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981|评论: 22

凉山优势在哪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24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构建自然与人文环境互动的桥梁,把民俗旅游视为开发凉山旅游的主打产品才能把凉山的山水搞活

  ■云南人除了潜心挖掘当地浓烈的彝族文化而外,还选择性地挪用了很多凉山彝族地区特有的(包括有形、无形的)旅游产品,并大有转化为本土化的可能。

  ■邛海、泸沽湖、螺髻山等不与当地的民俗事象整合起来,突出人文与湖光山色之间和谐的美。那么,稍见过世面的人都可能把邛海、泸沽湖视为一瓢死水,把螺髻山视为一座小丘,这也不足为过。

  ■历史、民族、卫星构成了西昌得天独厚的三个文化牌子,围绕这些牌子,可以做很多旅游文章。

  ■凉山州旅游的发展不是一个阶段性的目的,也不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它应该是连贯我州未来经济发展这一主题来设计。

  综观世界旅游资源,不外乎由这样的三大部分组成:历史文物占旅游资源的首位;山水风光次之;民俗风情再次之。前两者是刚性的,相对地看一般都处于静态状态,不能随意建造和修改。后者是柔性的,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随着世界旅游业不断向前发展,旅游已转化为一种经济形式,各地都根据上述三种条件纷纷列出清单,挖掘旅游智慧。通过集思广益,进行创造性开发建设,其目的都想达到游人如织,财源茂盛。因此,使旅游业的商业运作真正地进入脑力激荡的时期。不难发现,在旅游业急速发展变迁的过程中,大家都紧紧抓住了民俗风情投资少、见效快、可塑性强的特点,开辟出五花八门的旅游场所,比如建造中小型遗址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民俗城、民俗园、世界乐园等。以各地各民族日常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民俗等为主线,把古今的民俗内容充分地展示出来。营造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独特与差异,从而构成旅游的魅力,招揽千千万万游客的兴致。

  在这样的发展变化中,我们邻近云南省顺应了旅游的潮流,为民族旅游经济转化啼了先声,也为今后各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设下了坚实的基调。他们抓住了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喧嚣的旅游开发声中,很快从雷同化的模式中走出来,多层面、多角度地重新把云南恢复、改装为地方化、民族化的旅游热地。仅就整个云南彝族地区的旅游开发而言,云南人除了潜心挖掘当地浓烈的彝族文化而外,还选择性地挪用了很多凉山彝族地区特有的(包括有形、无形的)旅游产品,并大有转化为本土化的可能。改弦易张的方法吸引了游客,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给各族人民带来了实惠。

  凉山彝族自治州倡导的旅游业开发并非比云南晚,但为什么其经济效益始终不能异军突起?换句话说怎样才能把凉山的旅游资源很好地开发出来,更好地为凉山州的经济建设服务?笔者认为只有搭建自然与人文环境互动的桥梁,才能推动凉山旅游的主打产品才能把凉山的山水搞活。

  已往不少学者谈到凉山的旅游资源时,把更多的笔墨花费在凉山的湖光山色如何壮美,如何奇观的话题上。如此宣传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问题在于邛海、泸沽湖、螺髻山等不与当地的民俗事象整合起来,突出人文与湖光山色之间和谐的美。那么,稍见过世面的人都可能把邛海、泸沽湖视为一瓢死水,把螺髻山视为一座小丘,这也不足为过。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何为“仙”,从旅游的视角出发,居住在这些山川湖泊周围的五彩缤纷的民众的生活方式和许多传统文化就是“仙”。把山水的长处和地方特有的民俗民情进行科学的组合和包装,形成自然景点与人文景点互动。凉山旅游的优势就会突出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然富有诱惑性,甚至刺激力,旅游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

  挖掘开发凉山的民俗文化资源,必须有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不要轻易地把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贬为“原始”、“落后”、“愚昧”、“迷信”的东西。应该认识到旅游开发中保护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并不意味着在封闭落后的环境中去赞美它的仪式真理。恰恰相反,它使传统的文化资源在开放的人文环境中得到反思性重组,使其成为帮助当地老百姓发展旅游经济的工具。同时它还起到抵制全球化和西部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来的单向的主流文化同质趋势。通过恢复和挖掘行将失去的地方传统,呼唤地方文化特色避免在现代冲击下走向失落甚至消亡,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的发展,营造对文化差异的赞美,形成一种文化自觉,不失地方和民族特色,接纳其他先进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倡导并付诸于行动的政策。

  凉山地区围绕旅游资源可以挖掘的民俗事象是非常多的,只要筛选合理、操作得当,其投资开发的前景是很好的。下面仅以西昌和普格为例,谈点个人的想法。

  西昌的旅游

  西昌作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必然是凉山旅游业的制高点。怎样包装西昌,关系到凉山旅游业的成败问题。应该充分考虑西昌的文化牌子、文化精品、文化特色、文化资源。西昌自古以来是西南民族地区的一大门户,是南方丝绸商道必经的重镇,它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又是享誉世界的卫星城。历史、民族、卫星构成了它得天独厚的三个文化牌子,围绕这些牌子,可以做很多旅游文章。

  保护西昌古城原貌,尽可能拨款改造、修缮四个城门以内的民房。不要随意拆修古城房屋,凡在这个范围内修建尽可能地与古城合拍,在东门、东林寺附近修一个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厅,隔山与奴隶社会博物馆、泸山大寺遥相呼应,形成一个景点。挖掘邛海故事,以《搜神记》所载的“邛都大蛇”为蓝本,在邛海东面山坡上再建一个公园,开辟出一个神话传说的景点。黄联关镇是四川至今尚存的客家人方言岛,应在土林附近修些客家人会馆,并把张耀堂的一些相关事迹陈列于其中,吸引客商进行投资。西昌四季常青,安宁河虽小,河谷地带却很宽。花卉的开发很有前途,在西昌应该打造一个壮观的山地花卉节日,把三角梅确定为市花,由林业部门牵头,郊区公路主干线两边,高速公路两旁,环泸山山脚、环邛海及荒山荒坡,甚至安宁河谷两边山脚下都种上三角梅形成规模,每年以三角梅开花为象征,在西昌举行花卉节。

  西昌市的主街,如三岔口东路、南路及西门坡周围两边的建筑物补充和增加民族特色。已修的房屋总体结构不变,仿照州人民政府大楼在临街的底楼、顶楼加上民族建筑图案,形成各民族色彩多元糅和的街道,招揽旅客的第一冲击力。民俗风情园的建设不要刻板化,生活内容也不要博物馆化,应该动态,也开展一些民俗活动,把毕摩文化、苏尼文化、傈僳文化、摩梭文化、藏文化、纳西文化等纳入其中,尽力地让游客分享参与带来的乐趣。

  下决心修一座卫星城市标志性高塔。塔顶高于西昌市最高建筑,站在顶上可以俯视西昌全貌,走入塔内徐徐上升便能依次看到历次在西昌卫星基地发射的卫星。

  西昌要营造旅游的氛围。在各大宾馆大厅里宣传有关凉山旅游的景点,周末和节日让各部门各系统牵头,在市广场、民族体育场等举行各种民俗音乐舞蹈,把民间艺人请到西昌,晚上举行群众性弦子舞、跌脚舞。把彝族、摩梭、纳西、藏、傈僳、苗族等群众性跌脚舞充分挖掘出来,中途夹杂口弦、吹树叶、月琴、马布、克哲甚至川剧、京剧等表演节目。给本地人和旅客灌输旅游心态,培养、宣传旅游情趣。

  普格的旅游

  如果说西昌的许多民俗风情带有异地重建的味道,具有博物馆化的文化情趣,那么普格肯定是原生态的民俗。无可非议,原生态的民俗是最受游客欢迎的旅游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州应该把普格的旅游打造成为厌倦了都市生活的人们回归大自然而所设的服务平台。把民俗与自然景点很好地搭配起来,形成长远的规划,逐渐地加以完善。

  围绕“春夏秋冬”四季来挖掘一些民俗节日,并把这些节日巧妙地和寒假、“五·一”、暑假、“十·一”对接起来。这样就能为旅游者的时间安排提供了方便。有关彝族民间的节日很多,如:狩猎节、花脸节、妇女聚会节、儿童聚会消灾节、放牧节、晒衣节或赛装节、火把节、反咒节、剪羊毛节、尝新节、彝族年、祭祀节、防雹节等等。有些节日目前民间还在过,有的正在淡化、有的已经消失,但参与过的人还很多。视其需要组织文化、艺术界人士深入民间搜集整理,将其条理化。通过政府组织、宣传、安排在旅游景点周围的彝族村寨举行隆重的活动,有目的地请各地新闻媒体及学者参加,让他们多写些徐霞客式的游记,将这些活动逐步转化为旅游化节日是切实可行的。

  拖木沟要建立一个“次布起义”的纪念场所,将它开发成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教育基地,可以吸引很多旅游参观者和研究工作者。

  普格要搞旅游开发,首先要保护好典型的彝族民俗风情。景点附近和周围,要有目的地改造或建设具有强烈的彝族传统建筑风格的村落,以彝族日常的衣食住行甚至婚丧嫁娶为主线,以遗址的形式,通过整体面貌的保存,展示原生态的民俗风情,给游客带来强烈的区域文化感染。让旅游者在导游的指引下,满足其好奇心,通过参与式旅游体验彝民的生活,产生当了一回山地彝民的感觉,使游客们既能从有形的建筑、服饰、器具等中得到感性认识,又能从无形的动作、行为、语言、仪式中得到心理的体验。依托螺髻山风景和古朴的民俗风情,接二连三地举办一些民间节庆盛典,把普格的旅游很好地推销出去。

  总之,凉山州旅游的发展不是一个阶段性的目的,也不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它应该是连贯我州未来经济发展这一主题来设计的。我衷心地希望我们的凉山依凭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发挥各自的文化特色,在民俗文化的积累过程中营造出“我有他无”的旅游景点,让旅游业在一种新的水平上再次开始,并永远红红火火地为这里的人民谋取发展和富裕。 (马尔子)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5-3-24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旅游是最好的!!

发表于 2005-3-29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得多,说得少.

发表于 2007-3-5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em23][em23][em23][em23][em23][em23]

发表于 2007-3-5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em03]

发表于 2007-3-5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em04]

发表于 2007-3-5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em06][em06][em06][em06]

发表于 2007-4-3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把凉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带动周边县市的发展,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发表于 2007-4-1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昌要发展就必须和攀枝花联手发展攀西经济圈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07-4-4 21:41

是啊

发表于 2007-4-22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em40][em40][em40][em39][em39]

发表于 2007-4-26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钱呢

发表于 2007-5-11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em05]

发表于 2007-5-27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派篇多么好的,有见地的文章啊!如果按此构想去设计建设凉山,我想不多久的时间西昌的旅游业就会有质的飞跃.当然我这次去西昌,已经看见了它突飞猛进的大变化,如果政府再抓紧,再投入一定的经费,那么西昌将会发展得更快,更美,更好!盼望那一天早日到来!

发表于 2007-5-25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em09][em09][em09][em09]

发表于 2007-6-4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旅游业在初期是需要政府部门投入的,而且是需要大投入,各种基础设施需要政府部门主导建设,而回报则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时间的日积月累,才能显现旅游的效益。在当今追求政绩的年代,如果一个领导不能从长期发展考虑,是不会决策上马旅游设施建设的,因为在他的任期内,可能见不到任何效益。

发表于 2007-6-4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9][em19]

发表于 2007-6-4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凉山州的优势应该是水电,旅游业是投入回报率不算高的产业,大家都知道,一个景区哪怕一年卖1000万的门票,收得到好多点税嘛,而水电就不一样了,建设初期,建安税就高达5%,还不要说建成后的效益了.凉山州近5000万千瓦的装机,印钞机啊

发表于 2007-7-3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是面子活路,浮夸,怎么不见老百姓的口袋里多增加一点收入呢?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7-7-5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猪儿在2007-7-3 8:57:00的发言:

全是面子活路,浮夸,怎么不见老百姓的口袋里多增加一点收入呢?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是咯,这两年来房价毛起涨,几个月工资刚买得起一平米,看个病少则百把,多的上千.老百姓的日子难过哦!!!只希望控制物价,让老百姓得实惠!!!!!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