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59|评论: 0

[草根播报] 经济与环境共赢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30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原计划国庆节正式通航的神农架机场,因潜在的环境风险而深陷舆论漩涡。据媒体报道,为在神农架原始森林中建造“华中最高机场”,工程方削平了11座山头,填平了6道深谷和数百个溶洞。这一做法引发了当地民众对环境的忧虑,而当地政府却拒绝公开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称通航之后会给公众一个交代。
作为国家“四纵四横”高速铁路重要组成部分的北京至沈阳铁路客运专线近日被曝未能通过环评审批。该项目环评公众参与环节的问卷调查中“同意项目者送礼物,不同意项目者不发问卷”现象,不禁令人对一些工程项目环评的严肃性、科学性心生疑虑。
京沈高铁、神农架机场环评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工程项目环评审批走过场现象屡屡在一些地方出现,有的工程项目公众意见调查完全由地方政府主导,满意率竟然接近100%;有的调查方对当地群众以利引诱,给同意的人送米送油,不“配合”就通报供职单位。“先建设,后环评”“边建设,边环评”情况也时有发生。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妥善应对复杂局面,环评管理工作既要发挥好环保倒逼经济转型的作用,严控“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又要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推动经济转型发展。还要广泛、扎实、深入地做好公众参与工作,防范环境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环评制度的意义不言而喻。通过事前控制,环评制度既可以有效预防环境损害的发生,也能够将环境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环境保护制度,我国更是专门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法》。随着经济发展和我国公民环境意识的提升,公众对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异常敏感,环评面临着比以往更加严苛的审视,也承载着相关部门机构的环保公信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环评造假尤为引人注目,也更加不可容忍。
从社会背景看,环评造假是政绩冲动的外在表现。虽然中央早就提出要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但是在有些地方GDP依然是政绩考核的核心指标。很多时候,面对招商引资项目、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重点项目,环评仅仅是走个程序而已。
从制度设计看,现有环评制度的不足,也为滋生造假提供了温床。依照我国法律的规定,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委托环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在这种制度框架下,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环评单位往往需要“拿人钱财与人消灾”,想方设法确保环评报告获得通过。环评这个过滤器成了大漏斗,许多不符合环保条件的项目反而通过环评穿上了合法的外衣,造成了一起起本不应该出现的环境污染事件。
根据以上情况,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要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是完善环评制度设计。切断环评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的直接利益关系,保障环评单位的独立自主性;加强公众参与进程,实施重大项目环评报告公众听证制度,使造假者在阳光下无处藏身。
三是让公众参与环境评估。环评要充分征求附近居民的意见。广泛、充分的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有效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的一个重要途径。首先就是要完善信息公开、听证会等制度,变笼统性为可操作性,这样公众才有参与的机会,在阳光之下,权力才能被很好的监督。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