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三角塘,纯属偶然,是陪友人参加老科协的文化名人编撰苍溪民间文化的审稿活动的。
三角塘于我,早有耳闻的是那民间流传多年的朱石匠打死杨贡爷的除暴安良史事和七仙姑与董永的凄美爱情故事传说。
“三角塘”在龙山、文昌之间的崇山峻岭中,它缘于此地三山鼎立,二水合一,形成一片三角形水域而得名。
百余年来,人们把“朱石匠打死杨贡爷”的除暴安良的故事摆得津津有味,至今还流传着打油诗:“好个三角塘,修桥又兴场。场还未兴起,猪(朱)儿拱死羊(杨)”。
那世人耳熟能详的《天仙配》中,七仙女为了董永不受伤害,在槐荫树上留下“来年春暖花开日,槐荫树下把子交,不怕天规重重活拆散,天上人间心一条”的誓言,带着无限悲愤的心情,返回天宫。在龙山,民间更有七仙女沐浴三角塘、母子相认的故事。
我想,“朱石匠打死杨贡爷”属史事,也许世人将另有评说;而七仙女沐浴三角塘、母子相认的传说,一如《白蛇传》中的《祭塔》一般,是淳朴善良的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一
让我震撼更深的则是那全国人大代表王仁俊办水电的故事。
在柏杨场从中巴上下来,换乘小车,在弯道重重的崇山峻岭中的通村水泥路上行驶近二十分钟,只觉得路已至尽头,一座索桥骇然在目,三角塘到了。
跨过晃悠悠的索桥,走进王仁俊的三层小洋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来访的各级领导和名人留下的字画,那浓郁的书香气息,难怪前来的老领导感慨,说是如一个村有这样的直几户人家,那才真是有文化的新农村呢。
站在阳台上观赏,只见弧形的拦河堤坝锁住两条汇涌的水流而形成高峡平湖。一湖清水,万顷碧波,波光粼粼。天上云霞,青山绿树倒映在水中,湖光山色充满诗情画意。
听王仁俊(应该叫王总)讲,三角塘电站始于七十年代中期(当时为龙山、鞍子、金斗、柏杨四乡合建,半途而废),完工于八十年代(八四年王仁俊承包修建电站),其间有申报建站的区县两级的重重阻力,有初期十万元开工的豪情壮志,更有91年特大洪水的毁灭性破坏的巨大困难。
如今,他自费修建起的三角塘电站,让四周山乡被颗颗明珠点缀出迷人的夜景。更将三角塘的水引到七八公里高的龙山场,办自来水厂,解决了集镇饮水之难。
三角塘电站有发电机组两台(装机容量260千瓦)年发电量120万千瓦、拦河大坝跨度82米、高18米民、平均宽度14.2米。
诚如王总所言,那电站、水厂令他终日“如履薄冰”,深感压力巨大。
二
现在来说《民间文艺》的审稿。
苍溪历史悠久,有着丰赡博厚的历史文化,蕴藏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笈迭。将其抢救、挖掘出来,使之传承,是老科协的领导及文化名人的心愿,也是功在千秋的善举。
与会的编辑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将编撰文集的指导思想统一为:取材为共和国立国前、苍溪民间娱乐活动的种类、突出本乡本土的特色。同时落实了责任编辑和出版时间等。
三
在热情的主人邀请下,我们乘摩托艇游览了三角塘的“小三峡”。
沿着叫“毛溪河”的河谷而上,时值初夏,下午4:00光景,艳阳高照,已有热的感觉了。可河面上清风徐来,水光潋滟,两岸青峰高耸,危崖突兀,松柏、灌木一派葱茏。寂静幽雅的环境,清冽、纯甜的空气,真有走进了三峡之感呢。
“五一”前造访三角塘,让我缅怀了劳动者创业的不易,更让人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劳动创造一切的神圣。
三角塘的蓝天碧水令我陶醉,我盼望老领导建议的“碧水山庄”能建成,更希望《梨乡文艺》能如期出版。
2015-4-28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