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33|评论: 1

邛崃市委书记:把提升重建新区发展能力排在首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3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邛崃市委书记:把提升重建新区发展能力排在首位

                                           2015年01月22日 06:53
                                              来源:人民网

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参与 0评论

                        原标题:邛崃市委书记:把提升重建新区发展能力排在首位

     人民网成都1月22日电 (宋艳 熊文瑶 王思涵)2015年成都市“两会”期间,邛崃市市委书记潘祖龙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从邛崃市灾后重建推进情况、经济新常态下邛崃举措、落实邛崃从严治党的措施与部署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f6abe10d-e276-4490-8cbf-2ee262111cf5.jpg
1月20日,邛崃市委书记潘祖龙在邛崃代表团小组讨论会上发言。(熊文瑶 摄)
    “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邛崃要迎头赶上,缩短距离。为成都的总盘子做贡献,要有邛崃志气,体现邛崃精神,展示邛崃力量。奋起直追,自我加压,用这样一种勇气和志气来谋划2015年的工作,我们信心满怀。”潘祖龙说。
   
    人民网:潘书记,您好!在成都市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两次提及邛崃的灾后重建工作,请潘书记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邛崃灾后重建的推进情况。

    潘祖龙:在过去的一年,我市按照省委“走在前列”的要求,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综合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科学推进灾后重建,努力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同步奔小康。我市把农房重建放在首位,全力加快项目进度。11月底,全市5029户农房重建全面完成,提前1个月完成省上下达的农房重建任务;按照“四态合一”、“小组生”的理念和不挖山、不填塘、不改渠、不毁林、不改变原有道路肌理的“五不”原则,充分吸纳群众意见,科学编制42个安置点规划,将灾后重建与美丽新村建设、城镇化推进紧密结合,布局24个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体现川西民居特色的新村安置点,形成了夹关周河扁、高何寇家湾等一批幸福美丽新村;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引导灾区群众组织成立32个建房议事会、监事会,全程参与农房重建规划、建设和竣工验收,确保群众满意。

    同时,为了让重建新区群众过上好日子,构建“一线三点五带”(围绕灾后重建生态示范线,建设夹关水寨茶乡千年古镇、高何红色旅游生态小镇、火井山水温泉小镇三个重要节点和茶叶、彩叶林、粮经复合、道地中药材、林竹五个集中展示带)产业格局, 因地制宜提升传统产业,培育特色产业,推进一三互动、规模经营、转移就业,以增强群众持续增收能力。目前,31个产业重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5.5亿元,22个社会投资农业产业项目开工21个,完工5个;在夹关镇引导农民以农村产权入股,试点“沫江山居”乡村酒店联盟模式,2015年旅游旺季将实现全面营业,可接待旅游人次约2万人次。在重建新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万余亩,累计建成茶叶、蔬菜、中药材等规模化产业基地6.5万亩,改造残次林2万亩。

    我们还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大力实施震损植被、林区道路等生态修复项目,促进生态功能恢复提升。引导南宝山、天台山等生态脆弱区近1000户农户“下山入镇进城”;因地制宜建成夹关镇熊营湖、五龙湖等8个人工湖泊湿地;62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实现全覆盖,70处地质灾害治理全面完成;高何、夹关、火井等10个灾区镇乡城乡形态、场镇风貌、功能配套、基础设施等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灾区振兴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灾区群众得到真切实惠,取得了群众满意的重建效果。


     人民网: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2014年,面对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全市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请潘书记介绍一下2014年邛崃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


    潘祖龙:2014年,我市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坚持“强二优一壮三”发展取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我们坚持把加快工业发展放在经济工作首位,制定和实施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加强项目促建、加快招大引强、优化服务环境、强化要素保障。2014年,我市工业发展取得新突破,达能集团邛崃工厂当年投产即缴纳税收1.58亿元,实现我市年度纳税超亿元企业“零”突破;伊利二期、三棵树涂料等14个重大项目签约落户;阿克苏·诺贝尔、天喔食品等8个亿元以上项目全面开工,科伦药业、神威药业等30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全年完成工业投资82亿元。优化现代农业发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6.5万亩,适度规模化经营面积达47.6万亩,现代农业产业“三条示范线”(“成新蒲”示范带、邛州大道示范线、灾后重建示范线)初具规模,拥有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33个。以“两山一镇一窑”为重点,平落古镇提档升级、邛窑遗址公园建设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开工建设,促进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收入12.17亿元,同比增长41%。


     在城乡建设方面,2014年我市全年财政投入城乡建设资金41.41亿元,创历史之最。成温邛快速路、邛名高速临济互通等33个项目相继开工,累计完成新(改)建道路427公里;打通较场路南延线等3条断头道路,改造蜚虹路等9条道路,黑化天庆街等11条道路,整治铁花巷等10条背街小巷,新建16万平方米河滨公园,改造完成瓮亭公园、文君公园、白鹤山市民游步道二期;城市公交系统全面升级,实现公交线路城区全覆盖,公共自行系统(一期)全面建成;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实施城镇改造项目110个,依托土地综合整治建成集中居住区67个,试点建设幸福美丽新村21个,治理黑臭河渠11条;羊安镇、平落镇被住建部等7部委列为全国重点镇。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程方面,我们坚持民生优先,全年财政性资金民生支出30亿元。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5833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7374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建成保障性住房167套,开工105套;在全市试点开展义务教育段留守儿童免费托管服务,营养午餐计划惠及2.4万余名学生;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建成邛崃市数字图书馆,举办“道德讲堂”“百姓故事会”1100余场,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3200余次,组织群众性全民健身活动2100余次。


    人民网:在201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邛崃将会有哪些举措?

潘祖龙: 今年,邛崃市将紧紧围绕省委“三大发展战略”、成都市委“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和”五大兴市”战略,坚定不移地保持“稳增长”,将改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以赴推进灾后重建、工业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城镇建设、社会民生“六个提升”,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


    首先,我们将把提升重建新区发展能力排在第一位。去年11月底,我市5029户农房重建已全面完成,因此,大力推进产业重建,促进群众多元增收将成为我市灾后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下一步,我市将通过调优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果蔬、中药材等产业基地,力争新建粮经基地6000亩、道地中药材4000亩、设施农业基地500亩;同时,加快规模经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万亩,完善推广夹关镇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水口镇“钟山模式”;此外,还将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特色产业、特色村落示范线,试点高何镇森林储酒,推广“沫江山居”乡村酒店联盟模式,确保2015年旅游旺季实现全面营业,以及加快规模经营、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引进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基地、推动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等,增强新区自我“造血”功能。


     为做强经济发展核心支撑,我市将进一步提升工业主导功能,把工业经济发展作为“稳增长”的主攻方向,加快工业扩量提质增效,推进工业提档升级。巩固食品饮料(优质白酒)、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产出效益好、地方贡献大的战略性、引领性品牌项目,全年力争引进重大项目15个,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及行业前10强企业3家以上。整合邛酒资源,建立邛酒电商平台,探索邛酒产业转型发展新路径;引导邛商集团做大做强;2015年,力争培育年产值3亿元以上企业12家,税收5000万以上企业3家,省级知名品牌2个。


     同时,我市还将提升农业质量效益,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经济“稳增长”的基础支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坚持把“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作为一项基础性民生工程,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确保粮油基地面积稳定在90万亩;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建成蔬菜、猕猴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25万亩以上;构建产业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布局,推进现代化农业“三条示范线”和水稻、茶叶、猕猴桃“3个十万亩”示范基地基本建成;加快耕地质量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逐步实现高标准农田全域覆盖。


     此外,我市还将提升文化旅游实力,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核心手段,推动全域旅游升级发展;以建设成都市区域中心中等城市为目标,提升城市品质品位,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人民网:成都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决定》,最鲜明的取向就是“严”。请潘书记谈一下,结合邛崃实际,将制定哪些措施和安排部署?


     潘祖龙:我们始终认为“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下一步,我们将“施严教、强严管、抓严惩、立严规、履严责”,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形成从严治党新常态,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保障。


    首先,要从严教育。将“严教”作为从严治党的首要任务,加强党性教育,全面增强党员干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好“总开关”;还要加强法治教育,通过定期举办领导干部依法决策和依法履职专题培训,提升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健全干部队伍梯次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干部能力素质。


    其次,要从严管理。建立健全一把手用权运行监督制约机制,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以严格监督管理;坚持好干部标准,树立“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健全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和考核机制,完善基层一线干部选拔、教育、监督和激励的体制机制;扎实开展“走基层”“夜访夜谈”等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基层党组织书记管理,完善群众评价、党员定期评议等制度。


第三,要从严惩处。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考评体系,强化日常巡查,严格责任追究,形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新常态;深入开展村公资金、灾后重建资金等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四风”问题;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做到有案必查、有贪必肃、有腐必惩。


    第四,要从严立规。以惩防体系建设为总揽,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更密、更牢;规范“三重一大”决策,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强化制度运行和制约监督;建立健全定期督查制度,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第五,要从严履责。完善和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制;建立专项报告、专项督办、专项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突出问题;督促党委(党组)书记认真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开展双向述职,将抓好从严治党作为评价领导班子、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依据,对管党不严治党不力的严肃问责。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5-1-26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赞一个,支持下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