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期间,各地公墓人满为患,对亡人的追思、对逝者的缅怀,让沉寂无声的殡葬行业一下活跃在公众面前。市殡仪馆搬迁一事已广为人知,如今时过两年,其工程进度如何成为众多市民关注的话题。
昨(7)日,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位于嘉陵西兴的殡仪馆新址主体工程完工,将于明年元旦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运行13年的市殡仪馆原址将随之关闭。
主体完工 12幢大楼破土而立
国道318线靠近西兴场口的一处垭口,向右延伸出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穿过秦巴山余脉的西兴岭,抵达背山而建、 环山铺开的市殡仪馆新址。市殡仪馆新址占地293.77亩,是原址面积的2倍多。
昨日上午, 记者来到市殡仪馆新馆建设现场,虽然细雨纷飞,地面泥泞,但仍有不少工人在坚持施工。 远处停放着一辆小货车,停车地点还没有硬化,半截车轮陷入泥水。 几名头顶着布袋的工人正在从小货车卸材料。“这会雨不太大,我们要抓紧时间跑两趟。”司机是一位年轻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市殡仪馆新址位于半山腰, 坐北朝南,呈左右对称的古式建筑布局,共建有12幢3层楼高的坡顶川派仿古建筑体。乍眼一看,整个建筑群俨如一座新兴的古镇景观。
市殡仪馆迁建工程于2013年10月28日开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建设。如今1至12号楼已完成主体并封顶, 盖瓦工程已完成85%,进场道路、馆内环道及绿化带已完成基础工程,500个车位的生态停车场已完成场地硬化, 火化机和电梯安装正在进行,供电工程正在施工,供水和装修工程预计5月初进场。 功能齐全 将实现智能化监管
市殡仪馆新馆服务大厅两边为遗体告别厅, 往里走是左右并列的37间独立守灵房和一间集体停放间。 守灵房为一条环形闭合的风雨走廊贯通, 供行人通行。 每个守灵房均有升降电梯与地下室相通,入馆遗体将从地下运送。建成后,将可以同时停放遗体400具,是原馆停放容量的6倍以上。
在新馆建设现场,记者了解到,亟待装修的服务大厅即将安装数台触摸式自助机, 所有用户将来都可以从自助机上获取遗体处理的实时信息, 还可根据自己需求提出要求和建议等。
据负责该项目的工作人员覃灏介绍,新馆最大亮点是全场安装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所有业务环节智能化监管。比如在殡仪车上全部安装GPS, 实现后台对其运行轨迹的实时监管。 不管是遗体入殓、美容、冰冻还是火化环节,都能够通过软件实时监控和复查, 也可根据用户需要,编排出多种方案和流程供选择。 覃灏说,将全力营造安静、祥和、恭敬和贴心氛围,其软硬件条件将达到国内一流、西南地区领先。
交通方便 多条通道到达城区
据介绍, 按照国家民政部对殡仪馆的总体布局“靠城不进城、交通便捷、城市下风口”的要求,随着我市城市扩大,于2002年启用的现有殡仪馆已被城市包围,必须向城外搬迁。新建场馆总投资1.5亿元,必须确保30至50年内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需要。
市殡仪馆新址离城区约15公里,相较于市殡仪馆原址,市民办丧事离市中心远了,交通会不会不方便?昨日,记者在市殡仪馆新址看到, 虽然市殡仪馆新馆迁出城区, 但是它直达市中心的时间却并没延长,反而感觉更加便利。
市殡仪馆新馆东邻绕城高速,西靠西兴镇,北连西兴岭,南接国道318线,距离市中心约15公里。 进入新馆的公路为双向四车道,沿途交通设施完备,投入使用后, 每遇清明堵车的繁忙局面将会得以缓解。
从市殡仪馆新馆出来,西兴至嘉陵区有16路公交线对接, 每隔10分钟即有一趟;嘉陵城区经白马干道至殡仪馆新址需时约12分钟;顺庆城区、五星花园经西河路隧道至殡仪馆新址需时约20分钟,高坪城区经下中坝嘉陵江大桥、火花路、白马干道至殡仪馆新址,需时约30分钟。 绿色排放 达到环境“零污染”
“新馆位于海拔338米的半山腰,是一个青山环抱、绿树拥簇的胜地。”覃灏说, 市政府通过招标采购到8台高技术火化机, 建有多功能火化车间, 通过炉膛、 烟道二次燃烧, 对尾气进行吸附净化、分离除尘、布袋过滤后,将剩余气体无害化处理,最终达到无烟、无尘和无有害气体排放,达到环境“零污染”。
“无论是对逝者还是生者来说,殡仪馆都是十分重要的场所。因此,为他们提供一个具有高度心理认同感的环境,是新馆建设的关键要素。”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确定新馆的造型、布局、结构以及空间朝向,都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并向各阶层人士广泛征求了意见和建议。“为了营造一个庄重、 严肃和祥和的殡仪场所,整个馆内都不栽种易遮挡光线的高秆植物,确保全场景观通透,而且保证灯光充分,没有阴暗角落。”
“我们关怀生者,尊敬逝者。”覃灏说,新馆与现有场馆相比, 其总体功能和布局上,应该要领先很多年。今后,遗体收殓、殡仪服务、遗体告别等殡葬相关业务,可在这里“一站式”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