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242|评论: 8

[群众呼声] 千秋伟业乡情恋 口笔讴歌五十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秋伟业乡情恋     口笔讴歌五十年                                                               
           ---我与龙泉山水利工程的不解之缘                                                                        
                       (冷林熙)  
       回首往昔看简阳,十年九旱沃野荒。
       百万愚公志撼天,开山掘洞引都江。
       盖世地下人工河,湖渠库堰串琳琅。
       千秋伟业无量功,赤地幻变鱼米乡。

       作为一个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土生土长的简阳人,对于曾经震惊全国的龙泉山水利,实在是挥之不去而终身难忘的特大奇事了!不论是走到哪里,也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甚至在那反复无常的睡梦之中。都常常使我的身心,总会不由自主地走进那,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情不自禁地想起那,耳闻目睹的家乡先辈,难以计数的英雄事迹,和贵如至宝的时代精神!竟至是,使我好像欠了一笔家乡父老的感恩债。一辈子也描述不尽,对家乡故土的爱恋之情,对先辈父老的敬谢之意。一辈子也写唱不完,龙泉山水利工程那无限丰富的华章诗文与壮丽凯歌!
       记得是1969年的初秋时节,人们世代期盼的都江堰水利扩灌工程,在十年九旱的简阳大地破土开工之际,我便由当时的家乡坛罐公社,通知去作民工二连的政工宣传员。这个二连是由坛罐、武庙两个公社的民工组成的。那时,首批上山的贾家区乡民工,共编了五个连队。都主要是负责修筑通达五指山、郭家沟的公路,为掘打龙泉山隧洞作好前期准备。而我们的宣传工作,则是因陋就简,以办图文专栏,书写山头大型标语,用土制话筒在工地现场说唱,以及向指挥部“工地战报”投稿,宣传民工中的好人好事等四五种形式。引导启迪大家懂得“愚公移山,路在人开;天道酬勤、事在人为”。“家国大业,农耕为本;水利先兴,造福子孙”的道理;促进鼓舞人们,树立“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不靠天和地,自强抗大旱”的雄心壮志。在每天一人只能补贴两角钱生活费的条件下,民工们甘愿自带干粮、被褥,不怕酷暑严寒,坚持大干苦战。"热天一身泥和汗,冬天手握钢钎二锤,冻得个个咬牙关"。手臂震裂,鲜血顺着钢钎流,冻疮痛得路难走,民工们也不退缩叫声苦。这除了简阳人民与生俱来的传统风骨、美德之外;也不能不说,是与整个工地强大的舆论宣传紧密相关的。           
       1970年初, 随着进山道路的推进和隧洞工程的开工,贾家区与第二批上山的三岔区民工共同组建为新二营。由县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徐世勋任教导员,三岔区干部万殿金任营长,蔡金辉任政工组长;我和陶泽渊一起担任政宣员。在隧洞出口开工过程中,最让我的心灵倍受震撼的,莫过于贾家区太平公社民工,杨进兴同志在检查排除哑炮时不幸遇难。他是119位为龙泉山水利工程献身的第一个英雄。在为他书写悼词和亲自为其送葬的全部过程中,我深深地感佩:不论工地的民工,还是家乡的村民,把悲痛化为力量,舍生忘死,矢志不移,“不打通龙泉山,誓不把家还”的大无畏精神和坚强决心。
       在不久的两三个月之后,为了进一步加强不断扩展的工程舆论宣传工作,指挥部决定建立专门的工地文艺宣传队。由我担任首任队长。队员都是成渝、内江等市的下乡知青,和简阳本地的回乡青年组成。为了方便对遍布山前山后,东西两麓的工地,进行及时有效的宣传鼓动,我们特地安住在龙泉山梁的灯杆堡,即当时的三营驻地。在不分白天黑夜,顶风冒雨的舆论宣传和文艺演出中。队员们不间断地深入工地,不用公家一分钱,自备各种乐器道具,常常是随叫随到,旋作土台,自编自演,不讲条件。把工地宣传做得活色生香,撼动人心。由于深受广大水利战士的精神感染。我本人除全力参加组织队里的乐器伴奏、表演外,还自采自编了《连部搬家》、《扁担情深》等反映工地新人新风的活报剧。其《连部搬家》,说的是隧洞三营一连的连队领导,围绕如何有效地做好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怎样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困难的矛盾纠葛,坚持长期与民工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新事新貌。而《扁担情深》则写述了六营二连战士陈家强,身强胆壮,勇挑重担,筑路修路,担石挑土,常常坚持两三箢篼重着挑,多次把扁担折成两三段。当时的简阳农村,山坡上连找一根刀把都困难。家中六十多岁的老父亲,不顾家人的埋怨反对,最终说服家人,共同借遍了亲戚邻居,并亲自将四根结结实实的扁担,送来工地,还鼓励他“好好努力,大干快干,早点打通龙泉山,引来圣水灌良田---”。这些活生生的工地剧目,包括同时编写的好些宣传水利工程的对口词,多口词和三句半,朗颂词,小相声等等。不仅在工地现场给广大民工观众以很好的感染与激励;还在就近的成都地区乡镇巡回演出,以及在简阳家乡县区社汇报演出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欢迎。
      1971年春,我遵贾家区党政领导意见,回到由贾家区民工单独组建的隧洞工程六营。在教导员彭良浩,正副营长张世生、樊体全、黄涛元、周先明等人的带领下,负责政宣工作,(并担任团总支书记)。因营部驻在双流县小堰口,担负着隧洞首段进口,明拱暗掘的重大而艰巨的工程任务。县区领导都非常重视。为了加强工地宣传舆论,贾家区政府还专门送来一套播音器材,让六营设立起了全工程独一无二的营部广播站,使我们的工地宣传如鱼得水,迎风张帆。虽然,仍还只是因陋就简,土洋结合。但那“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广泛深入,有声有色,撼动人心”的显著宣传效果,硬是获得了工地上下,有口皆碑,无人不夸的好评好赞!                  

                想当年,那时刻,陈兵布阵小堰口。脚踏川西平原,眼前清流潺潺,緑野无边。而大山东面,我简阳家乡,千里赤地,万顷禾干,父老乡亲,望眼欲穿,等水抗旱,呼地叫天”。眼看救灾火急,穿山鏖战,前线宣传,争分夺秒,岂容怠慢。我们四五个负责宣传的男女青年,都是从原指挥部宣传队调去的。面对热火朝天的特殊战场,以往只靠喉舌器乐,助战工程的文弱男女。也不得不既当播音员,又当采编员,还要随时深入工地参加劳动,身体力行,去当一线战斗员了。我们一方面,配合工程进展,适时帮助组织誓师大会,推动一阵又一阵的圣日挑应战活动,以及前方后方的报喜祝捷活动等,不断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掘洞生产高潮。及时营造气壮山河,震天撼地的壮观气势与环境氛围。为隧洞激战,攻坚克难,所向披靡,无往不胜而鸣锣开道,先声夺人,擂鼓助威,大造舆论!另方面,对凡是支持帮助过我们工程的地方、单位和个人,不论远近大小,我们都坚持一个不漏地用“红纸彩书”,并以专人敲锣打鼓地送达“感谢信”、“慰问信”等形式,既给对方以盛情感恩,又现场宣传工程,扩大了影响。从而使我们的工程,赢得日益增多的社会民众的大力支持。不仅工地的人力、技术、物资源源不断地得到各级各地的大力援助,就连我们的宣传工作也深受其益。为了支持配合我们的隧洞首段的工地宣传,当时的双流县太平公社广播站,还专门迁设于小堰口工地。并随时播送我们的工地报道稿件,经常帮助我们维修播音器材等等。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地宣传效果,鼓舞了大家的战斗士气。有了他们的大功率播音台站的积极援助,我们的工地宣传,更加如虎添翼,锦上添花。整个工地,方圆几十里,不论是白天黑夜,还是山岭坡沟平原,总是人声鼎沸,战歌震天,龙腾虎跃,捷报频传!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之中,在与广大水利战神勇士并肩战斗的日子里。我们的身心,时时刻刻都在经受着非凡的历练与磨砺。然而,让我们的心灵最受洗礼和震撼的,莫过于这样三种场面。一是,当年隧洞激战,民工战士们,抗瓦斯,耐缺氧,斗塌方,抢进度---没日没夜,废寝忘食,舍生忘死,前仆后继,上班的战友倒下了,下岗的兄弟们又冲进去。晕倒的同志被抬出洞外,一旦苏醒过来,马上又冲进隧洞,继续战斗。面对那种“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将死的危难留给自己”的壮烈场景,随时随地都会使人见而震撼,想而亢激,久久难忘。二是,每当隧洞两头相向掘进,将临打通,两边民工互相听得见锤钎声响,由两头见光成洞,先是可以互相握手;到洞口渐大,两头战士可爬身而过,相拥欢呼现场庆贺胜利的动人场面。我们都和在场目击者一样,无不感动得热泪滚滚。三是,每当我们看到,凡有民工队伍来到工地,双流、龙泉的当地百姓,都积极腾出房屋,热情地让民工们居住。整个工地打石声,放炮声,喇叭声,歌舞口号声,驻扎着成千上万民工的百姓家庭院落,民工们起早睡晚的喧闹声,更是长年累月,昼夜不停。但从来没听说,当地百姓与民工之间发生什么矛盾纠纷。相反,互相处的非常和睦,甚至主客难分。对比当今不少人“钱”字当头,重利轻义,更让人怀念此情此景,更觉得应当好好地感恩双流、龙泉等地的大好百姓。
       这一切的一切,教我还要特地感恩这龙泉山水利工程的是,是它使我最强烈,也最深刻地磨练了自已的意志与情性;是它教我学到了在学校十年寒窗,都难以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使我这个仅有初中正规学历的农村穷孩子,有了以“琴文书画,诗词歌赋”,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和岗位的能力。尤其像对亲身经历的龙泉山水利工程的乡情恋缘,更具了酣畅表达的条件与基础。虽然,从1972年起,我因先后调去了地(市)县十几个单位工作,而先期离开了这个工程工地。但不论在外地的内江,还是重返简阳家乡;不论在基层,还是在机关;也不论在岗工作,还是客居外地,退休赋闲。我的心都从来没有忘记这个对自己大恩大德于一生,对简阳乃至天下百姓,都能永世赐恩赐福的千秋伟业。
      于是,我在2000年患癌术后,治病养病其间,专门花了十余年时间,切以简阳家乡各地,首先受益龙泉山水利的乡镇为基点,写下几百篇,达数几十万字的辞赋诗文书稿。并在全国各大网站发表的同时,又先后集编成了《蜀赋新篇》《赋韵天府》《中华新赋》等书。其中,“中川市镇乡村篇”,更是集中叙写、歌颂了龙泉山水利,给简阳家乡带来的划时代意义,以及旷古空前的发展条件与未来前景。而我的下卷文集《赋韵神州》,则准备在自已七十生日之前,再行出版。届时,龙泉山工程的相关内容,会有更大量地展现于天下世人。十多年来,在与我的恩师,简阳著名辞赋家赵克伦,和好友苏文杰等人的长期艰苦合作之中,在家乡市镇乡村各级,和广大文朋亲友的积极支持下,我们都心甘情愿,不计得失地,共同为创建简阳“辞乡赋市”,弘扬以龙泉山工程改天换地的“雄州精神”,作出自已的努力和贡献!

                                2015年2月6日于成都锦江菱窠书屋(中国华晟辞乡赋市工作室)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5-3-1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千秋伟业,历史铭记

 楼主| 发表于 2015-3-1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巫昌友 发表于 2015-3-1 14:10
千秋伟业,历史铭记


谢谢垂赏推荐。可惜的是,我因多次频繁调动搬家,把我坚持写的水利日记散失了。许多好的感人事例已忘掉了!另外,有你父亲参加的三岔水库建设,也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特别是千家万户的搬迁创举,不知有多少人付出了旷古震世的代价!

 楼主| 发表于 2015-3-2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冷林熙 发表于 2015-3-1 14:36
谢谢垂赏推荐。可惜的是,我因多次频繁调动搬家,把我坚持写的水利日记散失了。许多好的感人事例已忘掉 ...


这一段应当这样改一下:
虽然,从1972年底起,我因先后调去了区县地(市)十几个单位工作,而先期离开了这个工程工地。但不论在外地的内江,还是重返简阳家乡;不论在基层,还是在机关;也不论在岗工作,还是客居外地,退休赋闲。我都从来没有忘记心念口颂这个对自己大恩大德于一生,对简阳乃至天下百姓,都能永世赐恩赐福的千秋伟业。
      

发表于 2015-3-2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句好水利好简阳:lol

 楼主| 发表于 2015-3-2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简阳kuik 发表于 2015-3-2 16:12
好诗句好水利好简阳

谢谢高赞赐玉。遥握:handshake问好!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5-3-2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千秋伟业,为开创县域经济的荣盛立下不朽功勋,值得后来人高声讴歌,代代传颂!

 楼主| 发表于 2015-3-3 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州书农 发表于 2015-3-2 22:47
千秋伟业,为开创县域经济的荣盛立下不朽功勋,值得后来人高声讴歌,代代传颂!

前稿稿有误,修改重发!         
         
                                         千秋伟业乡情恋 口笔讴歌五十年                                                               
                           ---我与龙泉山水利工程的不解之缘                                                                        
                                    (冷林熙)  
                            回首往昔看简阳,十年九旱沃野荒。
                            百万愚公志撼天,开山掘洞引都江。
                            盖世地下人工河,湖渠库堰串琳琅。
                            千秋伟业无量功,赤地幻变鱼米乡。
       作为一个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土生土长的简阳人,对于曾经震惊全国的龙泉山水利,实在是挥之不去而终身难忘的特大奇事了!不论是走到哪里,也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甚至在那反复无常的睡梦之中。都常常使我的身心,总会不由自主地走进那,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情不自禁地想起那,耳闻目睹的家乡先辈,难以计数的英雄事迹,和贵如至宝的时代精神!竟至是,使我好像欠了一笔家乡父老的感恩债。一辈子也描述不尽,对家乡故土的爱恋之情,对先辈父老的敬谢之意。一辈子也写唱不完,龙泉山水利工程那无限丰富的华章诗文与壮丽凯歌!
       记得是1969年的初秋时节,人们世代期盼的都江堰水利扩灌工程,在十年九旱的简阳大地破土开工之际,我便由当时的家乡坛罐公社,通知去作民工二连的政工宣传员。这个二连是由坛罐、武庙两个公社的民工组成的。那时,首批上山的贾家区乡民工,共编了五个连队。都主要是负责修筑通达五指山、郭家沟的公路,为掘打龙泉山隧洞作好前期准备。而我们的宣传工作,则是因陋就简,以办图文专栏,书写山头大型标语,用土制话筒在工地现场说唱,以及向指挥部“工地战报”投稿,宣传民工中的好人好事等四五种形式。引导启迪大家懂得“愚公移山,路在人开;天道酬勤、事在人为”。“家国大业,农耕为本;水利先兴,造福子孙”的道理;促进鼓舞人们,树立“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不靠天和地,自强抗大旱”的雄心壮志。在每天一人只能补贴两角钱生活费的条件下,民工们甘愿自带干粮、被褥,不怕酷暑严寒,坚持大干苦战。"热天一身泥和汗,冬天手握钢钎二锤,冻得个个咬牙关"。手臂震裂,鲜血顺着钢钎流,冻疮痛得路难走,民工们也不退缩叫声苦。这除了简阳人民与生俱来的传统风骨、美德之外;也不能不说,是与整个工地强大的舆论宣传紧密相关的。           
       1970年初, 随着进山道路的推进和隧洞工程的开工,贾家区与第二批上山的三岔区民工共同组建为新二营。由县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徐世勋任教导员,三岔区干部万殿金任营长,蔡金辉任政工组长;我和陶泽渊一起担任政宣员。在隧洞出口开工过程中,最让我的心灵倍受震撼的,莫过于贾家区太平公社民工班长,杨代兴同志的壮烈牺牲。为了避免别的同志伤亡,他在只身排除哑炮时不幸遇难。他是119位为龙泉山水利工程献身的第一个英雄。在为他书写悼词和亲自为其送葬的全部过程中,令我深深感佩的是:尽管一个年轻的宝贵生命,只有120元钱的抚恤金,但不论工地的民工,还是家乡的村民,却都表现出了,把悲痛化为力量,舍生忘死,矢志不移,“不打通龙泉山,誓不把家还”的大无畏精神和坚强决心。
       在不久的两三个月之后,为了进一步加强不断扩展的工程舆论宣传工作,指挥部决定建立专门的工地文艺宣传队。由我担任首任队长。队员都是成渝、内江等市的下乡知青,和简阳本地的回乡青年组成。为了方便对遍布山前山后,东西两麓的工地,进行及时有效的宣传鼓动,我们特地安住在龙泉山梁的灯杆堡,即当时的三营驻地。在不分白天黑夜,顶风冒雨的舆论宣传和文艺演出中。队员们不间断地深入工地,不用公家一分钱,自备各种乐器道具,常常是随叫随到,旋作土台,自编自演,不讲条件。把工地宣传做得活色生香,撼动人心。由于深受广大水利战士的精神感染。我本人除全力参加组织队里的乐器伴奏、表演外,还自采自编了《连部搬家》、《扁担情深》等反映工地新人新风的活报剧。其《连部搬家》,说的是隧洞三营一连的连队领导,围绕如何有效地做好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怎样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困难的矛盾纠葛,坚持长期与民工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新事新貌。而《扁担情深》则写述了六营二连战士陈家强,身强胆壮,勇挑重担,筑路修路,担石挑土,常常坚持两三箢篼重着挑,多次把扁担折成两三段。当时的简阳农村,山坡上连找一根刀把都困难。家中六十多岁的老父亲,不顾家人的埋怨反对,最终说服家人,共同借遍了亲戚邻居,并亲自将四根结结实实的扁担,送来工地,还鼓励他“好好努力,大干快干,早点打通龙泉山,引来圣水灌良田---”。这些活生生的工地剧目,包括同时编写的好些宣传水利工程的对口词,多口词和三句半,朗颂词,小相声等等。不仅在工地现场给广大民工观众以很好的感染与激励;还在就近的成都地区乡镇巡回演出,以及在简阳家乡县区社汇报演出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欢迎。
      1971年春,我遵贾家区党政领导意见,回到由贾家区民工单独组建的隧洞工程六营。在教导员彭良浩,正副营长张世生、樊体全、黄涛元、周先明等人的带领下,负责政宣工作,(并担任团总支书记)。因营部驻在双流县小堰口,担负着隧洞首段进口,明拱暗掘的重大而艰巨的工程任务。县区领导都非常重视。为了加强工地宣传舆论,贾家区政府还专门送来一套播音器材,让六营设立起了全工程独一无二的营部广播站,使我们的工地宣传如鱼得水,迎风张帆。虽然,仍还只是因陋就简,土洋结合。但那“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广泛深入,有声有色,撼动人心”的显著宣传效果,硬是获得了工地上下,有口皆碑,无人不夸的好评好赞!                  
                想当年,那时刻,陈兵布阵小堰口。脚踏川西平原,眼前清流潺潺,緑野无边。而大山东面,我简阳家乡,千里赤地,万顷禾干,父老乡亲,望眼欲穿,等水抗旱,呼地叫天”。眼看救灾火急,穿山鏖战,前线宣传,争分夺秒,岂容怠慢。我们四五个负责宣传的男女青年,都是从原指挥部宣传队调去的。面对热火朝天的特殊战场,以往只靠喉舌器乐,助战工程的文弱男女。也不得不既当播音员,又当采编员,也当专刊绘画书写员,还要随时深入工地参加劳动,身体力行,去当一线战斗员。我们一方面,配合工程进展,适时帮助组织誓师大会,推动一阵又一阵的圣日挑应战活动,以及前方后方的报喜祝捷活动等,不断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掘洞生产高潮。及时营造气壮山河,震天撼地的壮观气势与环境氛围。为隧洞激战,攻坚克难,所向披靡,无往不胜而鸣锣开道,先声夺人,擂鼓助威,大造舆论!另方面,对凡是支持帮助过我们工程的地方、单位和个人,不论远近大小,我们都坚持一个不漏地用“红纸彩书”,并以专人敲锣打鼓地送达“感谢信”、“慰问信”等形式,既给对方以盛情感恩,又现场宣传工程,扩大了影响。从而使我们的工程,赢得日益增多的社会民众的大力支持。不仅工地的人力、技术、物资源源不断地得到各级各地的大力援助,就连我们的宣传工作也深受其益。为了支持配合我们的隧洞首段的工地宣传,当时的双流县太平公社广播站,还专门迁设于小堰口工地。并随时播送我们的工地报道稿件,经常帮助我们维修播音器材等等。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地宣传效果,鼓舞了大家的战斗士气。有了他们的大功率播音台站的积极援助,我们的工地宣传,更加如虎添翼,锦上添花。整个工地,方圆几十里,不论是白天黑夜,还是山岭坡沟平原,总是人声鼎沸,战歌震天,龙腾虎跃,捷报频传!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之中,在与广大水利战神勇士并肩战斗的日子里。我们的身心,时时刻刻都在经受着非凡的历练与磨砺。然而,让我们的心灵最受洗礼和震撼的,莫过于这样三种场面。一是,当年隧洞激战,民工战士们,抗瓦斯,耐缺氧,斗塌方,抢进度---没日没夜,废寝忘食,舍生忘死,前仆后继,上班的战友倒下了,下岗的兄弟们又冲进去。晕倒的同志被抬出洞外,一旦苏醒过来,马上又冲进隧洞,继续战斗。面对那种“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将死的危难留给自己”的壮烈场景,随时随地都会使人见而震撼,想而亢激,久久难忘。二是,每当隧洞两头相向掘进,将临打通,两边民工互相听得见锤钎声响,由两头见光成洞,先是可以互相握手;到洞口渐大,两头战士可爬身而过,相拥欢呼现场庆贺胜利的动人场面。我们都和在场目击者一样,无不感动得热泪滚滚。三是,每当我们看到,凡有民工队伍来到工地,双流、龙泉的当地百姓,都积极腾出房屋,热情地让民工们居住。整个工地打石声,放炮声,喇叭声,歌舞口号声,驻扎着成千上万民工的百姓家庭院落,民工们起早睡晚的喧闹声,更是长年累月,昼夜不停。但从来没听说,当地百姓与民工之间发生什么矛盾纠纷。相反,互相处的非常和睦,甚至主客难分。对比当今不少人“钱”字当头,重利轻义,更让人怀念此情此景,更觉得应当好好地感恩双流、龙泉等地的大好百姓。
       这一切的一切,教我还要特地感恩这龙泉山水利工程的是,是它使我最强烈,也最深刻地磨练了自已的意志与情性;是它教我学到了在学校十年寒窗,都难以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使我这个仅有初中正规学历的农村穷孩子,有了以“琴文书画,诗词歌赋”,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和岗位的能力。尤其像对亲身经历的龙泉山水利工程的乡情恋缘,更具了酣畅表达的条件与基础。虽然,从1972年起,我因先后调去了地(市)县十几个单位工作,而先期离开了这个一直持续了十年之久的浩大工程工地。但不论在外地的内江,还是重返简阳家乡;不论在基层,还是在机关;也不论在岗工作,还是客居外地,退休赋闲。我的心都从来没有忘记这个对自己大恩大德于一生,对简阳乃至天下百姓,都能永世赐恩赐福的千秋伟业。
      于是,我在2000年患癌术后,治病养病其间,专门花了十余年时间,切以简阳家乡各地,首先受益龙泉山水利的乡镇为基点,写下几百篇,达数几十万字的辞赋诗文书稿。并在全国各大网站发表的同时,又先后集编成了《蜀赋新篇》《赋韵天府》《中华新赋》等书。其中,“中川市镇乡村篇”,更是集中叙写、歌颂了龙泉山水利,给简阳家乡带来的划时代意义,以及旷古空前的发展条件与未来前景。而我的下卷文集《赋韵神州》,则准备在自已七十生日之前,再行出版。届时,龙泉山工程的相关内容,会有更大量地展现于天下世人。十多年来,在与我的恩师,简阳著名辞赋家赵克伦,和好友苏文杰等人的长期艰苦合作之中,在家乡市镇乡村各级,和广大文朋亲友的积极支持下,我们都心甘情愿,不计得失地,共同为创建简阳“辞乡赋市”,弘扬以龙泉山工程改天换地的“雄州精神”,作出自已的努力和贡献!

                                2015年2月6日于成都锦江菱窠书屋(中国华晟辞乡赋市工作室)

 楼主| 发表于 2015-3-3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州书农 发表于 2015-3-2 22:47
千秋伟业,为开创县域经济的荣盛立下不朽功勋,值得后来人高声讴歌,代代传颂!

激谢炳荣乡友精品支持!早晨好!:handshake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