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位于成都的“上风上水”,承担着成都主城区90%以上的饮用水供水任务,流经郫县的徐堰河、柏条河是成都市自来水六厂、七厂的重要水源,因此保护大成都的饮用水安全是郫县的责任,也是挑战。水环境状况直接关系饮用水水质,所以郫县县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在郫县县委、县政府“水润蜀都、生态郫县”的发展战略指导下,郫县水务人立足民生,务实创新,大做水文章。实施净水项目,建立长效机制“治污”、“理乱”,为水生态品质提升打好水质基础,构筑水生态保护屏障;实施供水防洪项目,为城市品质提升提供要素保障;打造亮水生态示范工程,引领水生态品质提升。 郫县先后荣获了“国际都市农业示范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等称号,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也进入全省十强县和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行列。郫县,这座“因水而生,因水而盛”的城市,有了智慧水务的护航,更加灵动而美丽。 景观化污水处理 “纳污吐新”的“环保卫士” 郫县安靖镇4组的末端污水处理站,水清草绿,环境优美,看不到污水横流,看不到大型污水处理设备,甚至连污水的异味都闻不到。周边有的是齐全的健身器材和前来运动休闲的村民。像这样“没有污水”的污水处理站,全县已经建成8个。 这样的污水处理站与传统的污水处理厂不同,它是藏在地下的“环保卫士”。所有的污水处理设备都藏在地下,通过厌氧生化处理不断“纳污吐新”,初步处理的污水进入流水池中,再经过“脱氮精灵”——狐尾藻的二次净化,除去了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以及部分重金属元素。污水经过处理变得清澈无味,水质达到一级A标,经府河流入了金牛区境内,为下游的治污减轻了压力。“处理过的水完全可以用来养鱼。”工作人员指着旁边一个300多平方米的鱼塘自豪地说道。 近年来,郫县持续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截至目前,共建成1个县级污水处理厂、6个镇级污水处理厂、8个末端污水处理站、12个村级微型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7.7万吨/天。这些大大小小的污水处理厂(站)及配套管网,持续收集处理企业污水和居民生活污水,保护着郫县的河道水环境,保护着下游大成都地区的水环境安全和饮用水安全。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向水污染坚决说“不” 在郫县,有一群专职巡查员。他们每周都要对全县各级渠系进行全覆盖巡查,每周二和周四要向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办公室(简称“水办”)报送巡查情况。水办将问题汇总后,联合县级相关部门、属地镇政府对问题进行整改处理,所有发现的问题得到处理、复查合格后才能“销账”。 巡视员制度只是一个缩影,郫县水务局在水污染的防治上下足了功夫:严格把关新上项目生态环保指标,严格控制水污染排放强度,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低碳消费和生活方式。 在已经完成的317线石材加工企业集中综合整治工作中,郫县水务联合其它8个相关部门组成工作组,重拳出击,彻底整治片区企业对水环境的污染。“不达标,坚决停产,”郫县水务局相关负责同志说,“水环境治理不能有死角,管理不能缺位,预警要及时、反应要迅速、处理要有力。” 构建水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一直是郫县水务工作的重点。郫县水务局采用“部门、园区、企业横向到边,县、镇、村纵向到底”的工作责任管理体系,成立了水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负责全县水环境治理的组织领导、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各镇水利站和环保办主要承担各镇水环境的治理工作,并将管理的事权和责任延伸到村组。村组设立渠系管理员和环境监督员,对各级渠系实行分段长效保洁和环境监督,一旦发现问题,便将整改通知发给责任人,并通过水办责令按要求限期整改。 此外,按照常态化、长效化的要求,郫县水务局对县域水系坚决落实有机构、有人管、有经费、有措施的“四有”保障,持续深入实施河渠沿线清垃圾、清淤泥、清杂物、清拆违建等“四清”行动。 智慧水务 护航“生态郫县” “智慧水务”是“生态郫县”的排头兵,生态郫县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水务护航。在郫县防汛指挥中心,数字化水务管理平台正有序工作,16个显示屏实时更新数据。在近两年的抗洪抢险中,县防汛指挥中心领导在这里坐镇指挥,桃花滩节水闸、府河进水闸、沱江河红星支渠等主要河道的水位水量在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现,为领导指挥提供了最直观的画面和数据依据。该数字化管理平台还将进行二期、三期建设,使水务数字化管理的功能和水平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水环境治理没有终点。郫县水务人以城乡水系为脉络,以河道流域为主线,以治污、治臭、治脏、治乱为重点,持续开展郫县水环境综合治理,为大成都输送优质的生活饮用水和环境用水,他们责任重大,但他们信心满满。现代化的城市发展,需要这样的责任与信心,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有智慧水务护航,“生态郫县”“生态成都”一定会有更加靓丽的明天。 来源:成都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