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发展民族文化 构筑各民族精神家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朵朵耀眼地开在阳光下”。刚刚闭幕的省委民族工作会议暨全省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总结部署工作,表彰模范集体和个人,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2月11日四川日报) 纵览世界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四川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有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主要的羌族聚居区,千百年来,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流,水乳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共同推动了四川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这既是四川文化发展的优势,也是四川文化的独特魅力。四川的历史发展进程已经证明,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形成了四川多样并存、和谐共生的文化格局,文化是维系各民族团结和谐的强大精神纽带。 因此,省委书记王东明出席并讲话时强调,要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他指出,进一步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努力实现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着力解决好文化认同问题。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坚持把做好群众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把关怀和温暖送到民族兄弟家中,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着力解决好感情问题。 笔者认为,各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同呼吸、共命运,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中华民族多元统一的文化格局。在这种文化格局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种共有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提供了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四川的实践足以说明,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正是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源泉所在、力量所在、根系所在。 我们要用文化繁荣来铸就民族团结的丰碑,努力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