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突破 崛起一座现代化新城
隆冬时节,宽阔的金宝大道两旁银杏挺拔,虬枝朝天;绿意盎然的桂花树、朱红的八角金盘等花草簇拥。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灯火与绿树相映,景致蔚为壮观……金宝大桥“飞架南北”,新区与老城融为一体。
望江沱畔,商业步行古街已见雏形,现代化的码头傲然挺立;“渠江之口”的江面烟波浩渺,江岸新修的防洪堤上芳草萋萋……漫步其间,仿佛置身于大上海外滩,让人流连忘返。
龙潭溪旁,陈家沟大桥工地工程车往来穿梭,搅拌机隆隆作响,一派繁忙……
2014年,平昌县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引擎,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车上坎、攻坚突破,城市建设取得突破进展,正在迅速崛起为一座现代化中等城市。
提质加速
打造县域核极推动城镇化
城市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城镇化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进程。
对于我县来说,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初始期的平昌,城镇化率仅为34.6%,比全省低10.23个百分点。县城建成区面积不到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高达25万,高密度的城市人口造成交通、资源、人居环境一系列压力和矛盾。
根据县城总体规划“南拓、北制、东保、西优”的城市发展战略,实施跨河发展,疏缓旧城密度,拉大城市框架,加强人居环境建设,扩城增容成了必然,拓展发展空间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2011年底,县委、政府郑重决策:把金宝新区作为统筹城乡的动力源,“两化”互动的试验区,对外开放合作的高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吹响了金宝新区建设“集结号”。
为了高标准规划金宝新区,按照打造全省县级城市中最好新区目标,突出国际化视野、现代化标准、生态化特征,按照产城相融、宜居宜业的要求,平昌县委、县政府先后聘请了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专家到平昌实地考察,编制金宝新区建设规划。新区四大组团项目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5%;规划人口22万,占城市总人口的44%。
1月3日,虽是元旦假期,可金宝新区工程车往来穿梭、塔吊不停旋转,到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2014年来,平昌县加快了金宝新区建设,出台《关于加快金宝新区建设发展的决定》,从规划编制、风格风貌、立面色彩、地域文化、功能配套等方面着力,将“江阳十景”等地域文化元素融入金宝大道景观设计,实现山、水、城、景、人相协调,加快了金宝智慧之城、绿色之城、文化之城建设,实现了新城三年初具规模目标。坚持产城一体,加快了何家坪白酒工业园、五一物流园建设,突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商贸物流业、旅游业、食品加工业,增强就业吸纳能力。全面推进基础网络建设,金宝大道、檬子垭隧道、金宝大桥竣工,黄滩坝大桥、星光大桥、白家咀大桥建设速度加快,建成了巴河大桥—安家坝大桥南岸滨河路建设,同步建设起广场、管网、商贸综合体、农贸市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按AAAA级景区标准启动建设金宝核心区,兆润江山城、康鹏中央城邦、渝翔御江名门初具规模。通过BT、BOT等模式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黄滩坝、何家坪安置房,开工建设县城第三水厂、第二污水处理厂、金宝综合医院、金宝实验中学。
多点多极
构建城镇四级体系实现建设目标
背山面水是平昌老城基本格局。这“山”就是佛头山,她就像一道“翠屏”,在这寒冷的冬天里,顽强地阻挡着来自北方的严寒,尽心呵护着躺在怀里的城市和城市里的人们。
富有文化气息的山顶广场、宽阔干净的景观大道,古朴质感的星火长廊……佛头山景区**文化、红军文化、民俗文化丰富奇特,璀璨夺目。山脚的红军文化园区已经建成景观道路、红星广场、游客接待中心、红色文化长廊、景观亭、木栈道及绿化、亮化工程和公共配套设施,举世规模最大、收集最齐全的红军石刻标语园建成对外开放;建成的山顶的**文化区庙宇林立,晨钟暮鼓、香火鼎盛;山后的民俗文化区正加速推进。2014年3月,佛头山景区成功跻身于国家AAAA风景区,节假日里成群结伴的游客徜徉其间,或聊天、或打球、或爬山、或吹拉弹唱,祥和乐融。
在推进县城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中,重点打造金宝新区龙头的同时,突出了多点多极支撑。2014年,加快佛头山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建成山顶佛教文化区,成功跻身为国家AAAA级景区。加快龙潭片区滨江大道、湿地公园、陈家沟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陈家沟大桥2015年春节前竣工通车;县城中心客运站成功搬迁,边营运边加快建设,春节前主体竣工;龙潭—通木快捷通道建成,龙潭片区城市综合体建设一片火热。加快滨江老城建设,望江沱码头竣工、仿古步行商业街基本竣工,两江商贸园主体工程完工;雷坡石—巴河大桥堤防建设接近尾声;完善县城老城区功能配套,加快县城农贸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停车场、公厕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老城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启动县城东互通滨江大道、安置房建设,东城物流园基本竣工,提升了东互通片区城市综合体形象。开工建设了星光工业园污水处理、双电源等配套设施,新引进3家企业落户开工建设。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我县编制完成县城—特色镇—中心村—聚居点四级城乡规划体系,坚持城镇带动、产业带动、交通带动,全力突破“一核三点五极”的发展重点,以县城为核心,加快驷马、元山、白衣三个副中心建设,着力打造金宝新区、星光工业园、滨江老城、龙潭片区、驷马水乡五个县域经济增长极,实现城镇化目标,助推县域经济腾飞。
以人为本
注重功能实现人的城镇化
祖籍平昌、在上海发展的赵勇德,几年没有回过家乡了。元旦小长假回了趟家乡,他惊奇地发现平昌县城的绿化地、公厕、停车场多了,街道有秩序得多了、市民也文明得多了……2014年,我县在大力推进城市硬件建设的同时,也着力城市管理、人文精神的建设,特别注重人的城镇化。
注重人的城镇化。我县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着力解决转户落户、就业安居、社会保障等问题,有序推进了农业人口市民化。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保留农业转移人口原农村承包地、林地等权益。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微企业,促进充分就业。完善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
严格城乡规划执法。我县结合区位特点、资源条件、产业布局加快规划编制,启动了县城总规修编,完善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金宝新区等重点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乡镇场镇总规修编及控规编制。坚持规划规委会评审、政府常务会审批、城乡规划公示公告制度,推行了规划实施专人终身负责制,建立规划档案管理制度,加强了规划动态巡查,坚持全程全域监督,刚性执行规划,从严查处违反规划的人和事。
加强城镇综合管理。我县坚持城管牵头、部门联动、辖区负责、群众参与,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了“大城管”运行机制。坚持了社区组织、业主监督、市场运作,加快了县城农贸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停车场、公厕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了城镇人文景观、特色风貌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城市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加强城市管理执法,大力开展了摩托车载客、出租车营运、市场规范等专项治理,常态化开展治堵、治尘、治乱、治污、治噪,建立示范街、严管街。深入开展了“三违”治理,切实规范城乡建设秩序。深入推进了“五创联动”,巩固创卫、创模、创文成果,加强了生态环境建设,争创省级生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