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21|评论: 4

[泸州杂谈] 也谈读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1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读到一位相当有远见卓识的父亲给刚满18岁的儿子的一封信,希望自己的儿子在30岁以前读三四十部文学名著。在“读书无用论”影响相当严重的今天,多数成年人好像都不注意读书了,能有这样远见卓识,是很值得当下的成年人学习的。但是读什么样的书,从书中获取什么,怎么读书,这几个问题是很值得思考的。
读点书将来有用。被誉为中国阅读学八大流派之一派的创始人李德成先生1998年寒假到我家里,看到我在读一些“无用之书”,曾对我说:“大家都不愿意读书的时候,读点书将来有用。”每每见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我就会感激这句话给我带来的利润。“腹有诗书气自华”,马克思如果没有“书”的储备,能够写出《资本论》吗?曹雪芹没有读书,能有《红楼梦》吗?莫言没有对社会全面的认识、语言表达的功底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这些事实的精要概括。
书不在读得多,而在读得精。浩如烟海的书的世界里,选择读什么书,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尤其重要。一个人终其一身如何做人是最最重要的,其他的似乎都显得那么渺小。所以在年幼一些的时候,比如初高中阶段,不妨读读被奉为我们的民族文化瑰宝的儒家经典,比如《论语》就该认真的读读,从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论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学习处世之道、交友之道、心灵之道、君子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又如:《大学》、《中庸》也该仔细读读,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读好它,把握好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精魂,对于我们如何坚实地迈开下一步非常重要。如何从我们民族文化经典里学习做人的道理应该贯穿一个人发展过程的始终。再如:近代作家中鲁迅先生的文章也该精心的读读,从中学习鲁迅先生的精神,学习他嫉恶如仇,同情弱小者,为受苦大众奔走呼告的精神。北京大学文学院孔庆东教授认为“鲁迅是语文的金钥匙”,认为“如果把鲁迅这把金钥匙掌握好,对于学习其他现代文、文言文,都能够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带动语文教学整体前进,更重要的是还能完善学生的品格,可谓功莫大焉。”对于各国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也是应该认真读读的,不要泛泛的读,对一个流派,读读它的代表性作品一两部就够了,要从这些代表作品中学习所表达的精魂、精髓、精思,学习它的表达风格、表达手法、表达技巧,学习它所揭示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气魄。当一个人的人生进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比如:大学阶段,一定要依据自己的人生目标有选择地读书。阅读自己确定的发展方向领域的精华著作尤其重要,要把握这些精华的基本知识系统的精魂,要围绕一个核心化为自己的知识,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同时相邻领域的精华著作,也要认真地读读,从中获取相关的认识,拓展自己的认知系统。对于其他领域的精华著作也要有选择的读一些,也是很有用的,从获取思维的突破,用以深化自己的知识系统。要把所读到的东西联系起来思考,重点在于汲取思维的要领,把知识化为自己知识系统的一部分,这一点对一个人的发展尤其重要。
培养读书兴趣尤其重要。凡是在某方面取得较大成就者无一不是喜欢读书的,并且把读书作为平时的爱好的。翻开世界历史,只要去探寻,就会发现这一规律。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提倡“读无用之书”,随便翻翻式的阅读。一个人在没有在某方面产生极大兴趣的时候,没有专注的读书志趣的时候,没有拥有自己的某方面核心爱好的时候,不要刻意地为了某个目的去读某方面的书,特别是含有较高的理论深度的文章,那样只能给自己的读书道路上设立绊脚石,而这个阶段随便翻番式的阅读,对于培养读书兴趣是相当有利的。随便翻翻式的阅读,不在获得某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在扩大知识面,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阅读兴趣。一日都不懈怠的长期坚持这样的读书方式,对于培养阅读志趣,培养阅读爱好一定是功不可没的。当养成了一日不读书心里就不舒服的阅读习惯之后,逐步转向读专业书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自然再难读的专业书籍读起来就会容易了。
读书重在讲究方法。读书的方法很多,比如勾画注记,精读法、略读法等等,但是根本的是把所读之书的精髓化为自己的东西,化为自己知识系统的一部分,要联系性地阅读,把所读到的东西与已有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发现其纵向上和横向上的规律性联系,发现其中可以发展的空间,发现其中的未知领域,进而去认识、去探究,去解决。所以读书的时候,做批注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当读书时与知识系统联系比较之后有所悟,马上把它记录在书的相应位置,并把它记录在专门的笔记本上,对于自己的专业发展是相当有利的。自己日后把这些思考的精华,串联起来,就会有更全面、更独到、更深刻的认识。读书还要能够读出作者的思维方式,当读到某个东西,我们要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看看作者当时是如何思想的,学习作者的思维方式、思维技巧尤其重要。听别人讲话是用耳的阅读,学习别人是如何思想的,学习别人说话的思路,把说话人所讲的内容与自己的知识系统联系后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之后再记录下来,为自己的发展提供素材。
读书要形成核心的知识系统。当养成了阅读习惯之后,就应该为了某个发展方向,有选择地读书。选择自己确立的发展领域的精华著作去读,把它化为自己的知识系统的一部分,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选择与发展领域有关领域的精华著作去读,发现其规律性联系,拓宽自己的知识系统。选择与发展领域似乎无关的领域的精华著作来读,把这些知识与已有知识嫁接起来思考,认识自己知识系统的不足,拓宽自己思维的长度、宽度、高度,提高自己思维的敏锐性、深刻性、系统性,发展自己知识系统的长宽高,开拓思维的空间,建立全方位的知识系统。这样才可以发现新认识,结出新成果,获得新规律。
读书贵在运用。运用的着眼点应该是把所读之书,放在实践中去再认识、再探索、再创造。把书中的知识化为自己的知识系统的一部分之后,要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新规律、新观点。《新约·马太福音》第九章,耶稣说:“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皮袋就裂开,酒漏出来,连皮袋也坏了。唯独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样就都保全了。”这就是古人所强调的“旧瓶装新酒”的来历。“旧瓶装新酒”意为新原理与旧形式格格不入,应用新形式表现新原理。“五四”以来,反其意而用之,比喻用旧的形式表现新的内容。我们读书也唯有如此,才会有新的发现。运用的关键在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事物的本质的规律性联系。唯有抓住联系点、根本点、关键点,再认识、再探索,才可能有再创造。这一点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运用的突破口是找联系,找准了事物的本质的规律性联系,才可能有新发现,才可能产生新认识,才会创造新规律。运用的根本是交流,要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运用前人的思路、思维、方法的“瓶子”装上自己的新发现、新认识、新规律的“酒”,更要用拓展了新思路、新思维、新方法的新“瓶子”装上自己的新发现、新认识、新规律的“酒”。大概探索是从模仿开始的,逐渐的才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新东西。
总之,读书大有用处,要有选择地读,要培养读书兴趣,读书要得法,要把所读之书化为自己的知识,要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创造新规律。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5-5-12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时有空我就看看

发表于 2015-5-12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目送还不错{:5_16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2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贵在坚持。

发表于 2015-5-13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爱读书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