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造腊八粥”选用16种上等食材。
26日下午3点,文殊院大厨们开始炒料熬制今年腊八节的第一锅腊八粥。 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喝腊八粥。每年腊八节,文殊院都会向成都市民免费施粥。为了分得一碗象征“福惠”的腊八粥,市民们常常不辞辛劳排起上百米的长队等候。从今天起连续三天,文殊院将继续向市民免费施粥,今年预计发放5万份腊八粥,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熬粥的两口大锅也将“史无前例”地72小时不间断工作。 工作人员预计,今年领粥人数将成为历年最高,因此,施粥当天的安全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文殊院安保负责人曹先生称,已经做好充分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领粥人潮,届时将有16名保安和上百名义工维护现场安全。 文殊造腊八粥 16种食材:大米 糯米 黑米 红豆核桃仁 莲子 花生 薏仁红枣 冬瓜糖 橘饼 枸杞 百合 胡萝卜 白萝卜 红糖 1月26日下午3点,记者走进文殊院厨房,探秘香浓可口的腊八粥制作工序,在文殊院熬粥10多年的王师傅还透露了一份家庭腊八粥熬制“秘方”。16种食材在煮粥前要做哪些处理,哪些食材需要提前下锅,煮粥时间要多久……没想到,小小一碗腊八粥竟然有这么多的讲究。 【安全】 单行道进出 人流不走“回头路” 按照每年的惯例,文殊院从腊八节当天早上10点开始派粥,但往往早上7点过,就已经有很多前来领粥的市民在排队等候。到了10点左右,大批市民前往领粥,最多时甚至能达到几千人同时排队。 而今年,因为施粥量比去年翻了一倍,5万份腊八粥将在3天内发放完毕,因此,如何保证施粥现场的安全就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是全员动员,保障施粥当天的安全。”文殊院安保负责人曹先生告诉记者,10多天前他和他的团队就开始为施粥期间的安保做准备。 “进出藏经阁的通道将全部临时改为单行道。”曹先生说,根据以往的经验,他们已经总结出一套有序引导领粥人流的方法:施粥地点在藏经阁前的空地,3米多长的长桌将作为施粥的工作台,排队领粥的两队人流将从藏经阁一角的入口进入,分别在长桌两侧领到八宝粥后,再分别从两侧离开,全部通道都是单行道,“入口和出口必须分开,这就避免了进入和出去的人挤在一起,造成现场混乱。”同时,16名保安和近百名义工也将在现场各个通道、进出口帮助维持秩序。 提前报批 多方合力保障安全 “我们已经检查了所有水带、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并确保无误。”曹先生说,除了要保障现场秩序,消防安全也不容忽视。其中的重点,便是72小时不停火的厨房。“已经在厨房准备了灭火器,并安排专人负责检查和看管。” 26日下午,文殊院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前往文殊院做最后的安全检查。曹先生介绍,文殊院每次举办大型活动都会提前通知文殊院街道办事处,同时按照规定在当地派出所报备。“如果现场出现严重的突发事故,辖区派出所民警也将在第一时间前往协助。”成都青羊区公安局一工作人员称。 【数字】 5万份 施粥量创历年最高 26日下午3点,文殊院的5名煮粥师傅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正在用两口直径1.5米的大锅熬制今年的腊八粥。“腊八粥也叫‘福惠粥’。”文殊院相关负责人马女士说,因为佛教腊八节熬粥供佛的习俗,所以从每年腊八节起的连续三天,文殊院都有向市民免费发放香糯可口、象征消灾减难的腊八粥的传统,至今已经持续十多年了,而这一碗象征带来“福惠”的腊八粥,也得到很多市民的青睐,每年都会有上万成都市民前来领取。 “今年准备了16种食材,总共5200斤,预计奉送5万份,将创历史最高。”马女士说,去年文殊院准备了2600斤食材,每天从早上10点到下午3点,总共发放3万份腊八粥,虽然加熬了好几锅,但还是没能完全满足前来领粥的市民。因此,今年文殊院决定增加一倍的食材量,延长施粥时间,尽量满足市民的需求。 72小时 炉灶不熄火一直熬 与往年不同,今年熬制腊八粥将72小时不熄火。马女士介绍,以往熬制腊八粥,肩负熬粥“任务”的两口大灶还要同时用于制作文殊院工作人员的伙食,所以一般中午和晚上会暂停熬粥。但是今年,这两口大灶将72小时为熬粥服务。为此,这三天内工作人员的午餐也将变更为馒头、牛奶、凉菜等不需要炒制的食物,“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