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职考生告别“一考定终身”》——看到本地网站头条,高三学生家长姚国伟急切地点击上去。从这条新闻里,他了解到:从今年起,陕西省所有普通高职院校全部实施分类考试招生。
“高职的考试录取提到了高考之前,这意味着,考生即使放弃了高职录取,仍然可以参加6月举办的高考统考。”
根据国家“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的要求,早自2010年开始,陕西省就已展开“示范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的试点。2014年,“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两项试点工作也开始进行。
这一次,改革力度再次加大。1月19日,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蔡钊利就刚刚下发的《关于做好2015年陕西省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进行了答疑:参加分类考试的高职招生院校,一举增加到70余所。按招生计划“不少于本校在陕招生计划的50%”计算,分类考试招生计划最多可达5万多名。
姚国伟的女儿在当地一所大学附中读高三,高考目标是冲击一本。即便这样,姚国伟还是听到了很多同龄家长的讨论:“这算不算是给孩子们增加了一次选择的机会?”“提前招考,都会考些什么呢?”“这样上的高职,和以前参加高考上高职的学生各方面都一样吗?”……
大部分疑问,在省教育厅的答疑会上得到了解答。根据最新政策,该省的分类考试招生分为“单独考试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面向‘三校生’单独组织的省级统考”4种模式。
“分类考试招生可不是‘零门槛’。”蔡钊利表示,示范性高职采取单独考试招生,各院校可单独或联合组织考试,也可以结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组织以职业技能测试为重点的相关考核。采取综合评价招生的院校,则根据生源类型,分别组织职业适应性测试或文化基础和职业技能测试。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则须根据考生技能大赛获奖情况、荣誉称号、技术资格等录取。
除以“三校生”为招生对象的单独招生仍和高考同步报名、考试、录取外,这3种考试招生都会在4月结束。
“为了保证考生有多次选择的权利。”蔡钊利告诉记者,考生想报考几所高职院校都可以,最后选择1所报到注册。而对高考前已被高职录取,而未报到的考生,仍然可以参加高考。
当然,如果考生放弃了高职报到的机会,参加高考后成绩不理想,再想回头报考一些高职院校和优势专业时,“很可能因录取已满额而丧失机会”。
新政策的出台,也让部分家长陷于纠结:如果孩子发挥好,说不定还能冲个本科。“可如果没参加高考就自愿分流先上了高职,会不会不甘心呢?”
而另一些家长则认为,现在本科出来找不到工作的学生太多了,还不如提前选个好的高职和专业,以后找工作更实际!
“新政策的实施,会让很多学生对高职的选择从被动转为主动。”姚国伟这样考虑,以往一、二本没录上,很多学生是实在没学上了,才考虑去上高职。现在提前选择,家长和学生都会更多地考虑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当然还有学习成绩。“主动成分一增加,学习效果自然会好一些”。
姚国伟的想法在蔡厅长这里得到了印证。“分类考试招生是陕西近年来一直进行的积极探索。”实践证明,这种综合评价、多元选择、择优录取的招生模式,凸显了高校办学自主权,推进了人才评价选拔从单一向综合的转变。同时,扩大了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权,有助学校选拔适合自身培养要求的学生,有利于促进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办出特色。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一考定终身’现象,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升学发展的选择渠道,减轻了部分学生的升学压力。”
记者了解到,新政策公布后,所有高职院校已快马加鞭,安排部署,以应对提前到来的高职“招生季”。
而长期从事高中阶段“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课程教学与研究的远东一中副校长刘鹏,则对新政策的到来持“谨慎和乐观”的态度。
“新的政策是对高职发展支持力度的明显加大,既考虑了高职院校的招生实际,又顾及了引导效果。”他说,从某种程度上说,新政的宣传效果大于实际意义。
“影响教育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的高考制度虽不完善,但仍是相对公平的选拔方式。技能型劳动者得不到尊重,大家才会去挤高考的独木桥。“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基础教育要立德树身、发展素质,但补课、超负荷运转、乱收费等各种乱象仍不断接踵而至的根源之一”。
“只有技能型劳动者在薪酬、劳动强度、尊重程度等方面真正受到全社会的充分尊重,基础教育的巨大压力才有希望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