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 葛 寨 风 云
据《四川通志》武侯遗迹《图经》记载:“诸葛寨在集州城西一百华里。”也就是今天的南江县沙河镇联盟村境内。
公元231年(建兴九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亲率大军第四次北伐。魏王曹操得知诸葛亮北伐计划后便派王浑,孟浩、戴荣想把蜀军消灭在蜀道上。
诸葛亮采取当年刘邦由汉中返回关中,用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计谋。 带一万五千人精锐轻骑兵走路程较近的米仓险路。张飞、傅俭前锋为第一队;廖化、廖林,邓良等为第二队;王训、王尹督为第三队, 从巴州一路前行。当路经此地时,见其寨子分南、北、东、西四门,寨营分前营、后营,中营。南面是寨子大门,北面有一羊肠小道通入。地势险要,异峰突起,四周峭壁耸立,气势宏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于是诸葛亮下令三军在此安营扎寨歇息。(诸葛寨因此而得名)
翌日,张飞马哨报:快临集州城。翼谓傅俭曰:“彼寨栅齐整,多设弓弩,必是要坚守不出,如之奈何?”俭曰:“来日吾等于营前示之以弱,诱敌出城,而后歼之。”翼曰:“然。”二人商议只远远接应,山林中埋伏,不可让魏军知我军势。夜三更时,诸葛亮令张飞、傅俭带五千轻骑直奔城下。大声呐喊引诱王浑,孟浩、戴荣出城。守将戴荣,刚睡定少歇,忽听营前金鼓大震,卒报张飞、傅俭兵到。孟浩大笑曰:“彼不谙兵法,只恃勇耳!”浑曰:“翼有谋,非止勇也。”浩曰:“蜀兵远涉而来,连日疲困,更兼深入战境,此无谋也!”浑曰:“亦不可轻敌,且宜坚守。”戴荣曰:“愿领精兵三千击之,当无不克。”
张飞整兵来迎。二人激战四十余回合, 不分胜败。俭谏曰:“日见忽晓,兵马皆远来劳困,且宜暂息。”翼笑曰:“不然。此天与时机,不取乃是逆天也。”言罢,鼓噪大进。戴荣引兵来战, 张飞打马 舞枪直取戴荣,荣遣牙将常齐出马,又战十一回合,蜀兵喊声大震,杀入魏阵。戴荣抵敌不住,往后便退。王浑、孟浩急引军来救。忽听营后大喊,火光冲天而起,上下通红。正在林中埋伏的蜀将王训,手起刀落,斩戴荣于马下。王浑见势已去知守不住城,当先退入南郑去了。原来张飞预先请胡济、王训引军埋伏于山林,只等张飞引诱敌军到,却堆上柴草,一齐点火,烈焰飞腾。王浑、孟浩首尾不能相顾,只得丢弃城池,往南郑投奔郭涉去了。(摘自武侯遗迹《图经》作者有删改)
昔日的金戈铁马已被岁月红尘淹没,却留下了许多奇妙幻想。现代人们为更加保护好这处历史古迹,并将三国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据沙河镇张主任介绍,当初村聚居点选址时。就是看中这个地方的地势神似一把椅子,较为平坦,后面是有名的诸葛寨,据当地的老人讲,三国时候,诸葛亮曾经在这里屯兵扎营,施计攻破集州城。如今寨上的东门、南门、西门、北门依旧保存完好。经过多番考察,大家最终决定,要把厚重的三国文化与巴山新居结合起来,让联盟村聚居点焕发别样的魅力。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新建成的聚居点广场入口处有一块椭圆形大石头上,銴刻着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诫子书》。再放眼望去,在新聚居点墙体的底部全部使用了仿古砖。深红色的雕花门窗、土黄色的墙面、别致的造型,古香古色中衬托出强烈的三国文化魅力。
沿着石阶拾级而上,在新村聚居点中轴线顶部,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牌坊。“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朝诗人杜甫这样赞颂诸葛亮。在村民的心目中,诸葛亮是一个忠孝仁义之人。在牌坊正面两侧镌刻上了“存忠孝心、行仁义事”,背面两侧还镌刻着“感恩确实美德,达理实为正道”。墙体两侧,“仁义礼信”四个大字赫然醒目。该村还根据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在巴山新居的墙壁上打造三国文化,有“三顾茅庐、空城计、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大幅彩绘画23幅。使新居建设与历史文化的巧妙融合,让联盟新村聚居点彰显独特的三国文化。
当你来诸葛寨旅游沿着乡间的崎岖小路拾级而上,道路两旁鲜花盛开,虫鸣蝉唱,偶有惊雀凌空而去,时有风吹落叶满地。登上山顶,远远望去诸葛寨牌坊和一幢幢巴山新居掩映在绿树红叶之间。远山含黛,鸾凤朝天,龙腾之势。风中独自伫立,凭栏远望,苍松挺立,青竹丛生,翠柏抒情, 花果飘香。此时,有许多的旅游爱好者一定会陶醉在这美丽风景中,抚今追昔,凭悼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