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关于土家人和他们的酒
当历史成为过去,遗留下来的,往往是精神。
2000多年前,巴国消失在秦军的铮铮铁蹄下。而巴人,却在这片土地上,与其他土著先民一起,胼手胝足,筚路蓝缕,从采集渔猎到开垦土地、种植林木、建造房屋、战胜各种自然灾害、饱经战争与动乱,顽强地生存繁衍,形成了今天的土家族。 听说,宣汉是四川省唯一的土家族民族乡所在地,拥有龙泉、渡口、三墩、漆树四个民族乡,共有土家族人口近46000人。
岁月无声,世事轮回,远古巴人的巢穴岩洞,已演变成土家人的干栏之居;远古巴人的震天战鼓,已化作土家人的薅秧锣鼓;远古巴人的激情乐舞,已演化成土家人的摆手踏歌……唯一不变的是酒,以及对酒的那份深情厚爱。
土家人善酿,不仅仅是流淌于身的文化使然。据考证,所酿土酒,其酒曲或世代相传,或专门配制,加入的中草药常常有上百种之多,对身体极有好处。宣汉土家族所居住的百里峡,原本就是个天然的药库,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让他们很容易找到独特的酿酒材料,更何况,他们还拥有水质堪比“矿泉”的水源,因此,他们所酿之酒,虽非系出名门,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当魏晋时期,中原的文人雅士还执着于“一杯浊酒喜相逢”之时,巴人先于中原地区几百年发明的“清蒸清烧法”,就使其所酿之酒的口味和甘醇,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史书《水经·江水注》有载:“江水又迳鱼腹县(巴国遗郡古称)之故陵……江之左岸有巴乡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
巴人善酿清酒,表明其酿酒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便是巴人村苦荞酒的由来。
客人来了,请他直接用竹管、麦秆插入酒坛饮用,叫做“开坛”。其他人紧随其后,边饮边加开水,味淡而止,这就是土家人的“咂酒”。主客双方边饮边聊,或歌舞说笑,气氛融洽热烈,正所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我去宣汉的时候,有幸尝了一杯现在的巴人酒,清香扑鼻,一口下去很温暖,感觉自己也融进了当初那种征战沙场的画面……
去的时候拍了一些照片,能感受到他们的生活方式,很有一种探秘的感觉,但因为待的时间较短,很多图片是当时听说了回来在百度找的,还有请朋友从当地传过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