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槐花,就会想起小时候。
那时,学校的路边、操场边几乎全是栽的槐树。那些槐树,主干有近一尺粗,离地有两米多。那主干,笔直的。顶上是秋天修枝后长成的疙瘩。那疙瘩,春天又会长出一根根嫩芽,呈放射状而形成圆形的树冠。那新枝条,长势极快,到四、五月,就会开花了。
槐花,白白的,鱼剌式一絮絮的。开花时,首先有一瓣向后仰,微微带有浅浅的黄色。然后它的左右两边开着两瓣白色的小花瓣。花瓣弯弯的,里面是黄色花蕊。摘一串,轻轻握在手里又柔软又清凉,去了花瓣,将那花蕊放入口中,咬一口有淡淡的甘甜味,爽极了!
春末夏初的夜晚,下了晚自习的我们,走过老西门菜市,总会闻到那淡淡的槐花香味。
槐花,闻起来略有点闷头的,可那花蕊、甚至花朵、树皮,灾荒年可是能充饥的呢(大人是将槐花煮了下饭的,也有搭锅的。不过,我们有时等不及,就是生吃)。
记得伟人去世前的一年遭灾,县城郊外方圆十多里的槐花,是采光了的。
时间过去了好多年,吃槐花的日子却总是不能忘记。槐花,牺牲了自己,填了我们的肚子,我还真要谢谢它。
如今,又到了槐树开花的季节。不知不何原因,歌舞升平、莺歌燕舞的年代的人们又喜欢摘槐花了。
在我的印象中,时下的城中心是没有槐花的,那些本地的老了的槐树,随着都城的改造,早已被泊来的名木古树取代。只有城周边的路边、田坎上还有。不过,是没有那粗大的,全是新长出的鸡蛋粗的小树,想是修路时堆弃的土上长出的。因为槐树的生命力极强,荒坡上,裸露的根上会抽出新芽,幼苗随便挖个坑扔进去,就能长成大树。新建的高速公路两旁就是如此。
不过,人是上不了高速公路去摘槐花的。
我们去的是江南少屏山去宝云寺的路边。
一夜小雨后的少屏山,桃花红李花白的景色已经不在,倒是那储存了足够的冷气的白瓣红蕊的桐籽花、碧绿的藤蔓上的带剌的雪白的野剌花在竞相开放。当然,还有那悄然而至的槐花。
走在那去由古道观蚕丝观重建的宝云寺的毛坯公路上,听不到寺庙的袅袅梵音,到是那对面滨江路上的歌声不绝于耳。
路的北边,小小的一湾油菜地,东头是茂密的松林,那地和田坎,应是后来修路时用土堆成的,长满了人多高的苟叶树与槐树。许是在松林边,阴气重,槐花还没有像其它地方的那样开繁,多数手指粗的枝条上,是碧绿的嫩芽托着的一絮絮白中带绿的花蕾。那一絮絮绿花柄包着的花蕾,约五、六十毫米长,好像刚吐穗的稻穗,难怪同伴称其为槐籽呢。
鲜嫩的槐花,散发着阵阵清香,令人兴致大开。顾不得那小剌儿的扎手,尽着身高,攀摘着,享受人在野外与槐花亲密接触的喜悦。我想,这也许就是人们说的“踏青”吧。
只采那未开繁的花蕾,我有些不解,当年可是要那开繁了的啊。
原来,采那槐花蕾,是要包包子、泡水喝的。
小心地将采回来的一朵朵槐花的梗去掉,洗净后就成了包包子的食材。将其晒干,泡开水喝,据说是能降血压、减肥的。
包槐花包子,与鲜肉包子操作基本一样,是用发的酵面,不同之处地于馅子。我的槐花包子馅,是将五花腊肉去皮切成丁、葱花姜米,再将那淘干净的花蕾在开水里打了一下,挤干水,放入作料,与腊肉丁等拌成的。
包子蒸好了,兴致勃勃地尝,没多少槐花味(之前同去的友人还说那槐花的香味有些闷脑壳呢),不觉有些扫兴。不过,与前段时间的菜苔包子比,没有那菜苔包子的软吹的略带苦味,槐花包的包子口感要劲道些,腊肉、葱姜的香味要强烈些。我想,那槐花的降血压、减肥的功能应该还在。
今天我的吃槐花,不同于几十年前的吃槐花,当年的填饱肚子与今天的作保健食品,应该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槐花如像人般有思维,知道我如此地吃,真是今非昔比,它该多高兴啊。
2015-4-10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