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破的东西一样有美好的地方,绘画不只是绘画,更多的是对生活中事物的发现。下课后,王志兴带着还没有回家的唐小棠整理大家的绘画作品,从中寻找感悟。 “我不是在教孩子们画画,是和他们一起学习,从中寻找生活中美好的东西……” 王志兴,从小学美术,三十年前只身从新疆来到北京考中央美院附中,落榜。工作九年,最终考入中央美院读研,毕业后没有选择走进多数同学、朋友的独立艺术家行列,而是在一所小学里做个普普通通的美术老师。外貌沧桑的王老师却很容易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儿童美术教育这些年来发展很快,已经不是停滞在我们学习美术那个年代的状态了。但学校里的美术教材并没有跟上这一变化,如果按教材上课,很难有助于孩子审美及绘画能力的提高。”在学校里,王老师一直坚持不使用教材,因为上面的内容并不能让孩子们开拓自己的想象力。在他看来,现在的孩子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该禁锢他们在这方面的自我思维,更不该以画得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绘画能力和天赋。现在的社会中,时刻体现着功利倾向,有的老师为了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学习“成果”,极力迎合所谓画得“像不像”的评判标准,甚至直接帮孩子去画。如果此时有老师想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开展美术教育非常困难,在学校中更是难上加难。去年,王老师开办了一个美术班,一来有些额外收入,二来也能用自己认为更合适的教育意识和方式影响孩子们对美术的认识。不少认同他教育观点的家长把孩子送到班里,孩子学习喜欢的内容,家长感兴趣的话也能加入。 二十年前,还在上艺术学院的王志兴和朋友一起开办了一个假期美术班。二十年后,一直喜欢孩子的他依旧走在这条路上。只不过,此时的他更注重和孩子们做朋友,不必让孩子们去临摹老师的东西。他们有丰富的艺术创造的思维,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了独立思考能力,死学所谓的“技术”,那一切都是枉然。(记者 白继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