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672|评论: 4

[交流共享] 【荐文】沈铁梅:父亲像X光,扫掉我身上所有毛病 (凤凰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5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沈铁梅:父亲像X光,扫掉我身上所有毛病     

                          来源:凤凰网江苏站 作者:戴娣

     川剧《灰阑记》开演前20分钟,后台10米走廊像是一锅鼎沸到冒泡的开水。演员进出、化妆、试衣,搬运道具……节奏快如疾风。
     重庆川剧院院长沈铁梅就坐镇“疾风”中,镇定自若,先走到在服装师跟前,拎起一件浅紫镶边的粉红色绣花戏服,翻了翻,俯身说:“镶边的颜色太浅了,在舞台上压不住,看能不能换一件?”
     话音刚落,一个小姑娘迎面走来,又被沈铁梅拉住,“来,先唱两句试试”。小姑娘站定,调稳气息,两句台词悠扬而出。沈铁梅拍手,“不错不错,就是这样”。
     再走了两步,一位男演员正在换戏服,沈铁梅嘱咐几句,给他理了理衣领,拍了拍肩。
……
     10米走廊,走了十几分钟——这几乎是每场演出的必然程式,因为这程式,沈铁梅特地把采访时间定在了演出开场15分钟后。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是重庆川剧院的大家长,对每一场演出负责,就是对剧院负责,对川剧负责。

     小时候学戏“哭着都要唱”

     1965年,铿锵激越的革命样板戏响彻大江南北,沈铁梅伴着这样的旋律出生。父亲沈福存用《红灯记》里李铁梅的名字给她取名,由此开启了这个女孩与戏曲难分难解的一生。
     沈福存是著名的京剧家,与梅葆玖、宋长荣、毕谷云齐名,并称“后四大男旦”。沈铁梅说到父亲,像孩子一样激动:“刚刚我到剧场里,很多观众都是我爸爸的粉丝,他们都问我爸爸好!”
     沈铁梅两三岁就可以行腔落板地唱《红灯记》里李铁梅的唱段,父亲从旁指导,大拇指向上,她就唱大声,小拇指向下,她就唱小声。父亲惊喜于这么一个小人儿竟然有如此高的天赋和悟性,于是开始正式教她唱京剧。
     虽然被父亲器重是件值得骄傲的事,但是小孩子哪懂这些。沈铁梅只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妹妹可以去玩,自己却要被父亲扣下来唱戏,每天至少唱一小时,不唱就打,打哭了也要唱。
     印象最深的是一年夏天,重庆很热,下午5点多她放学回家,好不容易溜掉了,却被父亲叫过去。“父亲的几个朋友来了,想让我表演,我那时候不大方,害羞,死活不唱。等朋友走了,父亲就打,打手,打得特别凶。哭着都要唱,很严厉。”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句话用戏剧演员身上再恰当不过。70年代末,艺校不招京剧学员,沈铁梅小学毕业后进入川剧学校。早上6点半就要起来练功,除了不能睡懒觉,还必须十几年如一日地忍受筋骨之疼。
     “一棵树,一棵好的品种的树,像楠木啊,杨木啊,是慢慢长,慢慢成材的。戏曲演员就是这样的树,正是因为他们忍受十年寒窗之苦,练得唱念做打样样齐全,才造就了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

     受宠若惊的“爸爸要表扬你”

     上世纪70年代的照相馆,橱窗里挂着飒爽英姿的柯湘和李铁梅。夕阳把玻璃镀上一层金黄的时候,橱窗下就会出现一个背书包的小姑娘。她的手贴在玻璃上,玻璃上的金黄就曼延到她脸上,她盯着柯湘和李铁梅的照片,眼神里满是笃定的信仰。
     沈铁梅说,那时候就想,如果哪天照片上的人是我就好了。
     现在看来,她的愿望是超额实现了。22岁时,她获得了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此后又得过两次;她主演的《金子》《李亚仙》蜚声国内,成为不可超越的经典;她开创了川剧史上诸多“第一”:第一个举办川剧演员独唱音乐会,第一个用交响乐队伴奏演出川剧,第一个将川剧带进欧洲音乐殿堂;她将个人特色融入川剧唱腔中,成为公认的“川剧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声腔第一人”,被誉为“川剧皇后”。


     对于业界的诸多褒奖和推重,沈铁梅很是惶恐:“大家过誉了,我只是没有糟蹋川剧,没有丑化川剧而已。”
     说起取得的成就,沈铁梅特别感激父亲,她说父亲是她艺术道路上的一面镜子,一个老师。父亲的艺术直觉强,懂得如何控制舞台,懂得观众喜欢什么,要什么,这是让很多内行都望尘莫及的。沈铁梅的台风,舞台上的调度,全部得益于父亲的指导。“一个演员在台上,永远看不到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他需要一个人公正地提醒。我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他爱我,他会实事求是地对我,再加上他是大艺术家,他的眼光永远都是正确的。”
     作为艺术大家,父亲的眼光正确,却也非常挑剔。初学唱戏时,沈铁梅经常被骂哭,很难获得认可,直到演了《金子》,才从父亲嘴里听到了表扬。前年,父亲把《金子》的录像拿出来,反复看,反复听,最后说了一句:“铁梅,你这个演得确实好,爸爸要表扬你。”沈铁梅受宠若惊:“哎呀,爸爸你居然表扬我呀,太不容易了!”
     “父亲就像X光,总是搜索我身上的毛病,有一天他突然说我什么毛病都没有,那证明我确实唱到家了。”

     离开舞台“我才知道珍惜”

     沈铁梅用“事与愿违”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戏剧人生。她最初跟随父亲学习京剧,因为京剧不招生,她才“事与愿违”地学了川剧;虽然起先不那么喜欢川剧,后来竟在川剧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事与愿违”地三度摘梅。
     命运带她走上了川剧之路,川剧之路让她尝尽酸甜苦辣。
     1988年,沈铁梅第一次获得梅花奖,当时她才22岁。作为第一个把梅花奖的个人单项奖带回重庆的演员,既年轻又优秀,“坐上了别人的位子”,因而受到排挤,不得不离开,直到1994年才重新回到舞台。沈铁梅说,离开的那七八年让她变得非常坚强,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有那么坚强。“因为有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我才更知道珍惜,才知道如何去保护人才。”
     当了重庆川剧院院长之后,沈铁梅尽心尽责,在院团事务方面,她从来都是身体力行。有时侯晚上要抠戏,即使凌晨2点,所有人都得跟着,哪儿有问题全部停下来重排。
     因为剧务繁忙,也为了培养新人,在最适合登台表演的黄金年纪,她把更过的机会留给了年轻演员。沈铁梅现在也带学生,对学生要求也非常严格。她经常说,一个演员要把所有的问题消化在登台表演之前,观众不会在乎你是不是比以前进步了,观众只在乎你在舞台上表演的那一刻是不是足够好。
     “现在我也跟我爸爸一样了,我也是X光,也要扫到他们身上的毛病。”沈铁梅笑着说。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5-3-16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铁梅说得好,是父亲教肓得好,铁梅的妈妈也是有名的川剧许道美,这样一个家庭使铁梅在艺术上一步一步成长止今,川剧皇后不容易呀,

发表于 2015-3-16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190540l7k1ttktdj7ewdud.gif 190540l7k1ttktdj7ewdud.gif

发表于 2015-3-17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5-3-17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父亲和她妈给她一条金嗓子,该当川剧皇后,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