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674|评论: 8

亲,回家吧,过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9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近春节,在外漂泊的亿万年轻人将踏上归乡的旅程。对他们中的不少人而言,“回家”既让人感到温暖,同时也感到一种压力。相对于父老乡亲很高的期待,“没脸回家”成为一些年轻人的感受。这种心态需要关注。


李嘉诚,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早年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李嘉诚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



王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1951年出生于广西柳州。在新疆做了5年汽车兵,转业后在兰州做了1年工人。





宗庆后,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963年,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宗庆后去了舟山一个农场,几年后辗转于绍兴的一个茶场。在海滩上挖盐,晒盐,挑盐,后来又到绍兴茶场种茶,割稻,烧窑,宗庆后一待就是足足15年。后在杭州上城区邮电路小学工农校办纸箱厂当工人。每天,他面对着一叠叠的纸板,唯一的工作就是不停地做纸箱。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1988年,马云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后去了杭州电子工学院,成为一名教师。

调查:村大学毕业生群体有成为社会“夹心层”

通过现有报道和调查数据来看,农村大学毕业生群体有成为社会“夹心层”的趋势。据中国社科院2013年底发布的社会蓝皮书分析,农村家庭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最为困难,失业率达30.5%。农村大学毕业生“夹心层”特征主要表现为,他们在就业上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在生活中同时面临在城市立足难和家庭期望压力下难以返乡的两难。他们在社会阶层结构中处于尴尬地位:这一群体有强烈的摆脱社会下层的动力,但又难有向上流动的机会。

这种“夹心层”的尴尬来自于多方面因素。

首先,这是城乡教育不均衡的结果。大量数据显示,重点大学农村生源逐渐萎缩,农村大学生主要集中在二本、三本和专科院校,农村大学生的起跑线一开始就比较低。而结果是,农村大学生相对而言更难进入待遇较好、工作稳定的企事业单位,这又进一步加大了其向上流动的难度。

其次,农村大学生因缺乏社会资本更易遭遇跌入社会下层的风险。绝大多数农村大学毕业生来自于普通农家子弟,他们在城市并不掌握资金、信息、人际关系等社会资源,他们自毕业始就面临自食其力资助家庭的现实压力,还面临在城市成家立业的长远压力。

再次,在城乡二元结构下,教育几乎成为农村家庭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一些家庭几乎倾其所有,供一个孩子上大学,这使得绝大多数农村大学生无论是从亲人期待压力还是制度角度,都不具备返乡“退路”。无法在城市体面生活而返乡,是对家庭的巨大打击,这导致绝大多数农村大学毕业生宁愿在城市做“蚁族”也不愿回乡。

防止农村大学生成为社会“夹心层”已是一项紧迫的任务,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哪一天农村大学生及其父辈不再把在城市体面生活当做梦想,可以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没脸回家”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它银行的 发表于 2014-12-29 14:27
我的尴尬,社会的悲哀

我们都悲哀。
发表于 2014-12-29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农村 大学生要想在这个社会待下去,要摒弃自身的很多东西,才能和这个城市融合,才有发展的机会,心灵的摧残,意志的磨灭

发表于 2014-12-30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发表于 2014-12-30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悲哀啊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找点钱,回去修别墅。

发表于 2015-2-11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