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98|评论: 2

[川剧知识] 【荐文】川剧盖板技艺后继乏人 传承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中国戏剧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2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川剧盖板技艺后继乏人
  •             传承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

                             2015-05-11 中国戏剧网


老人坚守过去

     上世纪80年代初,电视机还很少,在村里演出川剧 ,人们抢购门票。演出时,连山坡上都站满了观众;他创作现代川剧《三百三》上演后,在南部县内引起轰动。

现在

     现在只有傅学信还在家里拉盖板子过瘾。拉完后,他孤独地抱着自己盖板胡琴;如果看见哪儿有业余川剧团演出时,就自带盖板上场为观众免费伴奏。

人物素描

     傅学信,南充南部人,76岁。11 岁,他不慎摔伤左腿,落下终身残疾。13岁时,傅学信自学小提琴等,并登台演出。15 岁那年,傅学信加入南部县川剧团,学拉盖板。20 岁,成为南部县川剧团首席琴师兼乐队队长。1993 年,他伴奏《智斗》到成都比赛荣获二等奖。他同南充市川剧团的彭涓、赵斌并称为“川东北盖板三雄”。
     川剧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弹戏,即乱弹,又称“盖板子”、“川梆子”,因用盖板胡琴为主奏乐器和以梆子击节而得名。川东北盖板子拉得最好的有3人,俗称“川东北盖板三雄”。如今三雄中,一人驾鹤西去,一人早已金盆洗手,唯有南充市南部县川剧艺术家傅学信苦撑苦熬。由于川剧演出市场不景气,傅学信只有在家里拉盖板子过瘾,心里倍感落寞。近段时间里,76岁的傅学信时常在家抱着盖板胡琴,回忆过去“盖板琴声绕梁,剧场掌声雷动”幸福时光。

他的选择  坚持学拉盖板手掌磨出死茧

     傅学信出生在南部县城一个音乐家庭。11岁,他不慎摔伤左腿,落下终身残疾。当时,傅学信觉得世界一片黑暗,用听音乐的方式来打发苦闷的时光。
     13岁时,傅学信自学小提琴等。他学习刻苦,悟性很高、进步很快,不久便加入南部县民兵文工团,并登台演出。
     15岁那年,傅学信加入南部县川剧团。在团里,他看到师傅杨林拉一种乐器时,手指戴着铁指套,而拉出的音色厚重,穿透力强。“拉小提琴、胡琴,都不戴铁指套,拉这个东西,为何要戴铁指套?”傅学信顿时来了兴趣。杨林说,这是盖板胡琴,拉盖板胡琴,手指戴着铁指套,音色才优美、泼辣、响亮,“但是,盖板很难学,又极易伤手。”
     傅学信拗着师傅,一定要学盖板。于是,傅学信又成为杨林的“盖板弟子”。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傅学信每天凌晨4时起床,带上盖板到嘉陵江边对水而练。“盖板讲究神韵,为了练习手风,我就将四个铜元塞在手心里练习拉盖板,久而久之手掌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傅学信说,冬天最辛苦,盖板弦线比较粗,极容易伤手,练习时,必须戴上特制铁指套,练到天亮时,手红肿了,铁指套难以取下。
     功夫不负有心人。5年后,傅学信拉盖板能够得心应手了,他成为南部县川剧团首席琴师兼乐队队长。
     此后,傅学信奔走在南部城乡,为大家表演。上世纪80年代初,电视机还很少,在村里演出川剧 ,人们抢购门票。演出时,连山坡上都站满了观众。

他的成就  演出观众爆棚斩获各类大奖

     一次,傅学信随剧团到万年镇演出,途中下起大雨。由于他腿脚不便。剧团其他演员劝傅学信打道回府,但傅学信坚持走完了30多公里的山路,到达目的地……那一晚,观众掌声不断,十分热情,这让他记忆犹新。
     改革开发之后,傅学信在川剧的艺术王国里继续驰骋。收获了许多大奖。1980年,傅学信创作现代川剧《三百三》上演后,在南部县内引起轰动,四川电视台还到现场录制了节目。1993年,他伴奏《智斗》到成都比赛荣获二等奖。
     “我艺术生命永远年轻,,永远都有创作的冲动。”傅学信说。
     去年9月,傅学信前往南部县特殊教育学校演出,纯真的聋哑儿童激发了他的灵感。他3天未合眼,传至川剧曲谱《心的律动》,在四川省首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上,《心的律动》获得金奖。
     退休后,傅学信仍然不甘寂寞,组建了南部业余民乐团,创作改编了《龙飞凤舞》《桃花春》《人间好》等川剧,他吹拉弹唱,如痴如醉。从13岁登台演出到现在,傅学信已经累计演出上万场。傅学信成为了川北著名琴师兼作曲家,同时成为四川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同时,他同南充市川剧团的彭涓、赵斌并称为“川东北盖板三雄”。
     省、市政府高度评价傅学信的艺术人生。省政府还向他颁发过“为繁荣文艺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荣誉证书》”。
     然而,现在川剧演出市场不景气,南部川剧团解散了,川剧盖板子似乎没有用武之地。傅学信只有在家里拉盖板子过瘾,心里倍感落寞。

他的担忧  年纪越来越大盖板难找传人

     傅学信的儿子,原来跟着他学习拉盖板子,还比较有潜力。但由于拉盖板子维持不了生计,傅学信的儿子只好改行,在南部县城开了一家米粉店。 傅学信以前还带了很多学习盖板的学生,后来由于工作或家庭方面的原因,学生便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其中一个叫王波的学生,经过悉心指导,能够融会贯通。但王波考虑工作和生活上的原因后,没在这方面发展了。
     傅学信分析,川剧盖板子传承乏人的原因有:盖板对演奏技法要求就高,很难学好;川剧演出市场不景气。“现在川剧演出很少,弹戏演奏也在相应减少,并且现在弹戏的演奏大都使用胡琴伴奏,而用盖板更是少之又少。”说道盖板的现状,傅学信心里不禁叹息。
     据悉,“川东北盖板三雄”中,彭涓已经仙逝,赵斌早已金盆洗手。现在只有傅学信还在家里拉盖板子过瘾。拉完后,他孤独的抱着自己盖板胡琴,回忆过去“盖板琴声绕梁,剧场掌声雷动”幸福时光。
     “没有观众,不能让大家见识盖板演奏,在家里拉盖板子哪里能过足瘾呢?”所以,傅学信看见哪儿有业余川剧团演出时,就自带盖板上场为观众免费伴奏。
     “现在我年纪大了,但一直没有找到传承人,盖板在我们这一代失传的话,我愧对先师和祖先呀……我现在耳聪目明。指法灵活,谁要学盖板,我定全力传授!”傅学信说,盖板琴毕竟是川剧艺术中的“瑰宝”,如果失传,对川剧来说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损失。

知道一下  盖板,川剧主奏乐器

     盖板琴从清朝光绪年间,传承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是川剧中弹戏的主奏乐器。因用木板制作而成,形似板胡但又比板胡大,故称盖板琴。
     盖板琴,钢弦较粗,演奏时需用钢套戴在手指上,否则会伤手指,盖板琴音色厚重,泼辣响亮,穿透力强,川剧弹戏演奏中,能起到使剧情高潮不断,气氛恢弘,能有效抓住观众的视觉感。
     川剧弹戏,是用盖板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演唱的一种戏曲声腔。它源自陕西秦腔,属梆子系统,因此又有“川梆子”之称。弹戏,虽源于秦腔,但它同四川的地方语言结合,并受四川锣鼓和民间音乐的影响,经过长期衍变,它无论曲调、唱法以及唱腔结构都与秦腔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四川地方色彩。

                                                                                                                           华西城市读本实习记者任星旗 摄影报道


傅学信(前排右二)同现代川剧《三百三》乐队队员合影。


傅学信在家里拉盖板,如痴如醉。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盖板技艺后继乏人七旬艺人苦招徒弟”后续



华西城市读本讯(实习记者

任星旗)川剧中的盖板琴后继乏人,“川东北盖板三雄”中,一人驾鹤西去,一人早已金盆洗手,唯有南充市南部县76岁的艺术家傅学信仍在苦撑苦熬(本报11日报道)。盖板面临的境况,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昨日上午,南部县文广局、县文化馆负责人研究决定:将盖板琴纳入县级非遗进行申报、保护。下午,县文化馆填好申遗登记表,正式启动申遗程序。

“盖板琴是川剧中占主导地位的乐器,不能让它在我们手中消失。留住传统文化、留住巴蜀文化的根,时不我待。”昨日,南充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唐图奎、顺庆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先明,对傅学信、对盖板琴进行专门调研后这样认为。就盖板琴的传承,昨日上午,南部县文广局副局长梅丁元、南部文化馆馆长邓太忠讨论决定,把盖板琴列入南部县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随后,邓太忠又与傅学信一起,商量盖板琴的保护事宜。昨日下午,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填写了申遗登记表,登记表上显示:盖板琴传承人为傅学信。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css13/img/end_news.png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发表于 2015-5-13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163643nzjn0jjvvjzvavaq[1].jpg 070145r224b7ddz28fb36f[1].gif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