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群众呼声] 提醒县教育局和营山家长--警惕邹越式商业演讲进营山校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3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早点说就好了,前几天还有免费教速算的来骗钱,我们乡至少有100人上当,每人130元.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QSDFFDFDVG 发表于 2015-4-23 20:31
早点说就好了,前几天还有免费教速算的来骗钱,我们乡至少有100人上当,每人130元.

看来骗子真进校园了。

发表于 2015-4-23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类似的“感恩演讲”前几年就进咱营山的大校园了

发表于 2015-4-24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变相推销,很多地方的学校都有,家长要注意不要买他的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搬用传销会议演讲题材,让家长孩子哭的七荤八素,趁机推书。

家长孩子不哭,就不会买书。演讲者卑鄙就在于此。

普通人缺乏辨识能力,自觉无害,实际糟粕的东西很多。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王晓丽认为“这种感恩演讲不等于感恩教育。真正的感恩教育必须以学生理性地主动参与为前提。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把‘催眠’、‘灌输’、‘洗脑’等方式看作教育,尽管有时候它显得颇为有效。”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理解

邹越骗术1:抬高自己,树立权威形象!


邹越骗术2:偷换概念,夸大其辞!


邹越骗术3:利用背景音乐渲染悲情,刻意制造广场效应,浑水摸鱼。


专家看法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王晓丽“这种感恩演讲不等于感恩教育。真正的感恩教育必须以学生理性地主动参与为前提。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把‘催眠’、‘灌输’、‘洗脑’等方式看作教育,尽管有时候它显得颇为有效。”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教授刘良华教授,“邹越是披着“爱”衣的大忽悠!”“爱国主义教育和亲情教育很重要,但运用欺骗手段和“广场效应”的邹越绝非好的选择!”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邹越:披着“爱”衣的大忽悠(华东师大刘良华教授)

此前不了解邹越其人,听说其“爱国主义”和“爱”的演讲极具“魅力”,赶紧到优酷上看了他的演讲《让世界充满爱》,看过之后留下的只有震惊和悲哀。

    邹越的演讲能如此火暴当然有其原因:1、内容上是“爱”和“爱国主义”,试问哪个人能否认亲情和对国家的热爱呢?2、演讲技巧高超;3、利用“广场效应”,这是我最关注的方面。

    首先让我失望的是邹越在《让世界充满爱》中举的黑人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例子,作为爱国主义的楷模。故事很动人,但我在百度上搜索奥运历史后发现,这个故事是杜撰的!非洲国家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在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奥运会,南非的两位运动员参加了马拉松比赛,根本不是什么很多人中挑出了一个小男孩,而且这两位在比赛中默默无闻,甚至没有留下名次,更没有大会推迟颁奖时间等小男孩跑回终点的“动人一幕”。最滑稽的是,邹教授的故事里都有大屏幕,要知道那可是1904年啊!莫非邹教授想改写人类科技史?虚假的东西不管披着什么外衣,即使是至高无上的爱,也会有被揭穿的时候。我担心的是,这些孩子一旦发现邹教授的谎言,他们内心的“爱”会因受骗的创伤长成畸形。

    更令人忧虑的是,邹越的演讲形式大于内容,其手段大家早已熟悉——上点年纪的在文革时领教过,年纪小点的起码知道李阳的疯狂英语,这就是广场效应。广场效应原指在宗教广场上,教主把民众的非理性狂热情绪煽动起来,并利用这种狂热的情绪来达到自身目的。后来泛指在人群聚集的场域内,个体往往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信仰压倒了一切。在这个场内的人心理已经发生畸变,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误。看邹教授在演讲中运用的种种手段,何尝不是如此!在一次次“对不对?”“是不是?”一类的问题之后,得到的是整齐划一的声音,这声音第一次可能不高,邹教授会让大家重复,第二次就远比第一次声音响亮了,问题是,这是听众想说的答案吗?

    以广场效应来进行爱国主义实在是“好办法”,当年希特勒也是这么干的,问题是希特勒的目的并不是爱国主义,而是对他国的侵略。在爱国主义大旗大旗之下,广场效应使得人们失去了独立理性思考的能力,非理性的狂热带来的很可能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或打着爱国主义旗号的“XX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和亲情教育很重要,但运用欺骗手段和“广场效应”的邹越绝非好的选择!

    最近越来越深的体会就是:历史舞台上,大戏小戏总是一次次重复上演!

    9月27日下午, “让生命充满爱”大型激情励志演讲报告会在外国语学校举行。近三千名师生聆听了这场激情似火、精彩纷呈的演讲会。

    在邹越教授演讲的过程中,我几度流下了激动的眼泪。邹越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青年演讲家,是共和国演讲家李燕杰的第六个弟子,匈牙利罗兰大学华语的客座教授。名头不可谓不响,网上搜索,邹教授的这场演讲,横扫大半个中国,所到之处,哭声震天,网络上随处可见眼泪和震撼。

  对于“让生命充满爱”这个大主题,邹教授从“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四个角度,将“爱”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他说,人首先要爱祖国,就是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没有一种精神,就不会发展壮大;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种精神,就不会有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动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种精神,也就永远也不会成长。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的灵魂,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要从孩子抓起。

    接着,是谈爱老师。学生都被感动了,自发地去拥抱老师,然后是谈爱父母,孩子们当众对父母下跪。最后是爱自己。所谓爱自己,就是要给自己立一个计划,不能虚度年华。

    邹越教授最后说,没有听过这一场报告的家长,他们一定终生遗憾,我们的老师则认为这一场报告,能够赶得上一年的班会。我认为此话不假,报告的影响确实很大,效果很好。但正因为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促使我认真地思考,这一场全国巡回演讲中的所有细节,我竟然感到了这场演讲有不少局限。


    局限一:功利化。

    在教育孩子要爱父母的同时。邹教授举了两个事例,第一个是很多有钱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哈佛。他们说,哪怕孩子将来门门都考零分,他们也觉得值。因为他们拥有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同学。由此出发,邹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学生,一定要尊敬和爱护同学的家长,因为他们都是我们最好的资源,五年、十年后,他们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关系网,很容易就可以帮我们搞定工作,解决我们一生的难题。

    难道我们不应该尊敬同学的父母吗?难道我们尊敬同学的父母就非得把他们当作什么资源吗?如果这样,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父母,他们不是我们所谓的资源,我们是不是就没有必要尊敬他们了呢?2000多年前的孟子就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自己的父母,自然要爱同学的爸妈,这是人之常情,世之常理。为什么要把一种常态的感情,作为一种投资呢?这种庸俗化的教育方法,让我很不舒服。这和几年前,湖南株洲的那个老师,鼓惑学生“好好读书,就能挣大钱,娶美女”如出一辙。就此,我又想起了苏北某所学校,在校园里悬挂着两双鞋子,一双是鋥明瓦亮的皮鞋,一双是粗糙不堪的草鞋。旁边的标语是——读好书穿皮鞋,不读书穿草鞋。据说教育效果极佳。但这只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形象表达而已。

    教育,永远不能仅仅用教育效果来衡量!“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在教育上永远是一种巨大的谬误。



    局限二:庸俗化

    在演讲过程中,邹教授还以自身事例,告诉孩子们要永远怀有一份感恩之心。

    有一天,邹教授开着汽车带着女儿从某处经过,看到一个民工推着三轮车,拼命的上一个高坡,他很吃力。邹教授要求女儿和他一道去帮他,女儿非常不乐意,说:“我为什么要帮他?他那么脏!” 邹教授告诉我们,那一刻,他感到很失望,女儿的成绩很优异,但却失去了最起码的同情心和善良,那么,所谓的优秀又是从何谈起呢?但最终女儿还是拗不过自己,父女一道下了汽车,帮助那个民工把汽车推上坡。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个民工竟然什么也没有说,低着头蹬着车就走了。

    女儿来劲了,说,“你看,你看,我早说了,这些民工,什么素质,竟然连一声谢谢也没有。”

    邹教授就此引导学生一定要学会感恩,一定要学会说“谢谢”。他说,为什么那个民工,到今天仍然蹬着三轮车,很可能因为他没有学会说“谢谢”,因为不会感恩,所以,没有人愿意帮他,他也只有贫困下去。

    呜呼,当民工看到光鲜的邹教授和女儿从汽车里走出来,而且居然帮助他推车,我敢断言,这个民工一定感动到了极点,震撼到了极点,受宠若惊到了极点。他内心的波澜绝不比我们听这一场报告少,但或许是感动过度,或许是不好意思,或许是感到一声谢谢实在太轻,他只是没有说那两个字而已。我们怎么能就此断言,他不会感恩呢?

    更重要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帮助别人?

    我以为帮助别人是我们的一种需要,是我们道德的一种发酵。帮助别人能够使我们获得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并进而感觉到做人的快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其实是在高尚我们自己啊!所以高尔基说:“给,永远比拿愉快!”在帮助者和受助者之间,千万不要被浅薄的施恩和感恩的想法所左右。受助的人,除了学会感恩,更重要的是,自己也要学会帮助别人,把这一份爱的温暖传递下去。我以为这才是最伟大的一种感恩。

    印度圣雄甘地身上的一个故事,发人深省。曾经有一次,甘地看见一只毒蝎子掉进水中,在水中拼命的挣扎,甘地身边没有任何东西,于是,就伸出手来捞它。毒蝎子狠狠的蛰了他一下,在巨大的疼痛中,毒蝎子又掉进水中,甘地又伸手去救,毒蝎子又蛰他……身边的人终于看不下去了。说,它那么蛰你,你为什么还要去救它?甘地的回答是,蛰人是它的本性,而救人是我的本性啊。

    我们帮助别人只是我们的一种需要,我们的一种本性,为什么还要管帮助别人之后,别人怎么对待我们呢?


    三、虚假化

    我越来越趋向于真实,哪怕这种真实是怎样的不堪,能够真实不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做人的姿态。任何虚假的东西都让我厌恶,哪怕这种虚假带着一种耀眼的光环。

    邹教授在讲演的过程中,就犯了几个这样的错误。比如,他渲染那个非洲的黑人运动员,最后,用指甲爬完100多米的路,然后,向着祖国喊话,然后死了。到今天奥运金牌的背面,还都印有这个黑人男孩奔跑的形象。这个故事我不止一次看到,震撼力十足,但邹教授说他用指甲爬完100多米这个细节,却明显失去了真实,这也使得故事震撼人心的力量消失大半。

    还有邹教授自己的经历,那个时候,他们全家被下放到东北牡丹江,天气很冷,父亲为了自己保暖,脱下棉袄包住自己的脚,后来父亲就得了严重的风湿病,终身痛苦不堪。感动人则感动人矣,但一次受冻,就得了严重的风湿病,似乎也不符合病理。特别在他赞美我们人民教师的时候,我先是流下了动情的泪水,那个用生命挡住汽车的殷雪梅,那个在癌 症晚期上完最后一课的大谅山老师……但当他说到,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你们有多少老师每天晚上批改你们作业到凌晨两点……听到这里,我突然感到难堪,我为教师的奉献精神感动,但我厌恶任何给教师脸上贴金的行为,因为,任何一种夸大都是对真实的伤害。


    四、商业化

    当然最大的败笔还是在最后,当孩子们哭得稀里哗啦的时候,当孩子们在地上坐了两个半小时,演讲也终于到了尾声。感谢一个有教育情怀的律师,是他独家赞助了这次演讲活动。但接下去的一幕,却让我们大跌眼镜。

    先是报告团随从让参加互动的家长去买邹教授的书和光盘,再就是宣布所有买光盘的家长,都可以获得价值480元的“某某美容院”的美容卡一张。一场道德的演讲,一场弘扬无私的道德教育,最终却以商业的私利收场,这是一种反讽,还是一种滑稽?

    当我们在感谢邹教授带来心灵风暴的同时,也一定要剔除内在的糟粕。但我们仍然感谢,不是感谢邹教授的精彩演讲,而是感谢他唤醒了我们内心中的某种沉睡,然后,深深思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某网友观点——

邹越《让生命充满爱》的视频在网上泛滥成灾,我觉得颇为不安。曾经写过一篇《是爱的教育还是愚人节的玩笑》,还原邹大师演讲的本来面目。我得承认邹大师这种传销式的煽情演讲很能打动那些最善良的人群,忽悠无数人掉泪,这一点是非常成功的。但一个谎话连篇的演讲,传销式的忽悠,把老师孩子当猴耍,我看不出有什么教育意义。
         很多人认为,即便是欺骗,也是善意的,也是为了教育孩子“爱父母”“爱老师”“爱祖国”,我不这么认为。利用爱来进行欺骗的人本身就是虚伪的,是无耻的。那些真实的“爱的故事”比比皆是,丝毫不用添油加醋,更无须凭空杜撰。“真实”才是教育的基础,如果我们利用孩子的单纯进行欺骗式“爱的教育”,这本身就是对孩子进行传销式的洗脑,与传销并无二致,无非并借此大肆敛财。     

        把“爱的教育”当成传销来赚钱,是可怕的,这是一种恐怖主义。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爱的教育还是愚人节的玩笑?

                                作者:知心大哥

    非常有幸地通过多媒体电教听了一场邹越大师的演讲---《让生命充满爱》。爱父母、爱老师、爱祖国……播撒爱的阳光,播种爱的种子。邹大师的演讲可谓气势磅礴,极具煽动性,现场的老师和孩子们被那些爱的故事感动得泪流满面,被大师的魔棒轻松击中心灵中最柔软之处而完全无法自控。

    看到这个“感人至深”的场面,我非但没掉一滴眼泪,脑海中反而浮现出八十年代气功大师带功报告的疯狂场景。无数现场观众在大师的“意念发功”下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大师如张果老下凡,“深厚”的功力让观众无法自控,进入癫狂的“自发动功”之中……《读者》杂志官方论坛,读者文章阅读交流——读者出版集团期刊论坛5 Q: l! L' B/ F. H  J. F. l9 I: c  z4 Q

    遍寻百度、谷歌,令我惊讶,邹大师场场爆满的演讲获得众口一词的称赞:“震撼人心”、“看一次流一次泪”、“强烈推荐”……全网找不到一篇质疑的文章。这不能不令人称奇,一个漏洞百出的演讲,一个个难以自圆其说的故事,怎么会有如此大的魔力?如果说孩子们没有鉴别能力,那么成千上万的老师们怎么会甘做道具,在大师的“导演”下犹如玩偶般被戏耍?
    大师那些“爱的故事”实在是经不起推敲和考证。“非洲国家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一个黑人孩子参加马拉松比赛,当他进入观众的视线,出现在赛场的大屏幕上,摔倒了又爬起来,爬起来又摔倒,留下了一路血迹,当最后撞线后他握到了那根线,就在他倒下的一瞬间,他对着他祖国的方向大声地喊着,祖国,妈妈,我到终点了。”非洲国家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1908年,南非的两名选手参加了比赛,那时候有大屏幕吗?邹老师一句话,电子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几十年。我搜遍非洲奥运史,也没发现哪位运动员冲过终点高喊“祖国,妈妈,我到终点了。”非但1908年没这事儿,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没听说过哪位非洲运动员撞线后迸发出这种爱国情怀。bbs.duzhe.com. D! p* b* L8 N% `& x
8 M8 m1 ]; @1 |! L2 C
    那个龙岩县第一个考上清华的大学生和捡破烂妈妈的故事赚取了无数人的眼泪,我无从考证它的真实性,但其中有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漏洞,让人怀疑这个故事完全是邹大师的杜撰。“儿子到北京上学了,她要给儿子去挣生活费,来到北京的街头,她找不到工作啊,最后无奈母亲做出最后选择,从此北京的街头垃圾桶旁就多了一个捡破烂的女人,每当看都有人丢垃圾时母亲像疯的一样冲过去,就这样每月给儿子生活费,并写信对儿子说,儿子读书身体要紧,要多吃点,母亲每月会给你寄生活费的。”我想问邹大师:“捡垃圾的母亲给读清华的儿子写的信,盖得是北京的邮戳还是龙岩的邮戳呢?读清华的儿子难道这点智商也没有吗?”文学论坛,文章阅读,情感文章,生活,人生,艺术,美文故事,散文欣赏,摄影,读书+ \3 z" `9 v# P1 Z: z- l4 U  \
《读者》杂志官方论坛 读者出版集团期刊论坛 原创纯文学论坛,优秀文章支付稿费,包含诗歌,小说,散文,杂文,随笔,学生作文,校园作品,笑话,幽默故事,精美图片,书评,音乐,摄影的综合性文学天地,《读者》为读者提供的网上家园!$ }- f# Z2 q/ d4 M+ Y4 C# J5 m. [
    《让生命充满爱》优酷视频有人留言认为邹大师在欺骗大家,回复者的一番话很有意思:“如果一些善意的谎言,由于你不愿被欺骗而不接受,那岂不是你的损失吗?如果所有励志的东西你都不喜欢,那不就是一个自以为聪明但内心麻木不仁的人吗?”我很想反问:“爱需要谎言才可以传播吗?励志需要洗脑吗?明知是谎言却心甘情愿接受难道不是麻木不仁吗?”《读者》杂志官方论坛,读者文章阅读交流——读者出版集团期刊论坛1 M& q4 b4 s+ H3 t. I0 T" l

    凤凰网9月23日报道:“语文教师挑错小学课文:爱迪生救母疑系杜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30课《爱迪生救妈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P137~139),虽然很感人,却在任何爱迪生的传记里都难以找到事实的根据,而且从医学上考究,当年也不可能做那么一个阑尾炎手术。”老师同时指出:“或许这些故事的本意是好的,但孩子们不需要善意的谎言。”
    “爱父母、爱老师、爱祖国”这个主题没有错,错得是你不应该拿起“爱心”的魔杖来诱发善良的老师和孩子们的“自发动功”。爱,首先要“真”,教育不需要欺骗,不需要以“爱”的名义搞传销,更不需要《让生命充满爱》这种愚人节式的玩笑。

发表于 2015-4-24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保持学校的纯洁性,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

发表于 2015-4-24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营山的某个高中,曾经有请一位很有名的大师来演讲,第一年,买书赚了好多钱,第二年来,演讲完了再买书,结果,估计路费都不够,所以,现在的孩子,他们接触的视野更宽阔,他们也会独立的判断一些事物,他们会有自己的世界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逆风飞扬@ 发表于 2015-4-24 08:49
营山的某个高中,曾经有请一位很有名的大师来演讲,第一年,买书赚了好多钱,第二年来,演讲完了再买书,结 ...

演讲内容还塞进去一些狭隘民族主义和传销洗脑内容。

这个商业模式和保健品营销卖给老年人一样的套路

所以上当的人还会以为演讲好得很

发表于 2015-4-27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高警惕,来了就打!
 楼主| 发表于 2015-4-27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伐 发表于 2015-4-27 09:29
提高警惕,来了就打!

还校园一个清净之地。

发表于 2015-4-28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什么人什么形式的演讲,只要对社会,对学生有一定的教益,也不能一概否定吧,现在学生和成年人一样,都有点信仰缺失,学点知识也未尝不可,何必视如洪水猛兽。

发表于 2015-4-28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中

发表于 2015-4-28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孤傲乄肩膀 发表于 2015-4-28 08:25
不管什么人什么形式的演讲,只要对社会,对学生有一定的教益,也不能一概否定吧,现在学生和成年人一样,都 ...

也不能说不健康,最多就是不完全健康,有些话还是有道理的,要不有句古话叫做:存在即合理。你认为呢?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12-12 13:07
邹越是个好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