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26|评论: 1

[找美食] 从“天府食地”的美味源头看成都农业的准确定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6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天府食地”的美味源头看成都农业的准确定位
文/成都 王文华(新浪博客)
平安夜那晚,刚钻进被窝还没捂热和,就接到哥们扒皮张从外地打来的电话。约莫一算,这厮和我有小半年没联系过了,这么大半夜的有啥事?大学那会儿,扒皮张和我同寝室,睡我上铺,是人所共知的吃货。四年时间,腆着一脸青春痘吃遍学校周边几条街的小吃,提到美食,比一些土生土长的成都人还有心得。电话里这家伙先谈起前两天被小女友劈腿的事,正把气氛说得低回婉转,未想话锋一转,问:“‘成都农业’微信‘成都食地’为何意?是有什么新的美食推荐吗?哥们儿好想回来‘食疗’情伤。”
我说这就是吃货的境界,无论遭遇平安与灾难,幸福与不幸,最终都可以回归到“吃点好吃的”上来。而扒皮张却坚持认为,自己是在成都这块天府食地才变成吃货的,有道是“橘生淮南则为橘”一方水土养几方吃货嘛。
扒皮张至今仍常常感慨的是,“不说火锅这样的特色大餐,就小小一碗面条、一碟肉串都可以做到极致。”提到面条,不得不说当年我和扒皮经常去光顾的那家“胖哥抄手”。店名叫“抄手”,实际上还有米线、粉之类的小吃,但就一碗担担面已扒皮欲罢不能。第一次去,扒皮抬头就被整整写了半面墙的“菜谱”镇懵了。牛肉面、豇豆面、鸡杂面、鱿鱼面、辣鸡面、生椒牛肉面……顿时觉得自己也患上选择困难症。扒皮问老板,“这么多,你都有吗?”
                                             1.png
老板胖哥名副其实,肥硕的身躯搭配一颗浑圆饱满的光头,显得很喜庆。对于扒皮的提问,显得一幅受辱而又尚可宽容地表情,眼睛半吊说:“弟娃,这多吗?不算多,我再写三倍都没问题。”
胖哥是个富二代,因为打小好吃,稍长又醉心于美食研究和实践,并没有按照父母规划的路子走,而是将自己的研究所得,取其一二投诸市场,用以继续维持自己的研究和旅行的志趣。胖哥对于自己的出生似乎不愿多谈,它喜欢跟我们强调自己博览群书。小店一角有几摞半人高的《国家地理》《炎黄春秋》和其他一些杂志。“我看了很多书,历史、地理、文化、哲学都看。我不想走和别人相同的路,每个人对成功都应该有自己的定义,人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就觉得做这个很开心。”胖哥的言谈,还有铺子正面墙壁上挂巨幅的切·格瓦拉照片体现了他不落俗套的个性。
据说,有次一个打扮妖艳的妹儿到胖哥抄手吃面,屁股一落就嗲声嗲气地喊要用开水烫一下筷子,胖哥先很给面子的没理她,可这妹儿还以为胖哥没有听见,又嗲。胖哥走过去说:“妹儿,我这儿不伺候有公主病的人。”那妹儿始终都没有等来她喊的那碗面,最后怏怏地走了。
除了对待这种“特殊顾客”,绝大多数时候,胖哥为人处事还是很和善的。他会根据顾客的饮食习惯向推荐食物,也熟知绝大部分常客的偏好。是熟客,你一上门他就会问你“弟娃,还是来辣鸡干拌哇?”“妹妹,这次也吃原汤抄手?”。有时闲下来,他和店里的服务员大妈玩牌,遇到顾客上门,他立即放下牌去操作间煮食,而一帮大妈反倒事不关己不亦乐乎。三个女人一台戏,几个服务员大妈有时候也会吵架拌嘴,而他则在此间小心翼翼地做和事佬。
有次扒皮吃完面跟胖哥闲吹,问胖哥:“你这儿的面为什么那么好吃?”
胖哥眯着眼:“弟娃,很多人以为我这儿的味道好,肯定有什么独门绝技,其实我的绝活就一样:材料正宗。如果材料用最好的味道再差都差不了哪儿去。一些昧心的商家设法投机取巧,比如想用一点化工原料加到劣质的食材里面,把味道调出来,最后无非是味道像那么回事而已,疏于选择好的材料的食物最终与‘美’没有多少关系。”
可我仍然觉得胖哥没有跟我们说实话,至少还有一些非物质层面的东西,是我们读出来的。于是,我始终相信,在“胖哥抄手”这个半新不旧的小铺子里,从胖哥身上,我找到了天府食地的精神内核。这个内核就是对是:对食材的挑剔;对膳食近乎雅士的追求,还有一种平民化的生活美学。
正如胖哥所言,真正的美食,首先离不开好的食材。同仁堂有幅对联写“炮制虽难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做饮食更是如此,好材料常常并不廉价,但对于制作佳肴必不可少,制作过程虽复杂,但差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
在供给好的食材方面,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自然是得天独厚的,自古就有“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的说法。近代著名川籍作家李劼人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是天府之国的中心城市,米好,猪肥,蔬菜品种多而味厚且嫩,故成都多小煎小炒,而以香、脆、滑三字为咀嚼上品。”如今成都各郊县生态种植养殖基地星罗棋布,为天府食地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优质食材。如崇州的“土而奇”、新津的“纳雅山庄”、大邑的“格林庄园”、龙泉黄土的百香果、双流永安与彭镇的红提葡萄、邛崃钟山的玫瑰园、新都马家的状元莓、新都斑竹园的柚子、金堂竹蒿的冬草莓 ...........各有各的干货,各有各的味道。
                                           2.png
另一方面,天府之国固然物产丰富,但同样物产丰富的华北平原、江汉平原并没有产生这么多的美食,可见,天府食地其精神远不止满足口腹之欲,也高于仅仅对人类味蕾的刺激,其中还包含了一种雅士精神。远不说苏东坡发明的东坡肘子(苏东坡的故乡眉山属成都平原),就前文中提到的李劼人,也不乏其“好吃”的掌故。话说此人在法国留学时,为做烟熏兔,非要用花生壳熏,画起花生图形,叫两个跑采买的同学跑遍了巴黎城的旮旮角角,最后才在郊外一吉卜赛人手中买到两斤。还有一次他要做豆瓣酱烹制正宗川菜,采买同学跑遍巴黎,最后找到一位西班牙商贩专程进口了几斤。1930年,时任成都大学(四川大学前身)文学系教授的李劼人辞去教职,借了300元,在指挥街开了一家餐馆,名曰“小雅轩”,与妻亲自下厨。“小雅轩”一问世引起轩然大波,报纸当即以“文豪做酒佣”为题大肆渲染。各路新朋老友纷至沓来。李劼人和文友们约定,每月在“小雅轩”聚会 “打平伙”,李劼人主厨,朋友们都尊称他为大师傅——可见,成都人对于做食的雅趣源远流长。
                                           3.png
而在一般家庭,人们闲来无事都喜欢捣鼓点零食解馋。我父亲讲,早些年,有次大伯家人都出去办事,只留我大伯一人在家,似乎天气也不好,不便出门,于是大伯一个人磨了半升豆子做豆腐,将豆腐还生生做出了好几个花样,抿着小酒一个人优哉游哉——那是生活紧张的时节,而如今,居家的大妈大叔一有空就琢磨点吃的,露上一手更是寻常。
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有闲情又不愿意“宅”家里,成都近郊这些种植基地还成为了人们节假日消闲的去处,耍到饭点,在种植基地的餐厅叫一份生态回锅肉、几份绿色蔬菜,别有一番风味。这不,近些天,双流、新津、温江各地的冬草莓吸吮成都平原氤氲的灵气,便引得过惯城市生活的人来体验野趣。这大概是天府食地的吃货们“雅士”精神的继承。
其次,华哥认为天府食地的美食,不同之处还在于它源自了一种平民的生活美学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接地气”。什么郫县豆瓣、邛崃豆腐乳、大邑花生酥等等,最初都起源于家庭中手巧的妇人,因为美味价廉,让街坊争相购买,然后发展成手工作坊,再直至规模化生产,形成了今天远近知名的品牌。
                                              4.png

这样的故事至今还在不断的演绎,你走进成都的街边小巷,冷不丁就能看到一个大妈摆个小摊,卖自己“祖传”秘制兔老壳。作为吃货买两只来尝尝,那才叫过瘾!不要小看这些路边摊摊,它也是天府食地的一道风景。
5.pn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5-1-29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哈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