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名小吃】蓬安米凉粉!
整理编译---川北耗子
米凉粉本是四川的一道平常小吃,但蓬州米凉粉却是相如故里蓬安的一大品牌,来到蓬安,人们定然要品尝品尝这里的米凉粉。 一根脐带连接母子,孩子是母亲心尖尖上的肉,孩子也是母亲智慧的源泉。很久很久以前,准格尔旗双山梁下七十岁的老母亲,顶着酷暑每天翻山越岭,给在山上攻读的儿子送饭。由于路途遥远,米饭常常成了凉饭。对儿子的深爱启迪了母亲的思维,为了让儿子吃得更舒服,母亲在“凉饭”的基础上,反复改进制作方法,制成米凉粉让儿子品尝。母子皆大欢喜,每天中午母亲都要给儿子送一碗米凉粉。邻居发现后,从此一传十,十传百,米凉粉就成为当地人家家户户盛夏驱热消暑的饮食了。到衣食无忧的今天,米凉粉以小吃的形式在民间随处可见。 蓬安人利用祖传秘方勤研细作,一代一代把这小吃做得风生水起。2002年,蓬州米凉粉曾获得“南充市首届美食文化艺术节”名特小吃银奖。在荣誉面前,智慧的蓬安人依然脚踏实地。精选籼米、洗淘浸泡、磨浆熬浆、冷却凝固、细细切条、配置佐料、添加辅料,每一步都来不得半点马虎。
、
漫步在蓬安街头,不时可见卖米凉粉的摊点或店面,土生土长的蓬安人隔三差五要去回味一下这舌尖上的美味。坐下来翘起二郎腿,优哉游哉地享受的,打包带走的。老板娘娴熟地放佐料,微笑询问每个顾客的需求。 外来观光旅游的、回乡探亲的人们也都慕名前去品尝品尝蓬州米凉粉。已到成都工作多年的同学回乡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吃米凉粉。刚到店门口,就吩咐店家来八碗红油米凉粉。我们睁大眼睛惊叹不已,他却轻描淡写地说:“以前,我在这里工作的时候,每次都会一口气吃六七碗。这么久没吃了,做梦都想吃,所以一定得过足瘾!”红亮红亮的辣椒油浇在白嫩白嫩的米凉粉上,青绿青绿的小葱点缀在红白之间,胃内的馋虫瞬间被勾得全身窜动。 一阵风卷残云,同学的米凉粉已所剩无几。同学一边吃一边怂恿我跟他一起分享,可惜我肠胃不好,没那么好的口福,但终禁不住诱惑,要了一碗清油米凉粉。绵软细嫩的米凉粉,脆生生的豆芽和大头萝卜粒,和着扑鼻的油香、佐料香,满口活色生香。吃完一碗,还坐在位置上久久回味,还想像小时候伸长舌头把粘在碗壁的油舔个一干二净。要是自己的肠胃好,就豪爽地摔一大张钞票,对着老板吼一嗓子:红油米凉粉五碗!嗨!想想那场面、那劲头多爽呀。 最美的风景在家乡,最甜的水在家乡,最香的食物在家乡。吃完米凉粉,步出小店许久,同学还在回头张望,还在啧啧赞叹:“没想到离开家乡这么多年,米凉粉吃起来还是我记忆中家乡的味道,还是那么巴适!不知这以后又什么时候才能吃到家乡的米凉粉?” 在市里上学的女儿也常常嘱咐我为她的同学捎带几碗蓬州米凉粉。乘公交,转火车,再赶公交,几碗米凉粉才送达女儿的学校。一群馋猫早守候在校门口,看到他们五花八门的吃相早已忍俊不禁。先吃完的还追着没吃完的同学,试图再抢夺一点米凉粉吃。上学的那些美好的青春时光似乎就在眼前,这些快乐的孩子们俨然我们的翻版,竟然也傻傻地看着他们痴痴地回想。 外地的文友来相如故里采风,吃了蓬州米凉粉回去后,很久也念念不忘。 小小的米凉粉联系着亲情、友情甚至爱情,为小城打开了一个大大的、通向外面世界的窗口,这是小城人民的骄傲。春天踏青、登山累了,乏了,来一碗蓬州米凉粉犒劳犒劳你的胃,也抚慰抚慰你的心灵吧!
整理编译---川北耗子
2015-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