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西昌对湿地的整体打造,个人觉得有必要,但集中在短时间投入40多亿,给西昌市留下的后账过多。湿地的打造,应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一个逐渐升级的过程,不应该在某一届就急于完成,应该根据自身的财力和债务承受能力,分期投入,稳中求进,同时,还应兼顾城市配套基础设施的同步发展,现在的西昌,一边是光面堂皇的邛海湿地,一边是狭窄的人车混行的街道、交通设施落后、超级拥堵、物价超高的城市,就算慕名来旅游的人,湿地的好感也会被磨灭一大半,毕竟他来了,不止是要逛湿地,还要出行,还要消费。
观点2:过分打造的湿地,是个没有人情味的湿地。40亿,其中有大量的资金都是花费在拆迁安置上,其实大可不必。邛海周边,多年前有一些做得好的农家乐,现在大多消逝,如若政府不是强制性的将其拆迁,而是将其纳入规划,补助他们一部分费用,扶持其发展,使其达到环保要求、符合管理规定、符合整体规划,长期经营,依法纳税,岂不是又节约了费用,又发展了产业?而且,他周边的卫生由他负责,治安由他负责,你不是又省了几个人?试想,逛湿地逛累了,偶遇一客栈,老板热情招呼,为你沏一壶免费的茶,这是何等的人情味?现在的湿地,有吗?有的只是那些洗牌后的既得利益者,板着面孔问你:“喝茶?48一杯”
观点3:其实还是人情味。邛海边被抹的,不止是有人情味的农家乐,还有凉大的樱花。据说,被移植了其它片区,空白!在我心目中,凉大,就是那片樱花,那片与孜孜学者相守的樱花,凉大,后来的西昌学院南校区、艺术系,本来与樱花相伴,一个自然、人文与艺术的节点,瞬间从西昌市民眼中消逝,一个多好的人文景观啊……
观点4:关于收费。如果是一个项目,到了一个尽头,收费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如果用于融资,那倒是可以理解,做一个可研,现金流如何,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