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逐年增加,“心脏支架手术暴利”等报道也屡屡牵动社会神经。心脏支架,到底是“救命神器”,还是“过度医疗”?做完手术,就一劳永逸了?“暴利”到底去哪儿了?且看本报为你揭秘心脏支架产业背后的一些真相。
★封面热读★
●数据
现状: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一年45万例,使用支架约68万个,有些患者甚至被植入很多个心脏支架。
利润:医用耗材的溢价通常是5倍,而心脏支架的溢价程度最高能达出厂价的8至9倍。通常出厂价几千元的心脏支架,到患者手里已变成1至2万元。
●质疑
>>心脏支架是否被“滥用”?
专家表示,支架并非适合所有冠心病患者,我国目前有些支架用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存在使用过度情况。
>>做完手术,一劳永逸?
现在很多人生活不规律,大鱼大肉、烟酒无节制,就容易导致血脂高、心血管堵塞,甚至导致心肌梗死。
心脏支架确实不是一劳永逸的冠心病治疗方法,如果心血管继续出现其他地方病变,还要继续放支架。
●追问
>>钱都去哪儿了?
安徽某药械代理商解释:心脏支架出厂价加上医院手术等费用,一个支架最多也就是1万元。多出来的1万,都在流通环节。
>>谁才是获益者?
有人指出,医疗器械进入医院,必须给医院、医生一定的回扣,这是业内潜规则。那是回扣驱使医生多放支架?
广东一位心脏专家介绍:一台手术几个小时,每个医生也就上百块。不排除个别医生拿回扣,故意多放支架。
安徽省立医院心内科主任严激则表示,现在医疗器械价格都透明,如果有“暴利”,国家有关部门要从流通环节管理。
=====================================
★小编神侃★
“通心”神器,缘何令人心塞?
----------
对于植入类医疗器械暴利,小编深有体会,去年底自己植入心脏起搏器,一个不到巴掌大的机器--6万元。加上一根貌似高大上的导线9000多元,不算手术费就7万。而这在各种起搏器类型中还不算最贵的!关键是这不是一!劳!永!逸!起搏器电池寿命一般只有10年,如果小编幸运的活到80岁,还得更换5次,按目前标准算至少花费40多万。
不过在雾霾不散、食品安全堪忧的情况下,小编可能花不了这么多……(这算自我安慰吗?)
小编和各位一样,面对如此暴利,第一怪罪的可能就是医生吃钱!当小编出院那刻,费用明细上总花费7.5万,起搏器材费就7万,而4位医生3个小时的手术费总共才1200元!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小编购买了医保,报销了大约一半的费用。但对于那些报销比例低,甚至没有医保的患者,他们能消费得起这样的救命“奢侈品”吗?住院期间,小编就曾亲眼看到一位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没有医保,拿不出2万元手术费而独自离院。不知他如今可好,唯有祝福!
另外,再看看昨天的一个报道:医保基金两年后或将收不抵支,过度医疗或是主要原因之一……
“通心”的医疗神器,反而让患者变得“堵心”甚至“寒心”,你觉得该如何根治这一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