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对和错

[另类心情] 遗失的文化—香道之品香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熏香文化汉后逐渐盛行,盛唐后熏香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的罗隐有一首诗写道:“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进入宋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士大夫对物质生活的高标准严要求,从精神层面着力倡导和提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琴、棋、书、画以及美食、酒、茶等都完成了奠基,呈现出博大雄浑的态势。熏香至此也成了一门艺术,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经常相聚闻香,并制定了最初的仪式。
      今天,日本的香道有100多个流派,大体分为“御家流”与“志野流”。前者是贵族流派,图风雅,重气氛,香具豪华,程式繁中求柔;后者是武家(士)流派,重精神修养,香具简朴,程式简中有刚。在日本,习练香道是一门非常神秘深奥的艺术,从最初的闻香,到第二年练香灰造型,到第三年进入综合练习,经过4年才给"初传"证书,进级到师范"皆传"级需要15年,升到“奥传”一级则需要25至30年。
      然而在熏香文化发源地的中国大陆,经过唐宋元明清的盛行,到了清未以后,由于战乱频仍,士大夫的精神生活趋于粗疏萎顿,香席的仪式与诗、词、乐、舞、棋等纯粹的艺术一样日渐式微,这炉香传至清末,终于在风雨飘摇中火尽灰冷了。
     现在 除受日本影响较深的台湾地区,还有少数人在研究香道外,香道在中华大陆地区已经销声匿迹。
     插花、饮茶、弈棋、熏香等生活艺术都源于中国,它们组成了汉民族世俗文化绚丽多彩的一部分,而传入东瀛后,被人家玩到了道的层面,不仅仪式感大大增强,而且成为上流社会及市民阶层都乐于接受的修身养心的生活哲学。
    不得不说,在这样一段历史的岁月中,我们遗失了香道。

发表于 2015-3-20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玩物丧志。

发表于 2015-3-22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可能错了,这是志生发出的气。;P

2017年优秀版主 2014年度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5-3-22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这么详细的看到香文化的介绍。仿佛似懂非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3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香具的种类

  香具除了最常见的香炉之外,还有手炉、香斗、香筒(即香笼)、卧炉、熏球(即香球)、香插、香盘、香盒、 香夹、香箸、香铲、香匙、香囊等。造型丰富的香具,既是为了便于使用不同类型的香品,同时也是一些美观的饰物(参见中插彩页)。

  香炉 香炉是最常见的香具,其外形各式各样,如博山形、火舍形、金山寺形、蛸足形、鼎形、三足形等。材质多为陶瓷、石料或铜等金属。明清以来流行铜香炉,铜炉不惧热,而且造型变化多端。其他材质的香炉,多在炉底放置石英等隔热砂,以免炉壁过热而炸裂。

  手炉 手炉是可握在手中或随身提带(带有提樑)的小熏炉,类似暖炉。多为圆形、方形、六角形、花瓣形等;表面镂空,雕琢成花格、吉祥图案、山水人物等各式纹样;材质多为黄铜或白铜。

  香斗 又称长柄手炉,是带有长长的握柄的小香炉,多用于供佛。柄头常雕饰莲花或瑞兽。香斗在唐代已经很流行。香斗所烧的多为颗粒状或丸状的香品。

  香筒 香筒是竖直熏烧线香的香具,又称“香笼”(以区别于插香用的小筒)。造型多为长而直的圆筒,上有平顶盖,下有扁平的承座,外壁镂空成各种花样,筒内设有小插管,以便于安插线香。其质材多为竹木、玉石或象牙。

  卧炉 卧炉用于横向点燃线香,也称横式香熏。类似于香筒,但横竖方向不同。

  熏球 熏球又称香球,呈圆球状,带有长链,球体镂空并分成上下两半,两半球之间以卡榫连接。球体内设有小杯,以承轴挂于中央,无论熏球如何转动,小杯始终能保持水平,杯内的香品也不会倾倒出来。由于这种精巧的设计,即使把熏球放到被子里也不会倾覆熄灭,所以也称“被中香炉”,其原理与现代的陀螺仪相同。

  香插 香插是用于插放线香的带有插孔的基座。基座高度、插孔大小、插孔数量有各种款式,以适用于长短粗细不同规格的线香。

  香盘 香盘又称香台,是焚香用的扁平的承盘,多以木料或金属制成。

  香盒 香盒是放置香品的容器,又称香筥、香合、香函、香箱等。形状多为扁平的圆形或方型,材质多为木制,体积大小不等。香盒既用作容器,也是装饰香案、居室的物品。

  香夹 香夹用于夹取香品。

  香箸 香箸即“香筷”,多为铜制。

  香铲 香铲常用来处置香灰,多为铜制。

  香匙 香匙用于盛取粉末状或丸状香品。

  香囊 香囊用于盛放香粉、干花等香品,以便于随身携带或挂佩,多为刺绣丝袋,也常把绣袋再放入石、玉、金、银等材质的镂空小盒里。系有丝线,能挂在颈下的也称为“佩香”

 楼主| 发表于 2015-3-23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篆香十步法:

①准备香具
②放置香灰-

③搅拌香灰,
④匀平香灰
⑤放置香篆
⑥添香粉
⑦理香粉
⑧取香篆

⑨点香篆
⑩品香

二、学习“篆香法”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

1.心静:练习打香篆或演示打香篆时,要平心静气;
务实:香炉底部的香灰一定要压平实,即平整结实;

3.中庸:在篆模里铺香粉时,要掌握好力度,香粉压的太紧和太松都不好,太紧会造成起篆时篆型断裂,太松会造成起篆后篆型垮掉

4.细节:起篆前,用左手的食指按住篆柄顶部,右手持香勺(或香铲)从各个方向轻轻敲击篆柄中部,使篆模与篆香分离,然后再起篆

5.点睛:可点燃一支线香来引燃篆香,此为有凤来仪;

6.节俭:篆香燃尽,可用香铲将灰铲去,炉底香灰可再次练习使用。
三、篆香的历史及其相关诗词
   唐宋时将香料做成篆文形状,点其一端,依香上的篆形印记,烧尽计时。据宣州石刻记载:“(宋代)熙宁癸丑岁,时待次梅溪始作百刻香印以准昏晓,又增置午夜香刻。”故又称百刻香。它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用作计时器,还有驱蚊等作用,在民间流传很广。秦观《减字木兰花》:“断尽香炉小篆香。”
    宋·李清照 《满庭芳》词之一:“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明·刘基 《喜迁莺》词:“画角断,篆香清,斜月淡疎棂

    清·纳兰性德 《酒泉子·谢却荼靡》词:“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发表于 2015-3-30 06:2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宋一代,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繁荣了商业。但是好象连一部正式的国家法典都没有编撰,整体上是国势衰微。文化的兴衰,是有其历史根源的。就好似今天的中国,无数人已经只是在玩味开革开放带来的繁荣果实了,开拓创新的精神离他们远去,这也是当今士大夫们的写照,只是形势变化了。我不排斥为增加生活情趣而产生的各种文化,但似乎进取与乐享的调和并不好把握,大宋至少如此,然而中世纪欧洲的男人,却可以身着绣花、蕾丝征服世界。

发表于 2015-4-8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支持。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