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26|评论: 4

史记心得之一琴挑文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6 12:12 | |阅读模式
    今天无意之间看了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讲史记之《琴挑文君》,竟让我义愤填膺,心意久久难平,不吐不快。在连续两集的绘声绘色表演中,王立群把司马相如形容成了一个老谋深算,劫财劫色,人品卑劣的小人。把卓文君形容成一个上当受骗,春心动荡的怨妇。相如与文君的爱情故事,也流传了千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青人,也成为中华民族追求恋爱自由婚姻美满的文化精神。身为一个临邛女婿,久久留连文君故里,深受相如文君爱情故事熏陶,看到王立群如此信口开河,胡乱演绎,真是痛心疾首,不得不拍案骂娘。如果我在现场,是绝不允许他这样糟蹋我心中的偶像的,我将会把一只臭鞋扔到王教授的脸上,大骂到:“书呆子!” 、“无耻小人!”、“酸腐文人!”。

    我先摘录几句这个王教授在演讲中的原话,让大家看看,他在无意之间透露出的心声,表明了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说:“我们之所以做不到‘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绝对的魄力,而是因为我们没有绝对的实力”、“像文君这样既美丽又有才的女人哪里找啊?真是千古难寻啊?因为他背后还有巨大的财富”、“总之相如红了!火了!发财了!”、“相如之所以能出名,是因为他背后有巨大的财富”。纵观他这几句话,没有一句离开一个钱字,无论是相如的才能、还是文君的美丽,甚至“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清高,都与钱财联系起来。如果一个文学院的教授,就是这样来理解中国文化的话,不如改名为“王立钱”,就叫“钱叫兽”算了。由此观之,他没有一时不想“红了!”、“火了!”、“发财了!”在现实中,他确实做到了,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成了当代家喻户晓的名人,难怪他能以此心态去推测相如的所作所为。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个书呆子,是如何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个酸腐文人是如何以自己求名求财求色的卑劣心态,来否定我中华民族之伟大文学家;一个毫无德行之人,是如何混身于文学院教授,挤身于中央电视台,成为名人,却以阴谋家之心态来撰改历史,以小丑的角色,传播负能量,糟蹋文化精华。
    “王叫兽”首先说到:相如到临邛,一开始就预谋好了,要劫取卓家的钱财与文君的美色。他与县令预谋,共演一出双簧,开始由县令三番五次到宾馆请相如,而相如不见,又在宴席之时,由卓王孙亲自去请,也不见,直到县令亲自去请才不得已赴宴。在宴席上,请相如弹琴,也是故意安排好了的,以琴声挑逗文君的春心。这个没有在官场上混过的书呆子,是不能理解县令为何要巴结相如的。以他奴婢和阴谋家的眼光看来“你一个文人有何本事,还要一个县令来巴结你,定是有预谋”。须不知,相如在回成都以前,就作为汉景帝的侍从,汉武帝弟弟梁王的幕僚,以这样高层的关系,和名满天下的文采,县令能巴结得上吗?巴结得上容易吗?可是在“王叫兽”的眼里,这却成了相如与县令劫财劫色的折子戏,真是可笑至极。再说,我也想请问问,这个书呆子,给你一把琴,你能挑逗一个姑娘的春心吗?“王叫兽”又说,文君不是好音乐吗,这是他们安排好了的。我说一姑娘能心从一个人,绝非是一声琴声能决定的,背后一定有背景、人才、文采、机缘等的巧合,绝不是谁可以安排与预谋的。不信,我们让名满天下的“王叫兽”到四川音乐学院,去演奏一场,试试,在开放的今天,看能不能挑逗几个姑娘给我们看看。那么我们只能说王叫兽的境界太低,眼中只有钱财美色官爵这些东西,根本理解不了相如的境界。
    接着,他推断出相如的人品不好。他说:“西汉有‘两司马’一是司马迁,一是司马相如。但司马相如在人品上差太远了,更加实际,既知道劫财,又知道劫色”。这话全代表了“王叫兽”的心声,在他眼里,自己也先把劫财劫色当成了更加实际的技巧了。他自己也是信口开河,自相矛盾,开始说相如是劫财劫色,最后他又说相如对文君还是有感情的,相如就是一个“情圣”,是个“多情、善良、软弱”的文人。
    看到这里,我不禁要问“王叫兽”,你在中央台大讲《史记》,你真的把史记的原文读完了吗?读懂了吗?如果你读过史记,你真的把《司马相如》列传中的记载的相如写的《子虚赋》与《上林赋》读懂吗?你自以为自己的人品、文品都超过相如了吗?一个人能如此不知天高地厚,我只能用老子说的一句话,来评论你,哪就是:“下士闻道,大笑之”,引用孔子的观点来说你就是,“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在我看来,你的人品、文品连相如万分之一也不及,就是给相如拾鞋也不合格。我们知道,在史记132篇传记中,司马迁专为文人作传的只有《屈原贾谊列传》与《司马相如列传》,而为屈原贾谊是合写的传记,都很简略。独《司马相如列传》在整个史记中字数最长,由此可见司马迁对相如的赞赏,他对相如是“特爱其文赋”,“心折长卿之至”,他对相如推崇备至,更是达到了把相如的赋与《春秋》、《易》、《诗经》放在一起评论的地步。汉武帝也是对相如赞赏有加:“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上异之”、“上大悦之”,令尚书为之准备纸笔。
    我们再认真阅读《史记》中记载相如的每一篇赋,不由得不折服于相如的人品之高尚,文采之斐然。长期以来,我有一个理想,那就是要建一座象世界著名的‘流水别墅’那样的属于自己的别墅,在我的心目中,这样的别墅必须是在山青水秀的地方,引清泉进入客厅、厨房、厕所,推开书房可以极目远眺,让读书声伴随溪流声,在鸟语花香中聆听万物的天籁。然而当我读到《上林赋》中:“醴泉涌于清室、通川过于中庭”时,当时我就深深地被大文豪的崇高境界所折服了,这不正是我的理想吗,早在二千多年前,我的理想就被相如以两句精炼的赋词给概括了,我深深地感到,只有内心纯洁的人,才能产生如此理想,而能穿越千年,与后来人心灵相通。我对于相如,只能引用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来形容了。司马迁明确记载到相如:“不慕官爵”。然而,在“王叫兽”却说:“他如果不慕官爵,怎么会一纸诏书就千里迢迢从成都跑到长安去,又说文君为何不为了家庭阻止相如去长安呢”。看他,立群教授真是书读傻了,你不想一想,汉武帝的诏书,你敢拒绝吗?文君敢阻止吗?又为何要拒绝呢?又为何要阻呢?即使圣人如孔子,也周游列国,四处求官,施展自己的才能,有这样的好机会,是个人都不会放弃,然后这就成了“王叫兽”眼中,追求官爵的证据。倒是他紧接一句话,暴露出他对做官的看法:“作为一个臣子,作为一个经济相当独立的臣子,你有必要那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迎逢皇上吗?”这句话,说明他眼中只有钱,认为当官就是捞钱,既然捞到了钱,经济相当独立了,就可以放弃自己的理想,免除自己的职责,不顾自己的忠诚,不需要鞠躬尽瘁了,即使历史上那些象诸葛亮这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也只是在表演,在迎逢皇帝。这样的认识与境界的人,居然能红遍中国,来到百家讲坛,唉!还是一个网友评论得好:“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靠侮辱名人,曲解历史出名,比李敖还可耻,应该说更可耻,李敖多是骂同时代的人,而他连资格都没有,不得不说,百家讲坛为没有读过什么书,缺乏判断力,有思想拙劣的人提供了一个茶余饭后吹嘘的牛皮糖,岂不悲哉,中华文明都tmd糟蹋了”。
    最后他甚至连相如的文采也开始否定。他说:“相如写的赋,只是讨好汉武帝,只是汉武帝附庸风雅的一个标志,一个装璜”,看来“王叫兽”对相如的文学才华,是无法理解的,他说相如,只是汉武帝身边的一个弄臣,并推测汉武帝并不真正重用相如,只是身边一个装璜门面的摆设。
    然而在历史上,司马相如在文学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也不是你一个“叫兽”乱说一通就能颠倒黑白的。相如是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时间检验的,也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继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之后又一无人能及的大文豪,位列四大汉赋家之首。相如在历史上的才能不仅体现在文学上,即使在政治与民族问题题上也是有巨大贡献的。《史记》记载:汉武帝拜相如为中
将。中将是个什么官呢?在汉朝是禁军统领,比如: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周瑜为建威中郎将、诸葛亮也当过中郎将,相当于今天北京卫戍部队司令或者副司令,都是皇帝十分信任的将领。再看《史记》记载,相如,出使西蜀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当时,西蜀将领唐蒙受命掠取和开通蜀地偏远众多少数民族居住地,征用民力数万人,耗费财力数以亿计,滥杀了很多无辜者,巴、蜀百姓大为震惊恐惧。皇上听到这种情况,就派相如去责备唐蒙,安抚巴、蜀百姓。相如以一篇深刻的檄文,传达了汉武帝的旨意,安抚了百姓,改变了唐蒙的政策。当时,朝庭大多数大臣认为,少数民族地区不值得费力开发,不值得支持与救济他们,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抱有这种观点,他力排众议,出使蜀地边界少数民族地区,足迹遍至在今天的峨边县、大渡河、金沙江、西昌的西宁河等地,使他们归顺中央。可以说,为大汉王朝立下了大功,他提出的民族政策直到今天还在使用。这样看来,相如并不是一个只懂文学的文豪。由此看来,这个“王叫兽”还是没有认真读《史记》原文,所以,我才说他只是用自己一个酸腐文人的眼光,来度测相如的能力。

    最后,我还是要感谢“王叫兽”的精彩表演,因为是你使我明白了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真正含义。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4-12-26 12:28 |
王教授的讲座过了那么久了,大家还记得些什么?

发表于 2014-12-26 14:17 |
王教授在《百家讲坛》上瞎球鸡巴说。的确不应该。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就在《史记》里,读过的人,都晓得是咋回事。但他在百家讲坛上乱讲,的确有误导听众的嫌疑。

发表于 2014-12-26 15:41 |
如此这般,说不定司马大人的糖尿病不医也会痊愈。:lol

发表于 2014-12-26 19:37 |
:lol4楼幽默。口吃也不治而愈。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