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多有过睡不着觉的经历,睡不着就是“失眠”。但是只有“失眠”持续两周或更长的时间后,才称得上是一种病症,也就是“失眠症”。然而,现实中大多数人并不是失眠,只是想睡却没有时间、舒适的环境等条件,导致睡眠不足——不是“睡不着”,而是“没得睡”,这种情况又叫做“睡眠剥夺”。 失眠的危害——“失眠”没那么简单 我们究竟需要多长时间睡眠? 先让我们看个实验,美国睡眠研究专家将受试者分成三个不同小组:4小时睡眠组,6小时睡眠组,和8小时睡眠组,实验的内容是让他们完成精神运动警觉任务(the psychomotor vigilance task, PVT)——在10分钟的测试时间里,受试者坐在电脑屏幕前,看到随机闪现的数字时必须马上按下空格键。如果谁反应哪怕迟滞了半秒钟,即表示受试者已进入嗜睡状态。 在14天的实验中,8小时睡眠的受试者几乎没有出现任何注意分散、认知能力下降的现象,而4与6小时组的受试者,实验结果几乎逐日下降,4小时组的受试者情况最糟。在实验第6天时,6小时组中有1/4 的人在电脑前“睡着了”。而在研究的尾声,他们注意力分散的现象是第一天的5倍。 在有关记忆的测试中,6小时组成员的表现在两周中也持续下降。两星期结束后,他们精神受损程度与研究者之前做过的,被连续剥夺24小时睡眠的受试者差不多,其认知能力的下降等同于醉酒者。 这项实验也影响了我们原先对于睡眠的认识。原先认为普通人的睡眠时间为6到8小时,但事实是绝大多数人只睡6小时完全不够。 实验也表明,长期睡眠不足对精神和大脑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不管是失眠还是睡眠剥夺。研究表示,长期睡眠不足,不是一天两天补得回来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困了就睡,不困就不睡,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是避免失眠的一个好方法。 为什么有的人更容易失眠? 很多人都会在兴奋或忧虑的时候睡不着觉,这本是很正常的事,但对于一些敏感的人来说,一般人不会太在意的事,对他们来说会被“放大”。比如正常人都可以忍受的钟表走动的声音,几个房间外水龙头滴水的声音,对他们来说就变成了噪音。 即使面对相同的工作压力和睡眠时间,有些人可以调节得很好,见缝插针,倒下就睡;而另一些人就算是躺在舒适的大床上也辗转难眠,这除了遗传因素,心理和性格原因占了主导。 除了工作压力,失恋也是引起失眠的一个常见原因,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失恋不过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出现失恋——失眠——抑郁这种演变的还是在少数,而造成的“失眠了怎么办”就更需要心理疏导外加舒适的环境辅助,而不是仅仅治疗失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