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武汉花山严西湖畔的一片偏僻屋舍,远远就可以听见喧闹的狗吠声。那是武汉市小动物保护协会的流浪宠物收养基地,里面住着300多只流浪狗和2只被救助的猫。2006年7月28日,武汉男孩杜帆发起并成立了流浪宠物救助站,并在2013年7月20日合并为武汉小动物保护协会,至今先后救助流浪动物约3000只,其中大部分被领养。(图/文 大楚网 马路遥) 今年32岁的杜帆是武汉市小动物保护协会主席,他平时会做一些小生意,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这些流浪动物身上,为它们寻医问药,提供食物。 目前协会的小动物收养基地已经狗满为患,但由于在武汉做出了口碑,打电话要来送狗的人还是络绎不绝。虽然如今协会集结了武汉市16所高校小分队保护动物的力量,可在义工们眼里,哪怕队伍壮大了,流浪宠物保护这条路仍不好走。杜帆说:“救助站每月要花费三万元,全靠现有义工们的支持是不够的。” 杜帆平日里忙着协会的运营,每周也会抽两天时间来到基地,亲自为这些狗狗们喂食。每一只狗狗在他眼里都有故事,都有名字,他都清晰记得自己救助它们时的样子。而每次给它们喂粮食的时候也是最过瘾的,狗狗们会一拥而上。 救助站里这条名叫“骑士”的德国黑背就格外显眼,杜帆说,这是他在武汉长江二桥下找到的。当时“骑士”被汽车碾压过,断了一条腿和半截尾巴,奄奄一息。过路行人不敢碰它,就打了协会的电话。杜帆说自己开始也不清楚它的脾性,但后来交流发现,“骑士”希望自己帮助它,“骑士”还使劲往杜帆身边挪动了两下。看到这场景,杜帆没多想,用力一抱就把它抬上车,送到了医院。 如今“骑士”除了残疾,身体其他方面都非常健康,每天嚷嚷着叫基地的人带它出去溜达。“骑士”还喜欢游水,基地旁边就是湖,成了骑士的天然泳池。 所有来到基地的人第一眼都会被这只叫“棚棚”的大狗吸引。人们说不出它是个什么品种,只知道它很高,绝对是基地里最显眼的那只。最关键的是,它特别喜欢向人类“示爱”,不是跟你握手,就是要站起来,用前肢架住你的脖子。
所有来协会做义工和志愿者的人都爱“棚棚”。杜帆说,“棚棚”是他在徐家棚的一个小区救来的,应该是从狗肉店子里逃出来的,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肉狗”。因为个子大,肉多,所以饭店最喜欢收这种狗上餐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