革发展。问题还在于,“拉近至只有10%至20%的差距”,依然差距,就平了么?谁能保证公知们不再扯公平。
  3,掠夺,是不在行的胡言乱语
  第一,并轨出现“差口”、“财政拿不出钱”、“占用”,皆是假议题。并轨后新人新法,年轻挣钱缴费,年老领钱养老,实质是自己(当然包含社会中其所占份额)养自己,模式设定科学,算术只要及格,咋会有差口;老人老法,老人(包括已经退休的人)并轨前财政支付,并轨后基金支付,支付帐户变化而已、锅里碗里区别罢了,支出总量未变,差口何来?财政如何拿不出钱?差口、没钱、占用之说,囿于部门成见,缘自把社保孤立、对立于财政、社会、发展,社保局办事员、门卫水平或然,岂是局长、部长、总理、国土、社稷臣之所想所言。中国,难道只有纯部门的局长部长、任期内的省长总理,而没有所有大众的公仆、全社稷的臣子、稍有远见的师爷?
  第二,“占用”一词需甚解。财政资金,全社会的资金。社保基金,全社会用于社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企业养老基金、公务员养老资金,社保基金内不同的专项资金。三者用途有异,地方部门不能占用,不能非公用、非社会目的挪用,不能违法使用。然而其社会公用性质、目标内在相通,在大社会范畴、全国家角度,大河小河,缸里锅里关系而已。相通、调剂、相互支援,自然而然,何况有借有还。不应把占用完全作负面理解。
  第三,“掠夺”是不负责任乱用词。公务员养老有法定依据、自有法定资金来源,何用掠夺、侵占?并轨,即使财政不能将“老人老法”所需公务员养老基金一步到位一次性“补缴”给社保部门(为什么非得一步到位,一次性缴纳?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个学究式愚蠢假设、俗吏的门户之见,外行的胡言乱语),也只是一种欠账并入、资金逐步到位的正常方式,怎么可以用“掠夺”这样恶狠狠的词?即使“掠夺”,也是发生于财政、社保两个社会公共资金之间的神仙打仗,跟企业职工个体的养老待遇没有一分钱联系,又怎么扯得上“这对企业职工来说又是一种掠夺”。当年,企业养老制度改革,企业职工同样老人老法,“视同缴费年限”进入社会养老模式,企业改制时各地实施对困难企业财政补助弥补企业缴费漏洞,以及从始自终对社保实行财政无限兜底,难道这些也可以算企业职工“对财政、对社会来说也是一种掠夺”?无知公知乱用词也!好笑,可气!

  二,公务员,莫让其们灰头土脸
  1,公务员养老不缴费,不是多吃多占

  公务员养老不缴费,很煽情,却无聊。公务员没有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办法,自然无须个人缴费。改革前企业职工养老同样自己不缴费。将不同养老模式出现的缴不缴费相提并论,完全是没事找事风马牛不相及。与当年企业养老保险改革同样,这次并轨,一头加薪,一头叫个人缴费,缴费前后总收入相当,朝三暮四、朝四暮三的故事,有多大改革,扯啥子公平。此前公务员不缴费,不叫多占,现今缴费,不叫加亏。改革的实质意义与当年国企、集企改革将职工从国家、集体人变身为企业人、社会人同样,变公务员为公共雇员社会人而已。公务员收入乃至退休后待遇,最终还得由公务员在国家、社会中的作为、地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执政团队能力权威、官民张驰程度多种因素综合决定,最关键的是并轨后公务员工资卡上经常变化着的数字,就此次、一次养老形式性的变化谈公论平,肤浅并且过早。

  2,公务员薪酬与近年经济快速发展的状况不相适应

  公务员多年未加薪。实施阳光工资后公务员整体收入低于五年、十年前。笔者所在市有好事者在网上发帖,说全市职工月平均收入5060元。在下工龄四十年,加上地方所发年度工作目标奖,刚达此平均数,今年地方取消目标奖,在下收入低于此平均数20%。据在下所知,大多数中青年公务员、已经普遍低于其进入白领层、技术工的同龄同学战友们的收入,远低于经营经商者。考虑到法律纪律对公务员从业谋利方面的限制,公务员低收入,不利于公务、不利养廉、也有不公。

  3,贪官惹祸,不应清官受罚

  近十年、十五年,贪官猖獗,吃相丑恶,公务员队伍整体上形象有污,其们至少未尽就近、直接监督防范反对贪腐异化之全力全责,如今民怨郁结,公务员整体受过,有口难辩,委曲难免,加薪,恐怕要待反腐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然而,作为公务员自己、作为清官廉吏、作为公务员雇主的政府,应当明白:官中,有贪官、有清官;公务员,大多数坚持了理想、信念、操守,是清官、廉吏、好公仆、老黄牛、奉献者;公务员多年未加薪,是一个事实;公务员收入偏低,或已共识;公务员增资,听说了很久;不乱来的公务员,生计确实普遍已有难言之隐;公务员收入不足以维持其起码尊严的生活,是一种不公、一种逆导向,是清官为贪官受惩罚;短期,尚可以维持,长期如此,会有负效应、坏结果;公务员被搞得灰头土脸,最终不利于公务、不利于公众;公务员缺少尊严,会影响社会、国家、民族的尊严;同时作为公务员的公知,官媒,不要过分标新立异、不要只为耸人听闻,应当慎用手中的发声权,给公务员一点宽容、一点公允。


  三,谨慎解读干群关系,不要莫要鼓捣社会对立


  人,不能独存,要团伙结群成社会。伙、群、社会,必然有公务,自然要有从事公务的人。很长很长一个时期,国人称其为官(君可归类其中)。辛亥革命后,兴民主、倡民权,人们将官与君一同革掉,公仆、干部、勤务员称呼了几十年。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体现公共政治,开始改称公务员。三种称呼,内涵不一。共同或不变处有三。公务员为公务产生,当为公众服务;公务员不是神仙,一般情况下要有津贴、薪水、工资;公权力,既是实施公务的保障,又能异化成公务员自利的利器。由此便有了公共事业、谋生职业、攫利手段三种选择,演绎着古往今来,冲撞着贪廉愚贤。官中有圣贤、有清廉,有高尚,这是几千年的正能量,今人不能妄自菲薄前人。公仆不能总是红米饭、南瓜汤、大锅饭,还得尊重遵守据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资利益原则。公务员经过几十年现在化,冷不丁冒出一大批徐才厚、谷俊山、李春城、令家族似的的“长工”、“短工”们,搬空国家肥自家。实事上,近几十年来,官与民、官与国的关系越来越糊涂、混乱。
  由孙至毛,推翻皇帝、打倒军阀、消灭豪强、斗争地主,改革文言文,似乎将几千年的人文思想、治国理念、圣贤楷模、牌坊、口碑、民俗全盘否定、通通打倒,有极左、极端、暴烈之过,然其们从传统政治的合理内核中吸取精髓,从西方政治中拿来时尚语汇,刻了些共产主义的时代烙印,建构了崭新历史高度的官民也即干群关系。天下为公、民主民权、为人民服务,公仆、勤务员、儿子、鱼水、种子土壤,同志,还有什么比这些更纯洁的意境更美妙的词汇?张思德、白求恩、焦裕禄,中国进入了普通人作典型、人民当英雄的时代,万泉河畔的斗笠舞、沂蒙山区的红嫂情,淮海战场的独轮车,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真行动,或艺术、或生活,无不演绎着高尚、公义、健康、纯朴的党群、干群关系。
  这个时代,当然也存在问题,经济上,简单的姓资、姓社选择,把本属于现代经济发展方式的好东东如市场、经济手段等等人为抹黑、弃用,致使经济发展封闭禁锢、束手束脚;政治上,庸俗极端化的阶级斗争,长时期、并且经常随意性把公民中的一部分归于非人民,致使人民之间斗争扩大化、长期化、死磕化;思想上,没有弄清人民共和不仅是人民当家、而且是人民行共和政治,政治实际上是人民(人们)讲道理,辩是非,从真理,从而仍然按照顺昌逆亡,不准乱说乱动的旧政治潜规则行事,没能真正走向说理政治、法治政治、理性政治。这些,催生出改革。
  改革开放,国人从极左、极端、僵化中解脱出来,从习惯高度社会化的组织起来“齐步走”,开始重视发挥个体作用实行亿万人民放开手脚“自由跑”,再到金融风暴后,再次宏观调控使用“看得见的手”,实现了发展方式螺旋式上升的选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空前、成就空前,改革不容否定,改革正在进行、改革必须继续,改革必须将乱改、改错了的重新改正确。
  改革有不足、有失误。最大的莫过于官民关系的嬗变。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步步演变异化成干部先富、干部各顾各自富、干部不择手段非法富、干部奢靡荒淫富,甚至演变成干部富不只为了生存生活而是为了富可敌国、富可累世,富可干政,富与黑相连,富与阴谋政治结伙的程度,这绝非毛的思想、邓的初衷,也不是孙、蒋甚至康、梁、谭们、辛亥前后一切良心政治人的期待。一、二十年来,红岩血写《狱中八条》的作者与一切人民英雄纪念碑永志不忘的烈士们,被徐才厚、令家族、谷俊山一群冠着同样名号,说着同样词汇的叛徒们进行肆无忌惮的精神再屠杀。反对腐败、打掉贪官,恢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是时务之最急、是改革之本意、是百姓之切盼,是全党之共识。
  打,自然、正当、必需、急要,甚至不来点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已经吓不跑占据庙堂、猖獗无忌的恶鼠大虎,已经不易挽回人民群众对执政团队的起码信任信心,已经难以平静坊间已经高涨的仇富仇官情绪。然而,打,多属治标。恢复、完善、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才是根本。
  恢复,就是要回归几十年前同志、干部称谓的纯洁意涵。同志,志向信念理想相同之谓,超越同事、同僚、同窗、同年、同乡尚属中性的词汇,更是对时下老板、老总、老大、老头子、老佛爷、头这些搞乱了的称谓的再反正。干部,初为外来词,本义“骨骼”,引伸指起骨干作用的人。孙蒋毛邓都使用这个词。干部不叫官,完等于公仆勤务员;干部亦是民,是民中之骨干;干部不是谋生的职业,是自觉为民服务的事业;干部不是被动的雇佣,而是权责一致的主人。遗憾的是,除了上述老板、老总、老大这些尚未上红头文件,然而已经流行时尚的称谓早已将干群定义异化恶化之外,正式场合的公务员相关改革,似乎总是有意无意地在突显公务员雇员的身份、市场选择的成分、劳动力商品等价交换的关系,干部味淡了,同志生疏了,主人不在了,公务员,似乎只是唯唯诺诺,为薪水折腰的就业者、食薪人。此次并轨,既不能增加财富(包含财政、社会),也不能节省财富,就是为了转变公务员为社会人,突显所有人完全一致、相同、一样平?其目的、意义、效应何在,在下严重存疑焉。一个同志、干部消失,越来越雇佣化的公务员群体,能够支撑复兴的梦想?或又只是历一个历史的逆流?
  改善,就是要记取几十年前干群关系中的负面教训。主要是极左、极端、片面。主要表现在政治上没有形成共和政治,政治上不容异议、忌恨反对、实质上搞顺昌逆亡,政治家相互斗,对民众亦常如此,尤其在阶级斗争理论庸俗化下,人为、随意划阶级分阵营,长期伤害一部分群众(人民),在整体利益大于个体利益理论庸俗化下,经常、随意出现以国家人民社会集体利益名义侵犯人民群众个体。几十年前,干部、党、政府,为公伤民、为民伤民,与今日贪官为私窃民、为贪祸民、为欲伤民有本质的区别,然而这毕竟还是伤害。遗憾的是,几十年前干群关系中的负面东东,几乎全数保留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政治恶斗死磕没有得到明显可靠的遏制,政治如何玩依然潜规则操作,异议不得尊重、反对是为禁忌、少数难以发声,个体权益常被忽略。小平设计师与孙蒋毛们,都尚未完成人民如何真正共和的课题。这些年贪官横行,腐额惊天,不少地域坍塌式腐败、整锅的老鼠屎,原因何在?除了贪官的主观丑品恶行外,主人缺位、猎手失聪、猫鼠结伙,没有了制约、监督。再深究,不容异议、不准反对、不讲道理、只看顺逆、只准规规矩矩不准乱说乱动的恶争政治潜规则,破坏了早成共识、写得一次比一次漂亮的人民共和明规则,导致万马齐喑,主人失职,平等破坏、正义噤声,大官小吏轻易成为唯我独尊的土皇帝,贪腐日盛,似乎必然也。
  提升,就是在全人类文明基础上螺旋式上升。应当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认真吸取中华优秀政治文明传承,认真吸取辛亥革命以来不同先贤的经验教训,认真总结改革前后两个时段,认真吸取世界各文明体的优秀因素,尤其要善待毛邓、学习毛邓、超越毛邓,在人民英雄、人民主人、人民自由、人民平等、人民理性、、人民科学、人民自治、人民法治基础实现官民、干群关系的再提升、再升华。
  遗憾的是,不少人总习惯全是全非、绝对斗争、把小矛盾往大处搞。
  全是全非者不懂得人类社会从来皆是光明黑暗交替,正确错误伴生、真理谬误互化,不懂得好人犯的错误依然叫错误,坏人有的善行仍该叫善行,其总是把历史时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孙蒋毛邓,按照政治派别、好恶、标签、传说、进行全是、全非。全是后,好人之非被当成是;全非后,坏人之是亦成非;最后,其只有派性颜色敌友而没有了是非,只有主观成见而没有了客观公理。当前,改开前、改革后,左、右,再次成为标签符号图腾,成为互骂否定的对象,成为进攻消灭的山头,出现前脚反向后脚、左手搏击右手,儿子全黑老子,正是缘自这种以已利已是为出发点的“全是、全非”观。
  绝对斗争者不明白中国社会历来就有天下为公、民维邦本、治国救世济民和社会的思想,辛亥革命以后,即完成了从公权私有、公权为私到公权公有、公权为公的历史大转变。在这全新的现时代,公权不再姓私,政治当属公争;一切以公为旗帜的政治人的斗争,没有了皇权与民权、公权与私权之争的绝对对立;所有民之间的冲突,皆为平等民权、平等法律地位、且大目标相同近似之小冲突;人告别兽后残存的丛林法则应当渐行渐灭;政治,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辩是非而非论资格比官阶拼强力;政争,只能够数人头而非比拳头;人与人不能只是斗更应多讲和;和与斗,都应当且只能在公的目标与法的范围进行。在发展差异让人不平衡、腐败黑恶惹人生怒火,阶级斗争、革命论者再来添热闹的中国当今,绝对斗争者往往滋长暴戾,导社会入歧途、点燃爆点。
  这种全是全非的认识论与积端斗争的政治观结合,极易产生仇官仇富仇体制的盲目,不分青红皂白,不虑轻重缓急,不计负面作用,最终可能导致狂热、冲动、破坏、折腾、倒退。
  遗憾的是,不少所谓主流的媒体、公知、台上能够大言者们,似乎忘记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古训、忘记了劝和不劝离的俗语、忘记了仇恨不能消减仇恨、斗争不能泯灭斗争的道理,总以一种斗鸡的姿态,总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总要把小事往大处搞,总是享用着体制的红利砸着体制的碗。
  公务员养老保险并轨上的“不公”、“占用”、“掠夺”说,即是例之一也!
  可气、好笑!!!当然更加该警惕



发表于 2015-2-22 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务员在延迟退休上“带头”、“改革”,是个让人凉心的冷笑话


  笑话常常有,没有近来多。
  公务员在延迟退休上所谓的“带头”、“改革”,就是一个让普通老百姓莫名其妙、背心发凉的冷笑话。

  延迟退休,本是自然而然事。
  其一,生理因素,人命延长,劳动周期当该延长。以往大致以退休后平均十来年余命设计的养老保险模式有适时调整,自是情理之中事;其二,社会经济因素,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45岁即开始退休喝茶闲适的希腊、西班牙人,与60多岁依然忙碌工作的德国人,在危机中天差地别的表现,完全有理由提醒人们,超发展阶段的福利、过多的安逸、缺乏远虑,或就会有近忧;其三,中国独有的计生国情,老中青倒金字塔结构,必然需要适度的“老有所为”;其四,科学化、自动化、人性化下,劳动、工作之于正常人,虽未达到“人生乐趣”之境界,但至少越来越让人可以忍受再作几年;其五,也是最重要、最特色、最优势的,是中国有识大体、顾全局、服从领导的民众,下岗、失业、事实上改掉了“主人翁”身份,都过来了、响应了、甚至欢呼了、唱歌了,还有什么过不了的坎?摆明问题,算清帐目,讲清道理,问计于民众,求助于人民,延一下退休年限、变一点缴费比例,完全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在建、完善、日常工作,那里算什么大事、难事。

  然而,此问题一开始提出,似乎就入了误区:“社保资金入不敷出”。尤其是两万亿美债的联想、社保资金经营亏空的传闻,加上公知们的放言无忌、媒体的过度耸动、该出来说话者的长久缄默,让问题复杂、扩大化。延迟退休似乎成了社保(政府)闯了祸、为了应急而让百姓买单。当然反对声浪会大。

  无容置疑,近些年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问题多多、民怨多多:劳动法规执法如儿戏,在“保护招商引资环境”虎皮下,不少企业养老保险未能“全覆盖”,农民工仍然属于被遗忘的“另类”;地方利益导致地方割据,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迟迟不能出台,农民工养老保险不能转移,老了归乡只能带走个人所缴部分,事实上发达地区、扣留、掠夺、侵削了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权益;保险基金经营、管理、监督不善、不细、不力,基金增值度与社会资本投资回报率、资金收益率、民众期盼心严重不适应,出现过陈良宇“上海社保基金挪用案”;此外,保险部门衙门化,官商习气、封闭、保守、不透明、不亲民、也是百姓诟病之所在。这些问题,足以让民众对这个方面的一切官方行为、信息产生不信、反感、甚至反对。

  遗憾的是,对强烈的延迟退休反对声浪,本该认真冷静思考深层原因,寻求综合解决办法的高居庙堂的“肉食者”们,似乎已经找不着北了,竟只是简单的拿出“公务员带头”以应对。本来,共产党人以事业为终身,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公务人员以身许国,生养死葬均由国家包干,为国尽力理所当然;公务员延迟退休多干几年,不过自然正常简单事。然其与社会参保人员延迟退休联结起来,其作为应对改革困难化解社会问题的“带头”,便成了让人喷饭的可笑的儿戏。

  其一,这是不谙公务员现状的“黄腔”。

  劳动部长要开始搞“延迟退休”,却不知组织部长正欢搞“提前下课”。近十多年里,许多地方,或许已经分不清贤愚、无法贤上愚下,更或许要刺激“帽子生产”、满足“帽子需求”,官场上开始了疯狂报损,搞起了“提前下课”:副科级干部48岁、正科级50岁,一刀切、下课。由于是土政策,上不敢通天,下不能服众,中难以自圆其说,于是,对下课让位者不再安排工作、明确劝慰休息。笔者所在地,不到七十万人口,这种“提前下课”、闲置、喝茶、等待、“耍”到退休的公务员两、三百人,几近编制的两、三成。延迟退休到65岁,要让这群闲人“耍”17年,比抗日战争长一倍多,这不会将其们“耍”疯?不是让百姓肺炸?当然,在下是强烈鄙视、反对组织部“胡乱、疯狂报损、提前下课”这种行为的。将其与“延迟退休”相提并论,意在揭示当今“肉食者”处置问题时掌握、考虑情势之偏狭、片面。不全面掌控情况而欲谋全局,自然出笑话。

  其二,这是不了解养老保险基本常识的胡言。

  延迟退休问题的实质是参保者多交几年养老保险费、晚几年领取养老金。这对就业弱势群体,增大、延长了生活、生存压力。对就业优势、甚至多职业、个体经营者、业主、老板即使如李嘉诚之类者,也减少了从社会提早多领取这种“不拿白不拿”养老金的利益。因此,无论如何,反对延迟退休会是主流。而公务员呢,与这个问题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公务员延迟退休与平息社会养老保险人员延迟退休争议没有一文钱的帮助。
  现行《社会养老保险法》虽然有言“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但似乎至今未出台。现行《公务员法》第七十九条明定: 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退休金以及录用、培训、奖励、辞退等所需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这些说明,就公务员而言,不存在再找饭碗领不到工资的压力,其尚未纳入现行 “社会养老体系”,即使政策出台一并纳入同一体系,其“所需经营列入财政预算保障”、不存在缴不起保险费之忧急。其们在延迟退休问题上与一般百姓根本就没有相同的痛痒。拉着不属于、不相干社会保险范围的人与事,来诊治社会养老保险的病,当然是头痛医脚。

  其三,这是“叫花子烤火,朝自己裆里扒”的自肥。

  瞎子摸象也罢,庸医乱药也罢,不过资质、水平问题,也许好心添乱。然而,这点子的提出,似乎又确实有利益动因。康熙大帝一声“我再想活他五百年”或许可成一些人的心理写照,只不过其不一定是为了大帝的大业,而是个人的权欲、福荫。当今官场、官风,真的到了前所未有时段,官还是民、在位还是离位、早已经不是“茶凉不凉”的问题。在权力极度异化的场景中,在“有权不使过期作废”的残酷驱使下,有人相信其延迟的只是劳作?几年前不就有作为全国妇女领袖界的一些居尊处优、不劳、不累、不急、不忧、不老的女神仙们强烈要求与男干部们同年龄退休?其们无视男人女人生理条件的差异,无视基层劳作劳累妇女的心声,无视几十年中国革命对妇女解放、保护的进步,无视当时全国国企改革国家正在为40、50人员分忧解难严峻的现实,着眼点只在自己的小圈子,自然只引出一片骂声。今天公务员延迟退休的动议,情为谁系、利为谁牟、效用何在?在位者量身定制为自己出政策也,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叫花子烤火,朝自己裆里扒也,不亦俗乎?

  四,这是挂社会改革的羊头营小众私利狗肉

  “延迟退休”为社会强烈诟病,深层原因或不在其措施本身的优劣,而在当今官相不良、官信不佳、官威不在。 所谓任你口吐莲花,就是“不信你那包药”者也。何况,提出延迟退休议题后,相关部门、方面并没有多少“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反对延迟退休的表相下,是执政公信、效力的衰减。从这些“反对”声浪里,当政者本应获得“再没有一呼百应、万众欢呼”的示警;本应反躬自问自查,曾经出现过淮海战场几百万农民自带干粮支前景观的大地上官民为何渐行渐远;本应从回归“完全彻底、全心全意”宗旨、回归群众路线、真正扎实逗硬反腐败防异化的“治本”抓起。而所谓公务员“带头”,其不减少财政支出、不增加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丝毫无助于所谓“社保资金入不敷出”的缓解,更没有让普通社会参保人员相比相学相跟的相同点,其根本就带不了头;其没有直面民众“反对”所反映出的问题与矛盾,于全社会延迟退休事宜无补。适得其反的是,这种以不少公务员企盼、窃喜、乐得美滋滋、而普罗大众羡慕得眼红、妒忌得牙痒的事作“带头”,难显“自我牺牲”之实,却有恋位贪权之疑,根本就是没事找事、惹事、闯祸、讨骂。
  冠改革之名义、涂带头之油彩,不很恶心吗?

  总之,推行社会参保人员延迟退休或许必要,实施公务员延迟退休亦无不可,然将二者纠结在一起,非将后者说成是对前者的带头,只以后者解决前者的问题,是瞎子摸象,是庸医乱药,是俗吏自肥,是蠢改搞笑。
  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同舟共济,要顾全大众的利益;需要站稳脚跟,老百姓才是坚实的大地;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一切改动都需全局出发、成竹在胸、谋定而动。
  改革也常在混水区,尤其要警惕防范趁混水摸鱼,搞混水坏事
  百年来、以革命、人民、国家、改革、民主、进步之名而行相异、相左之事,结相反之果,还见少吗?
  笑过之后,当深思也!

发表于 2015-2-22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务员 不增资,倒停奖,庸医乱药?假传圣旨



  官中,有贪官、有清官。
  公务员,大多数坚持了理想、信念、操守,是清官、廉吏、好公仆、老黄牛、奉献者。

  公务员多年未加薪,是一个事实;
  公务员收入偏低,或已共识;
  公务员增资,听说了很久。
  不乱来的公务员,生计确实普遍已有难言之隐。

  公务员收入不足以维持其起码尊严的生活,是一种不公、一种逆导向,是清官为贪官受惩罚
  短期,尚可以维持,长期如此,会有负效应、坏结果。

  腐败猖獗、官誉不佳、百姓有怨,加薪为难。
  忍忍吧,就算公务员们对掌权者、贪腐异化者日常、就近监督不力,未尽廉政建设之全责的自罚吧。
  等等吧,反贪出成效,吏制变清明,官誉得恢复,民怨有化解,面包会有的,加薪自然的,谅解、理解、尊严、荣誉、自豪会回来的。
 
  但是,据传,今年停止目标奖
  真的?
  对么?
  北京要求?

  在经济发展、菜价飞长、国民生活步步高、今天是个好日子、满座皆欢的时候,独公务员收入不增反降、一员向隅,煞风景不?自然么?明智之举?
  目标奖,奖勤罚懒之手段,按劳分配之本旨,改革开放红利之“同步”,错了?今后不再用了?莫名其妙?
  中央强力反腐,正确!痛快!举国拥护、全民期待,公务员本愿。然而,工作目标奖岂能与腐败、与不正之风、与不公不义划等号?纯属庸医误诊、简直头痛医脚! 

  我反倒以为,这是假传圣旨。
  假传圣旨,才能浑水摸鱼;
  搞得民怨、尤其是普通公务员都怨,才能转移社会矛盾、抵销反腐压力、给反腐大局难堪;
  做点虚的,才能让腐败官自己躲过反腐劫难。

  回顾四清、文革、国企改制、国资处置、以及前些年所谓的城市经营、各地方风起云涌般的烟花般的政绩亮点,下面官僚层出不穷、屡禁不止的极端动作,有多少与北京表里一致、神志相通?
  在下强烈存疑焉!心有悸悸焉!
  但愿是我胡思乱虑了!

天人合一从南充看中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