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64|评论: 0

中国股市到底何去何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7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4日,《人民日报》撰文《牛市也别忘风险》提示股市风险,此文在转载过程中被缩减篡改,演绎出多个版本。《人民日报》对过去两篇A股评论文章被部分媒体断章取义提出不满,并重申了文章所表达的观点:

《人民日报》观点重申:

本轮牛市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发展战略的宏观支撑以及经济改革所激发的动力。有舆论将中国经济的转型调整和中国股市对立起来,认为牛市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持,或者实体经济不好导致生产资金进入股市才造成牛市,这些观点也都是有待商榷的。从国际经验来看,资本市场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往往扮演重要作用,双方的关系并不对立。从国家战略出发,“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将使得中国蓝筹公司具备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中国蓝筹公司的估值尚存在提高的空间。而从国内实际情况出发,当前CPI稳定,货币政策具备适度宽松的条件。无论是从国家发展战略还是从国内经济运行情况考量,股市的长牛、慢牛都符合国家利益、产业利益、社会利益。而这样的牛市需要市场的支持,也需要信心的支持和舆论的呵护。

淘收益财迷吧观点认为,未来股市不会继续下跌,只是股市“牛市”会走得更慢更长。

《人民日报》在其重申观点中提到:“有舆论将中国经济的转型调整和中国股市对立起来,认为牛市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持,或者实体经济不好导致生产资金进入股市才造成牛市,这些观点也都是有待商榷的。”股市的涨跌与国家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政府口舌的官媒持此观点并不是空穴来风。

实际上,鉴于本轮牛市,最本质的推动力就在于政策环境的逐步趋暖。也可以这样认为,正因为中央前所未有地力挺股市,为中国股市的走牛创造了极佳的政策环境。

显然,中央选择在这个时候力挺牛市,确实有着诸多的考虑。

其一、在当下经济转型的敏感期内,拟开拓出一条新的增长渠道来助推经济的顺利转型,并以此逐步摆脱房地产业对经济的过度束缚。

其二、借助提振中国股市,达到提升股市投资吸引力的效果,最终增强股市的直接融资占比,从而减轻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渠道的社会融资压力。

其三、通过提振内地股市,并借助内地股市的推动力,来盘活香港股市,逐步实现两地市场“互联互通”的目标。与此同时,也为A股纳入MSCI增加更多的筹码。

其四、通过提振股市实现藏富于民的目的,最终改变以往通过发展房地产业而造富少数人的目的。

时隔近十个月,中国股市大幅上涨。中国股市得以激活,本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然而,在市场过度投机的氛围之下,股市的非理性上涨却让不少股民产生了快速致富的想法。对此,卖房炒股、借钱炒股等行为也开始频繁发生,而股民丧失理智去谋取股市的利润,也是一种极具风险的行为。显然,呼吁中国股市回归理性,让股市“疯牛”逐步过渡至股市“慢牛”是当下管理层急需反思的问题。

于是近段时期,无论是政策环境还是市场环境,都对中国股市的“疯牛”表现作出了一定的警示。

其中,以政策环境为例,先有证监会多次强调股市投资风险,后有部分官媒的理性发话,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股市的上涨节奏能够减缓一些,让中国股市回归至“慢牛”的局面。

与此同时,管理层也逐步叫停了券商伞形信托,直接倒逼部分银行停止了伞形信托配资业务,加快了股市去杠杆化的进程。

除此以外,对于不少券商,尤其是知名券商而言,它们对管理层去杠杆化的动作表现得更为灵敏。其中,不少券商纷纷上调了两融保证金比例,以应对接下来的去杠杆化压力。

财迷吧观点:无论是证监会的发话,还是官媒对股市提示风险的行为,其本质目的就是为了减缓股市过快上涨的节奏,让中国股市的牛市走得更慢更长。未来股市长期依然看涨。但作为投资人,如果想通过股市快速获利显然不符合国家政策的调控目标。这也是当前投资者缺乏科学理财观念的具体表现。证监会等机构对盲目入市者的风险提示犹如隔靴搔痒,投资人应该合理规划投资渠道,将稳健作为理财的第一目标。其实除了股市还有像红玲创投、淘收益、陆金所等互联网理财平台。多样化的投资才能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