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龄人口回落时,大量撤并学校;而当学龄人口回升时,则大量新建学校。从表面看这似乎是一种顺势而为的选择,但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教育设施布局的规划缺乏前瞻性。 近日,青岛市政府发布首部《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4—2020年)》,提出6年规划4099处教育设施,其中现状保留2190处、规划建设1909处,做到教育设施布局及规划“全市一盘棋”。 区域教育规划是一幅勾画区域教育未来的蓝图,各地对此都给予了高度重视。然而在一些事关区域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上,不重规划、不抓落实的情况仍然比比皆是,在教育设施布局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不重规划,使得部分地区学校布局明显不合理,难以满足当地孩子的入学需求;由于不抓落实,导致该建的教育设施没能及时建好,教育设施不足直接导致了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大班额”问题,给区域教育发展带来极大困扰。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目前很多地方的义务教育学龄人口急剧增加,做好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着力解决教育设施紧缺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推动区域教育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此次青岛市制订教育设施布局规划,体现了在教育设施布局上重规划、抓落实的决心。 教育设施布局要重规划。区域教育设施布局应当基于对学龄人口状况的科学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规划。考虑到学龄人口的动态变化,教育设施布局的规划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我们能看到的更多情形是:当学龄人口回落时,大量撤并学校;而当学龄人口回升时,则大量新建学校。从表面看这似乎是一种顺势而为的选择,但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教育设施布局的规划缺乏前瞻性,而恰恰是这种缺乏前瞻性的布局规划,会带来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本着既要满足眼前需求,又要着眼长远提前布局,既求增量又调布局的原则,一些地方开展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消除大班额”两大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当前河南省义务教育学位紧张的状况非常突出。如何进一步做好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当地规划,预计到2018年,全省城镇拟新建小学约1500所、改扩建小学约765所,小学新增学位190.1万个;新建初中约720所、改扩建初中约360所,初中新增学位125.9万个。 教育设施布局要抓落实。原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明确了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房地产项目时,必须同时规划配套教育设施,并规定了配建标准,配套教育设施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虽然相关规定非常明确,但由于执行不力,一些地方的配套教育设施建设仍存在不建、缓建、少建、建好了不交付或质量不合格、规划不科学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可作为参照的是,安徽省淮北市建立了教育设施配套建设工作联动机制。市规划委在审议新建住宅项目时,须严格提出教育设施配套工作的落实要求;市国土资源局在新出让住宅地块的补充合同中,要签订教育设施委托建设资金缴纳的数额和时间;市教委在办理项目验收及市房管局在办理商品房预售和产权证时,要把教育设施配套落实情况作为验收的必要条件。由于联动机制不再是纸面上的要求,实现了和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挂钩、考评挂钩,对开发商形成了有效约束。 从地方改革实践看,教育设施布局的规划意识正在逐步增强,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端,然而要真正将规划落到实处,使相关规定不折不扣地得到执行,各地还需为之付出不懈努力。(汪明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