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想起在美国游学的日子,就像是回忆一场梦,感觉离现在的生活好远。一下子回归到原来的生活,总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
我觉得我这次去美国最大的收获不是了解了美国的风土人情、走了多少著名景点,而是认识了很多人。我在北京的圈子非常小,平时根本没有机会认识这么多国内国外的朋友。先说这次北京新东方国际游学营团里的,虽然是从北京出发的,但真正来自北京的只有四五位同学,其他同学中有山东的、有新 疆的、有兰 州的、有合 肥的、有内 蒙古的、有西 安的……不管怎么说,以后去这些城市旅游也多了一份向往。而且,虽然同是中国孩子,个人经历和环境不一样,和大家聊天总是会了解很多新东西。
其次还有Ardmore的语言课程中认识的不同国家的同学,有俄 罗斯的、巴 西的、德 国的、法 国的、日 本的……每次上课老师都会安排不同的同学作交流活动,就相当于在利用上课的时间用英语交朋友。上课大家交流的时间不多,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留下一些文字的东西,还可以互留邮箱方便以后联系。
除了能结交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同学以外,还可以认识很多老师。首先但肯定是我们的领队老师啊,经过交流才发现老师是教出国班的老师,正好我也是要出国的(啊,这就是缘分哈);还有其他老师们,都是真诚善良热情友好~~
还有大学学生中心的保 安们、学生中心咖 啡小店的老奶奶、负责住宿家庭的女老师……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唠嗑"的对象,有时候,在聊天的同时还可以学习些知识,比如我们团有两位已经上大学的学长,一位是学经济的,一位是学会计的,还能学点专业知识呢,呵呵。
我一直是很喜欢结交新朋友的,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在美国好像陌生人之间聊天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儿,有时候也只是有一搭没一搭的,但是我觉得这样交上朋友的几率更大。而且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是他们这么开放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最需要学习的。
还有一个收获--各种个人能力得到了提升。
首先当然就是沟通能力,在团里的这二十多天,我的嘴好像就没闲着,总是在和什么人聊着,貌似我在学校都说不了这么多话。我不确定我的中文水平有没有提高,反正英语口语肯定是天天练了。一回国,几天不和别人说英语,都觉得憋得慌。
还有处事能力。虽然我自认为我的自理能力很强,但毕竟是第一次自己跟团出国,很多事情也是第一次遇上。比如第一天晚上我的手机不知为何死活充不上电,后来自己把所有能用的充电设备都试了一遍,终于发现是插头的问题;还有宾馆房间里的微波炉可以热饭,我和戴同学都没用过美国的微波炉,连蒙带猜按了几个按钮,居然成功了;在环 球影 城,我们小队因为不了解"游 玩",有两个大型项目没来得及玩,本人吸取教训,晚上熬夜查了迪士 尼乐园的地图和过来人的经验,第二天我们队在迪 士尼就玩得很h igh,几乎所有好玩的项目都玩了一遍。
还有自己购物的能力(不知道这个算不算哈)。平常在家都是我妈给我买衣服,我很少自己去商场,这次好不容易来了美国,自然要买些东西带回去,每一件都是精挑细选买下来的。我还一直在手机上记账,最后一天才发现我居然在"餐饮"上花了近100美元,也算是一次小小的教训吧,教育我以后不要乱花钱。
不得不说人家的优点比比皆是。比如卫生间(哎呀我真是要特别夸夸这里的卫生间!)
首先,几乎每个公共场所都有卫生间,只要有,地图上就会标出来,指引标识也很明显;其次,卫生间里有洗手池、有洗手液、有擦手纸(硬的那种)、有垃圾桶、大部分地方还有烘手机,比较大的公共卫生间还有给婴儿换尿布的地方;还有,每个隔间一律都是冲水马桶,提供垫纸,有时候有消 毒液,旁边都!有!卫!生!纸!
除了卫生间,美国的饮水机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些饮水机很普通,就是一按、出水、喝,一个高一点,一个矮一点,室内室外都随处可见(当然,因为自来水是可以饮用的所以这个就不像卫生间那样还有标志指引了)。比如在博 物馆里,很多小朋友看见它了就会很自然的过去喝一口水,我从来没听过美国妈妈让孩子多喝水的。
总之,在我的包里必备的卫生纸、水壶到了美国就都派不上用场了,真是造福广大游客~哦。
还有我有一次和同学遇上一个自助收银台,自己扫标签、刷卡或者交钱、拿小票、装袋子,很简单,适合买的东西不多的人。除了买东西,吃早饭、买公交车票也都是"自助"(我也不太清楚其他的)。
嗯,就写到这里吧,也为我这次游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期待下一次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