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巡视组近日在向广西、四川等地方反馈巡视情况时指出,一些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搞“小圈子”,一些干部通过“打干亲”“打礼”等方式拉关系。针对这一问题,最近四川省泸州市纪委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干部认真自查“打干亲”(“打干亲家”“认干爹干妈”“认干兄弟”“认干儿女”等)问题,有干亲关系的必须立即解除,领导干部要做出不“打干亲”承诺书。(新华网 12月14日) 说起“打干亲”这个字眼,大家都很熟悉全国各地都有这种习惯,在北方叫“认干爹,干妈”;在南方则称为“认寄父、寄母”,俗称“拜过房爷、过房娘”。认干亲的意义在于加深两家感情、互敬互爱、互帮互助。目的在于怕孩子娇贵,不好生养,借“拜干亲”消灾免祸,求上下和睦,家道昌盛。 但是从中央巡视组反馈出的情况却说明,在个别官员和地方“打干亲”已经变了味,
“打干亲”使丑陋肮脏的权钱交易变得‘温情脉脉',贿赂成了亲情间的礼尚往来。一些领导干部打着“人情交往”的幌子,广拉关系、“勾兑”感情,受贿人“合伙经商”、“共分利益”,成了腐败的保护伞,不断蚕食和侵害党和国家的财产。 同时“打干亲”“认干亲”破坏了官场政治生态,官员拉帮结派、立小山头,被查出官员的个人圈子中都会涉及到其他人的贪污腐败问题,以至于出现山西塌方式的腐败问题。 笔者认为,干部的感情应该建立在组织纪律上,并不是“认干亲”就可以以私情乱公理。“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何况是党政干部,泸州市纪委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干部认真自查“认干亲”问题的正是正对官员拉帮结派、立小山头问题,未雨绸缪有效遏制新型受贿犯罪的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