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1、三个“引咎辞职”,道出了一个官员的良心
“在我任职期间,如果损害了巴中广大民众的利益,我将主动引咎辞职!如果阻碍了我们巴中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将主动引咎辞职!如果我们巴中广大民众不认同我、不支持我,我将主动引咎辞职!”这是李仲彬2006年2月24日当选巴中市长时的就职演说。
时至今日,李仲彬早已升任市委书记、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现又主政南充,担任南充市市委书记。三个“引咎辞职”,道出了一个官员的良心。
2、铁腕治吏,敢要把昏官懒官贪官“问下去”
记者:“李仲彬来巴中了,混日子的不好过了,各位请注意,李仲彬要痛下杀手了。”这是您到巴中上任后,网络上较为流传的关于您的帖子。回顾这几年,您真的对他们“痛下杀手”了?
李仲彬:治国先治吏,连干部队伍都没治理好,何以推进一个地区发展,何以取信于民?
记者:刚刚您谈到治吏,在这方面,您所秉承的是什么样的原则?
李仲彬:对于干部来讲,吃透自己很难啊,郑板桥先生写了“难得糊涂”四个字,有人就误认为他是一个糊涂官,错也!大错、特错!其实,郑板桥先生一点也不糊涂。他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是多么的明白啊,是多么的清楚啊!郑板桥先生是一个难得的“明白官”,是一个难得的“清楚官”,更是一个难得的“大清官”。但是,我们有一些同志经常糊涂,我也不知道这些同志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三分球”在哪里,他们不知道怎样去投“三分球”,这些同志,这样糊涂下去,要坏事的!要坏大事的!要成为历史罪人的!
记者:对于这些官员,您将怎么对待?
李仲彬:吃透自己很难啊,往往革别人的命要容易一些,革自己的命要难一些。在我看来,没有“三分球”意识的官员是昏官,不投“三分球”的官员是懒官,乱投“三分球”的官员是贪官。因此,我们巴中要严格“三问”,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问到底,我们一定要把昏官、懒官、贪官问“下去”。对那些不作为、乱作为的人,要采取断然措施,及时换人!对那些不愿干事、干不成事的人,要采取断然措施,及时换人!我们一定坚持“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用人导向,要围绕这个标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昏官、懒官、贪官,我相信,人民不答应,组织也不会答应!因为你的职务是稀缺的行政资源,这个稀缺资源是人民的资源,我们就应该让稀缺资源为人民服务,我们就应该让稀缺资源发挥乘数效应为人民服务。
3、问民生不惧“作秀”,13次奔赴最贫困山区
记者:听说李仲彬书记有“两张脸”,一张是“冷脸”、一张是“笑脸”。不知这样的话是否传到了您的耳朵里?
李仲彬:之所以有这个话,还是缘于我对官员要求比较严格,批评人的时候,工作做的不好的时候,我当然是冷脸了。但是对于老百姓以及工作做的好的官员,我当然是给他们笑脸了。比如,通江县空山乡的党委书记魏福德就干得好,我就主动给他们敬酒,给他们笑脸;
记者:您刚才提到的空山乡,是不是您除夕去跟贫困山区老百姓过年的那个乡。网上有人说您去空山过年,是在“作秀”,您怎么看?
李仲彬:去一次、两次是作秀,
去一年、两年是作秀,去了13次,而年年都去同一个最偏远最贫困的山区乡村过除夕,不陪老婆孩子都成了常态,未必还叫“作秀”。别人怎么说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为巴中的人民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做了事,老百姓会记着的。我去了他们都摆“坝坝宴”,说起事情来热泪盈眶。他们真的很苦,我刚去的时候,路是泥巴路,电也没有,孩子们上学也很艰难,喝的是“天落水”。现在,电有了,路通了,还有了沼气池,家家户户还有清洁的自来水喝。多年来,空山只考取了一两个大学生,最让我欣慰的是去年,空山的十几个娃娃考上了大学。
记者:这是不是因为书记关注,才起了作用?
李仲彬:除了真心关心空山老百姓之外,我还要通过这个,传递出一个信号。现在很多干部都成了“走读生”,不愿意到贫困山区去。我这样做,就是要让干部们知道,要多到贫困山区去走走、去看看,去了解民生疾苦,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就是要让干部们知道,我作为市委书记都这么重视边远的贫困山区,他们有什么理由不重视。
记者:除了去贫困山区,我们还听说您经常去路边摊吃饭,公开电话、通过电子邮件、网络等渠道来了解民生疾苦,还成功处理过一些干部。有这事不?
李仲彬:这些都是正常的工作,是常态,没啥子可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