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 星期五
农历 三月二十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一颗悲伤的心,却能和欢乐的心同唱欢乐的歌,这是何等高贵!”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位母亲的真实故事。她早早失去丈夫,现在又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但她在处理儿子后事时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心灵足以令每个人都震撼。本周日就是母亲节了,借此故事,向全天下所有伟大的母亲们致敬!
===================================
(NO.1)从湖南安化县到大连,将近三千公里路,罗瑛坐了两天一夜的车。本来,大连方面让她坐飞机,可一听价钱她就放弃了。沿着儿子韩湘上学的路,罗瑛东问西打听,总算上对了车。
坐在座位上,罗瑛的眼泪就掉了下来。她的韩湘从穷乡僻壤走出去,真是太不容易了。
两年前,乡亲们在村口敲锣打鼓给韩湘送行:“好好读书,将来接你妈去城里享福。你妈一个人把你拉扯大,不容易。”
两年后,乡亲们在村口含着眼泪给罗瑛送行:“一定不能放过那个撞人的司机,他把你们家毁了!”
乡亲和亲戚有要陪罗瑛去大连的,可她拒绝了。她怕人一多,她的心就乱了。
===================================
(NO.2)到了大连,韩湘的老师、同学,还有公交集团的领导及肇事司机小傅都来接她。他们为罗瑛安排了宾馆,可罗瑛却要求去司机小傅家看看,让其他人先回。
对于罗瑛的要求,大家唯一能做的就是满足。集团领导对小傅说:“不管人家怎么闹,你都受着。人家唯一的儿子没了,怎么闹都不为过。”
罗瑛去了小傅家。五十平方不到的房子,住着小傅的父母和小傅一家三口,孩子刚上幼儿园。就在小傅的媳妇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时,罗瑛说:“你们城里人住的地方也太挤了吧。”
罗瑛的话让小傅媳妇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她借机诉苦:“从结婚就和老人住一起。都是普通工人,一平方一万多的房价,不吃不喝两辈子也买不起。”
罗瑛惊呆了:“一万一平方,就这跟鸽子笼似的?”
小傅媳妇说:“可不是。小傅工资两千不到,一个月只休三天,没日没夜地跑,跑的多就多赚点,跑的少就少赚点。从当公交车司机那天起,就从没睡到自然醒,生生落下个神经衰弱的毛病。这些年,他也没跟家人过过一个团圆的节日。现在可好,又出了这么大的事故……”
小傅媳妇放声大哭起来。罗瑛见状,赶紧对小傅媳妇说:“姑娘,大妈想在你们家吃顿饭。”
小傅媳妇赶紧擦干泪,忙不迭地让小傅出去买菜。可罗瑛坚决不同意,她说:“家里有啥就吃啥。”
吃完饭,罗瑛要去韩湘的学校看看。从进门到走,关于韩湘的死,罗瑛一个字都没提。
===================================
(NO.3)韩湘的同学领着罗瑛,把韩湘生前上课的教室、睡过的寝室等有过韩湘足迹的地方都走了个遍。校方为罗瑛组织了强大的律师团,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严惩肇事司机,二是最大限度争取经济赔偿。
罗瑛没见律师团,只把韩湘的系主任叫来,跟他说:“韩湘给你们添麻烦了。我还得继续麻烦下,帮忙把韩湘的尸体火化了。再派一个和韩湘关系好的同学,领着我和韩湘把他没去过的地方都转转。其余的事,我自己来解决,不能再给你们添麻烦了,也不能再让孩子们为韩湘耽误学习。”
系主任还想说什么,罗瑛说:“韩湘昨晚托梦给我了,孩子就是这么说的,咱们听他的吧。”
罗瑛把韩湘的骨灰盒装在背包里,像抱着婴儿,把大连走了一遍。
一天下来,罗瑛一滴泪都没掉,她说:“韩湘四岁没了爸爸,从那时开始,我就没在韩湘面前掉过眼泪。孩子看见妈妈哭,那心得多痛……”
===================================
(NO.4)第二天,罗瑛一个人去了公交车集团。对于她的到来,集团做好了各种准备。他们已经将公司按交通伤亡惯例赔偿的钱以及肇事司机个人应赔付的钱装在了信封里。家属能接受就接受,接受不了那就走法律程序。
为了不使气氛太激烈,集团领导没让小傅露面,几个长官带着律师来见罗瑛。领导们做好了罗瑛痛不欲生、哭天抢地的准备--但罗瑛的表现却意外平静。
罗瑛和集团领导的见面没超过十分钟,掐头去尾,真正的对话不过五分钟。罗瑛说:“我请求你们两件事。第一件,别处分小傅司机;第二件,小傅司机睡眠不好,帮我转告他个偏方--十粒去核的红枣,拌上盐、油、姜煮熟,早晚热着吃,吃一个月左右,肯定管用。”
集团领导一时反应不过来,罗瑛顿了顿,说:“韩湘给你们添麻烦了。”
集团领导非要塞给她钱,她不肯收:“这钱我没法花。把小傅司机的那份儿还给他,其余的给司机们吧。城里车水马龙的,行人不容易,开车的也不容易。”
===================================
(NO.5)罗瑛走了,比来时多了一件东西--韩湘的骨灰。她小心地把韩湘抱在怀里,看上去像一尊雕塑。
公交车集团上上下下全震惊了。不久,集团出资,买了整整两卡车米、面、油向高明村进发。尽管走之前,他们知道那是湖南一个偏远的农村,可到了之后,还是被真实的贫穷惊呆了--破败的房屋与校舍,孩子们连火腿都没见过;罗瑛家的房屋由几根柱子支着,摇摇欲倒。
罗瑛带着公交车集团的人,挨家挨户送米送面送油。她说:“你们看,我说得没错吧,这些人的心眼儿好着呢。”
时至今日,那场车祸已经过去几年了,但依然有人络绎不绝来到高明村。他们不光去看望年岁渐长的罗瑛,也为那个村庄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投资、修路、建新校舍……
韩湘是寡妇罗瑛这辈子最大的骄傲!但正是这位母亲的放弃,让一个悲剧有了昂扬的走向,有了最出人意料的后来!
看完这个故事,如果你想对这位妈妈说点什么,或者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点什么,欢迎戳链接跟帖回复:
http://m.mala.cn/visb9495,用文字表达你的敬意!
>>订阅方式:中国移动手机用户编辑短信XLJT发到10658000可订阅本报,每周一、三、五中午12:00发刊。如果你对我们的报纸有任何建议或意见,可跟帖
http://m.mala.cn/pbqi8220 告诉我们,谢谢!
责编:小楼 编辑: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