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爱情诗歌论坛”发言稿
白羽依
一、关于“关雎”精神
《关雎爱情诗》从试刊开始就在我的关注中。第一辑一出版就好评如潮。可“关雎”并不满足,而是不断地改版、扩版并进行栏目和内容的调整,使诗刊越来越完美。但无论怎么改,“关雎”的办刊宗旨、理念及选稿原则始终没有变。我把这些归纳为“关雎”精神。“关雎”精神就是弘扬中国古典爱情精神、构筑人类精神港湾的精神,就是追求诗歌的纯净、唯美和可读的精神,就是坚持“不唯名家,更重新人”的选稿原则、坚持扶植和推举诗坛新人的精神。简言之,“关雎”精神就是为诗歌奋斗的精神!
二、关于诗歌
1、诗歌是多元化的。诗歌不能简单地做一个走向小众或回归大众的选择题。不同风格的诗歌,可以满足不同群体读者的需要。毕竟,诗歌的题材是多样的,我们在不同诗里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是不同甚至是迥异的。单就爱情诗而言,也有写青涩爱情和沧桑爱情的区别。不过,无论你的诗多么“阳春白雪”,也要让人读得懂。过于晦涩甚至高深莫测的诗是没有意义的;而无论你的诗多么“下里巴人”,也要讲究诗的艺术。所谓的“口水诗”只能令真正爱诗的人厌恶。
2、能打动人的诗才是好诗。一首好诗会让读者的心灵受到触动甚至震动。如果是爱情诗,就应该让人有心跳、感动、叹惋、心痛等感觉,甚至面红耳赤、心醉神迷或唏嘘不已、痛彻心扉。这就要求诗中必须有“情”。这种“情”可能来自生活的真实体验,也可能来自某种情境激发出来的创作激情。诗要以情感人,更何况是爱情诗!有的诗让人看得出作者的才华,却看不出他的思想或感受不到他的感情。
3、诗评要让人容易读懂。这不是个伪命题。我赞成这句话:“诗歌是浓缩的精华,读者要把它化开才能品尝到滋味”(诗人赵希斌语)。而诗评,就应起到帮助“化开”原诗的作用。可有的诗评,文字比原诗多了上百倍甚至几百倍,却依然让人读得云里雾里。这种“高深”的诗评只会把诗推向边缘化。我喜欢《关雎爱情诗》上刊登的诗评,因为它们可读。
三、对关雎的建议
希望“关雎”增加宣传层面,加大宣传优秀作品和优秀诗人的力度。优秀诗人的宣传和诗刊的宣传是相辅相成的,可最终达到向大众传播好诗,让大众接受诗歌的目的。目前正在打造的“中国诗文金点”系列著作丛书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举措。此外,还可以利用目前最喜闻乐见的微信平台,扩大好作品的传播面。 2015年4月18日于华蓥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