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430|评论: 4

[群众呼声] 李杜文章在 死后方出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0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我们论起古代历朝的诗人来,李白和杜甫的地位毫无悬念,稳进前三名。但是在他们所处的时代,甚至在终唐一朝,李白、杜甫的诗名也远未被主流社会所推崇。直至到了清代,李白和杜甫才在诗坛走到了无人企及的高度,步入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人行列。

         诗文千古事,谁强问历史。时代隔得愈久远,有些人愈显伟大。

          李白和杜甫均经历了唐玄宗、唐肃宗和唐代宗三朝。唐玄宗天宝三年即744年编选的三卷本《国秀集》,收录作者88人,收诗220首,李白、杜甫无一首入选。

          《国秀集》由唐玄宗时期国子监的太学生芮挺章编选,有影印明初刻本,毛晋汲古阁刻本。《四库全书》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唐人选唐诗》(十种),亦收此集。编选此书时,李白已经43岁了,杜甫也过了而立之年。而与李白同岁的我们山西老乡王维的诗,则被入选七首。

         喜爱诗歌的唐宪宗曾下令编选了当时名家诗选《御览诗》,共收诗286首,入选最多者是卢纶(32首)和李益(36首),李白、杜甫无一首入选。也有学者据此认定李白、杜甫在唐代不入流。

          其实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因为,《御览诗》是翰林学士令狐楚编录当时名家诗进呈唐宪宗以供御览,入选者均为大历(唐代宗年号)至元和(唐宪宗年号)诗人,共三十人。李白、杜甫并非大历至元和时期的诗人,没被入选很正常。

          据查史籍,755年至965年编选的六部唐诗集,只有两种选了李白、杜甫的诗。由此却可看出李白和杜甫在其所处的时代,并非大红大紫,只被主流社会有限度地承认了。

        历史是公正的,公道只会一时迟到,而不会永远缺席。清代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集》(收诗1928首)和《唐诗三百首》,李白分别入选140首和26首,杜甫分别入选205首和33首。二人诗作

         被选入的比例之大,彰显了其穿透岁月的极大影响力。

         《唐诗别裁集》为史上较有影响的唐诗选本,编选者沈德潜是乾隆四年(即1739)中进士,后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有趣的是,此书的书名和杜甫有关。因杜甫《戏为六绝句》中有“别裁伪体亲风雅”语,故名“别裁”。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5-2-23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乱求说,如果当时李白不出名,会有魏颢跋涉三千里,历经半年地追李白?终于在广陵,也就是今天的江苏扬州与李白相遇了,并激动地奉上他四十八韵的长诗《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在交通不发达的唐代,如此千里追随,其疯狂程度比之于今日追星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还不能说明当时李白的诗已经广为流传?

发表于 2015-2-24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杜甫没经历国考,王维是国考取得官位,编集子是会考量的,诗是文艺作趣的玩意

发表于 2015-2-24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米瓮 发表于 2015-2-24 18:58
李白、杜甫没经历国考,王维是国考取得官位,编集子是会考量的,诗是文艺作趣的玩意

专家说未入流是有道理的,杜甫在编集子还在鬼混、李白刚到长安

发表于 2015-2-25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是重罪由郭子仪保改流放夜郎遇赦因病而死,不被官方重视是情理中的事,但他的诗文艺术成就是公认的,南宋就有杨其贤25卷集注、元代萧士贇、明胡震亨、清王琦都签注过他的诗文,可见他远比达官显贵得到褒扬,李白与杜甫在诗歌艺术的高峰不容贬斥,他们轻视国考也是政治上的........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