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3月20日,国际原油每桶147美元,中国油价每升6.3元。2015年的今天,国际油价每桶43美元,中国油价仍然6.3元人民币。”近日,网络上热传的一个段子引来了中石化的回应。“2008年,国际原油每桶147美元,欧盟每升约14.8元,中国仅为6.3元,谁是‘冤大头’,你懂的。”(小编不懂)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称,“2008年国际油价达到历史最高点,中国没让油价跟随国际油价大涨,主要压力都由中石化、中石油承担了。”(容许小编笑一会)
去年国家曾经连续两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国内油价中税金大概占到了50%左右。中宇资讯数据显示,在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中,税费占油价比都在40%~60%的区间,而美国的税费占比较低,仅为20%左右。“对于我国的现状来说,50%的税率并不算高,连续增加成品油消费税,目的是为了抑制石油的消费。”韩晓平解释道。
此外,面对油价下滑,拥有央企身份的“三桶油”却难以大幅裁员,这也成为央企不得不承担的压力。
你信吗?你觉得“两桶油”冤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