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二次从网上看到许庭杨先生写的关于叙永的文章,作者对叙永的了解和理解是那么的深刻,字里行间都蕴含着对叙永的深情,同为叙永人,内心真的特别有共鸣,所以特意转贴到本论坛,与大家共享。在此谢谢这位作者。 叙永茶
■许庭杨
我一直认为,叙永茶未能声名鹊起,是叙永人的隐痛。
叙永茶的苦涩、香甜、淳厚、隽永,多年来熏陶、浸染了叙永人隐忍、耐久,而又暴烈、干脆的多重性格。叙永茶的多元性,培养了形形色色、多彩多姿的叙永人———让人捉摸不定,又以隐忍淡定、从容聪慧为主调。
叙永境内从南到北都生长茶,这源于叙永南与云贵高原接壤,北临长江上游,处于赤水河中段,湿热温润的气象特点,使之成为茶叶生长的乐园。在乡村,大多数农家都栽有几棵茶树,每到春天,村民们都会自行采摘、烘、焙、炒、揉,炒干后,用竹篓或布袋装上,吊在火炉上方,使茶永远保持干燥,茶香愈加浓郁。特别是用土法烧制的砂罐来煨
茶,其茶味的淳厚、浓郁、久长,让人恋恋不舍,俗称罐罐茶。其煨法,就是用砂罐,装上泉水,放在煤火或柴火上将水烧沸,再放入适量茶叶,稍煮一会,即可将砂罐抬离火炉。其茶色黄亮,且纯,饮后提神醒脑,是山民们劳作歇息时解困提神的好方法。
叙永也曾有几个出名的集中产茶地和出名茶的地方。南面山区的后山茶场,曾经在四川小有名气。首先是这个地方海拔1000余米,气候湿润,雨水充沛,雾气迷朦,有适宜茶叶生长的土壤、光照,其次是这里过去来了一大批成都知青,以种茶为业。后山茶作为一个品牌,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四川小有名气,其茶以花茶、青茶为主。花茶香气溢人,青茶汤色青纯,品味纯正,是当时叙永人送人的最好礼物。然而,随着成都人的逐渐返蓉和茶场经营管理上的缺失,后山茶正成为成都知青的怀念和叙永人的记忆。在叙永人记忆中逐渐淡出的叙永茶还有北面江门天堂坝的灰条茶和丹岩茶,这两种茶以其背阴与向阳而茶味、茶色不同,满足着叙永人不同的饮茶需求。
现在,叙永茶在外尚有点名气的要算黄草坪茶了。由于产于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正东乡西湖景区,以无性系良种福鼎大白茶的早春独芽为原料,其成品茶外形尖削,色泽翠绿,香气高鲜,汤色清绿明亮,滋味鲜醇甘美,冲泡时,茶芽徐徐下沉、根根直立于杯底,如雨后春笋般,极具品饮、观赏价值。该茶曾获得中国(成都)国际茶博会银奖、西部地区名优农产品称号,后入选《四川名茶》一书。然而,就是这样一款茶品,也还养在深闺,不被更多的人了解。
叙永出好茶,也有喝茶的好去处。撇开高档次的几家茶楼,真正有叙永特色的茶馆还是在老街古巷。特别是位于古建筑春秋祠的茶馆,因其古朴、典雅、阴凉的所在而为叙永人特别喜欢,喝茶、下棋或打牌谈天,或养神。间或逗逗画眉,其闲适、淡泊、从容,加一点慵懒,成为叙永人的一种生活格调。这种茶馆包容性极大,街头混混,苦力劳工,小康人家,都会聚集于此。不分身份、职业、贵贱,来一杯茶,就可成为朋友,把小城叙永,融成一个熟人社会、人情社会,在街上随便走走,打不完的招呼,问不完的好,点不完的头。于是,不管哪家有事请客,都是宾朋满座,热闹而非凡。
但是,不管怎么说,叙永茶叶还缺少张扬,叙永茶馆也还少为人知,这些都成了叙永人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