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贤贤易色
1·4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
‚贤贤:第一个“贤”字做动词用,尊重的意思。第二个贤指贤者。
【原意】
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要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要言而有信。这样的人,尽管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启示】内诚于心、外信于人
此处子夏谈到守信,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对于我们来说,诚信更多地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和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常说“内诚于心,外信于人”,其中“内诚于心”是指内在的一种品质、信念;“外信于人”是指在与他人或社会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及价值所向。所以,“诚实”和“守信”是相互统一的,守信是以诚实为基础的,离开了诚实就无所谓守信。“狼来了”的故事人人皆知,那个放羊的小孩最终为他自己的不诚实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为在别人眼里他已经没有诚信可言。
诚信缺失的影响极其深远,对于个人而言,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他就不可能顶天立地于社会上,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宝,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会在社会上得到自己的价值认同;对于政府而言,“信达于诚,方能勤政”,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应该时刻谨记政府不诚,民心易失,坚决杜绝朝令夕改,开“空头支票”、搞“形象工程”的行为。领导干部诚信意识的确立不仅对社会上各种组织和个人有表率作用,而且对培育全社会的诚信意识有关键意义。如果政策朝令夕改,说变就变,政策制定者以言代法,那就会失信于民,这正是社会信任度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某些习惯于“直接拍板”的决策者放下“身段”,自觉“去长官化”,在制定某项公共决策时,不要对此决策先有结论或明确意向并完全控制决策的进程,使决策程序流于形式。
【案例】韩信报恩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年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即使这样,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佣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那样对待老人,韩信诚实守信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