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毕业,化学博士们自建的微信群也愈发热闹起来,讨论的核心话题便是找工作。这些站在国内教育链顶端、经历至少21年寒窗苦读的天之骄子们谈起就业话题来,最常见的表情竟然是“叹气”。记者采访中发现,高校岗位受海归博士争抢、企业缩招、性别和专业导致的工作差异以及毕业时面临的家庭安顿等,都是造成化学博士们“叹气”的主要原因。
象牙塔
有人逃离 有人追寻
“进高校难啊!我早不想这条路了。”天津南开大学化学博士蒋瑞辰(化名)告诉记者,虽然大家普遍认为博士毕业最对口的就是高校,但自己的同学中大部分都去企业了,因为国内好一点的高校基本都要求海外经历,国内博士经常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而且现在高校普遍面临编制饱和的问题,用人需求减少,像是南开化学院一年就有150多博士毕业,国内类似水平的高校还有好几所,毕业人数远远超过岗位需求。
与蒋瑞辰不同,北京大学化学博士逸凡(化名)是打定主意要进高校的。为了能去一个理想的学校,到海外做几期博士后就成了逸凡的“必选题”。但这几年,随着美国、欧洲等经济下行,化学博士越来越难申请,“大家都说将来要挣钱开实验室还是要回国来,因为国外‘太穷了’”。国外目标高校科研经费有限、导师囊中羞涩,招起学生来自然不那么大方。现在已经是5月中旬了,逸凡依然在等待海外offer。
面对高校,化学博士的感情是复杂的。有人因为难进而另辟途径,有人把它当成毕生理想去追求,还有的则一心想逃离。北京某顶尖高校的化学博士董杰(化名)已经被青岛一所高校和杭州的一个研究院所同时意向录用,但他却没那么高兴,四五年的实验室生活已经消耗掉他对学术的热爱,逃离实验室的想法让他手里的两个offer变得有些尴尬。“读博到目前为止是四年半了,这几年我每天早上8点到实验室,晚上10点后才离开,每周至少六天。有时候还要连夜做实验,几十个小时不离开实验室。来北京这么多年了,我还没去过故宫、天安门和长城!压力太大!”蒋瑞辰也表示,现在高校对发表论文的要求越来越高,科研岗位的工作强度一点不比企业小,待遇却没企业优厚,如果没有对学术的热爱,很难坚持下去。
大企业
岗位减少 面试堪比国考
在找工作之前,“老板”提醒蒋瑞辰要有所挑选。但蒋瑞辰根本不敢这样做,学校就业处年前曾给大家开过一次会,全院150多个博士,往年都该签了个八九不离十了,但今年还有约三分之一没签呢。他数了数同学们找工作的情况,大部分都去了企业,虽说最后总能找到一个下家,但很难称得上满意,尤其是跟前几年比,结果显得尤其糟糕。
蒋瑞辰关注了所有感兴趣的公司,来一个就去面一下。但他发现,今年好多药企、合成公司等“需求大户”都缩招了,平均一个公司也就招聘一两个博士,而等着投简历的却有七八十人。“前一段时间中石油来招人,场面堪比国考!虽然只招聘2个博士,但报名的就有300多,进了面试之后是1比8的筛选比例!”而同样的岗位搁在两年前,问几个问题差不多就要了。
大企业缩招,小企业则缺乏吸引力。董杰告诉记者,小的化工企业虽然薪水也不低,但往往条件不够完善,好多刚刚成立,发展空间有限,让大家难以接受。
而且,同为化学博士,不同方向、不同性别的就业情况也不均衡。例如,无机化学的博士企业基本不需要,有的博士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只能以延期毕业一年的方式保留应届生身份,再找一年。蒋瑞辰隔壁一个学无机化学的女生就是这样的情况,到现在一个offer都没有,全院80多个女博士,定工作的也就十几个。
更让女博士们无法接受的是,出于稳定人心的考虑,一些牛气的大型药企会帮男博士的女朋友解决工作,但却要求女生不能是博士,要是硕士或本科才行,因为这样企业付出的成本会小一些。
理想与现实
该何去何从
博士毕业与本科、硕士毕业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年龄。按照正常上学时间计算,博士毕业时一般都要28岁以上,三十多属于正常,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但持续多年的学习生涯,让博士毕业生们或者依然单身,面临家人压力,或者面临工作、出国的选择,容易造成两地分居。年近而立,免不了会心慌。
为此,董杰就没少挨父母唠叨,眼看着同龄的纷纷踏入婚姻殿堂,有的孩子都好几岁了,老人非常着急。逸凡则是为了发表足量的优秀论文,计划在海外做四年的博士后,现在他一边要担心着博士后的申请,一边还要面临与女友分开的挑战,因为女友申到了英国的硕士。
同时,化学实验室里的环境也让一些进入婚育年龄的女孩担心,记者曾经去过逸凡的实验室,一进去就有一股刺鼻的气味,正在做实验的逸凡只是平淡地回了句,“这种味道是丙酮的,微毒,每天都是这样,早已经习惯了”。博士们常说一句略显夸张的调侃,叫“一入化学深似海,从此健康是路人”。
最后,蒋瑞辰选择了一家大型药企,董杰还在犹豫要不要去“支援西部”,在某国家重点企业工作,只是岗位与化学没有关系。董杰感叹“回想上学时候熬夜举着手电筒写实验报告,八九年都熬过来了,学的知识却都成了敲门砖,敲开门就用不上了。”
从大学开始算起,董杰已经为化学投入了9年时光,而这几乎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日子。董杰心里有个疑问,如果早知道不喜欢学术,还会不会选择读博?(孙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