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澳门,滨江哥立即感觉到异样。街道、建筑、人们的语言和标志,是一个世界。由于心里早有安排,第一站必须去大三巴牌坊,因为,在滨江哥的眼里,去澳门不去大三巴牌坊,就像去北京不到天安门,到三台不到大十字。
好在进入澳门就有巴士站,看好哪一路,无人售票,投入4元港币走人(其实只要3.4元,滨江哥没有零钱)。车满座,滨江哥太累,就蹲在走道上。突然有人拍滨江哥的肩膀,用非常不标准的普通话说“先生,我让你,你坐!”,滨江哥回头,以为网友,滨江哥的粉丝,原来是一年轻人让座,通过聊天,他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感动滨江哥内牛满面啊!!
10分钟左右,神圣的大三巴牌坊出现在滨江哥的眼前。当天是2月22日,大三巴牌坊前的人,可谓是“人山人海,红旗招展”!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人汇集一起,标准动作都是拍照!巧妙的是,当天新华社的记者张金加就在滨江哥身边,拍了一张照片,登在第二天的《新华快讯》,找一找滨江哥在哪里?
关于大三巴牌坊,来讲讲历史。400多年前,葡萄牙人侵占了澳门,也把天主教带到了澳门。1562年,葡萄牙人历经数年,在澳门建起了这座教堂,取名“圣保禄”教堂。葡语“圣保禄”发音接近当地方言中的“三巴”,所以也称“大三巴教堂”。后来,教堂两次毁于火灾。1602年,圣保禄教堂再次重建,历经35年于1637年完工。1835年的一场大火又把教堂烧毁,只剩下耗资3万两白银的前壁,这就成了今天的“大三巴牌坊”。
教堂成为遗址之后,因前壁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加上“圣保禄”从葡文音译成中文,说成“三巴”,才有“大三巴牌坊”的称谓。牌坊的建筑是巴洛克式,并有明显东方色彩的雕刻,包括代表中国和日本的牡丹及菊花图案,令她在全世界的天主教教堂中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色。
大三巴还见证了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血泪屈辱。鸦片,最早就是从大三巴下的港口,由葡萄牙人输入中国的,平均每年多达2万箱。直至1946年,澳门吸食鸦片还算合法。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人追随列强,以武力超过以大三巴为界的葡人居民区,向北扩展,占领整个澳门半岛,开始对澳门实行殖民统治,还成为英国侵华的指挥所在基地。离大三巴不远的花王堂街,曾是著名的“猪仔街”,沿街有300多家贩卖华工的馆所。当时的澳门,有数万外国人专门从事人口买卖。他们采取诱骗、绑架等手段,将华工强制买卖输出,很多人死于海上。1922年5月29日,葡军在大三巴下公然枪杀70多名中国人,伤100多人。
大三巴牌坊建筑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体现出东西艺术的交融,雕刻精细,巍峨壮观。由三至五层构成三角金字塔形,无论是牌坊顶端高耸的十字架,还是铜鸽下面的圣婴雕像和被天使、鲜花环绕的圣母塑像,都充满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牌坊上各种雕像栩栩如生,堪称“立体的圣经” 。
但就在大三巴牌坊左边,滨江哥突然发现有一小庙,以为回到三台某一村,与大三巴牌坊欧式风格截然不同。原来这是“哪吒庙”。哪吒庙不大,屹立在翠绿的炮台山下,依附在旧城墙边。据说建庙前澳门瘟疫流行,区内居民为了驱邪息灾,于是兴建此庙供奉哪咤为保护神。哪咤庙与周围建筑相比,像一个建筑小品,它不和旧城墙及大三巴牌坊竞争墩厚和雄伟,而是通过简单装饰材料以不同的虚实对比手法,体现其轻巧别致的形象。哪吒庙,顾名思义是供奉哪吒的庙宇。在哪吒庙的正殿里,供奉着形态各异的哪吒神像,最中间的一尊,神态活泼,透着灵劲像极了小时候熟知的“哪吒闹海”里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