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679|评论: 15

[生活资讯] 怀念恩师胡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4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怀念恩师胡立
聿庐主人口述/残荷雨整理

       聿庐主人是石羊场的“土著”,早年客寓他乡,奔走谋生,晚年落叶归根,还乡养老。每日足不出户,以书画自娱。因同在古城,又是石羊街坊,相处不久,遂成忘年之交,过从甚密。我家就在蒲阳河边,无论炎夏寒冬,隔三差五,二人即在河边柳下,品茗聊天。江水涛涛,凉风徐徐,一杯清茶,两张贫嘴,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无所不聊,无话不说。
       一日,偶然聊起书画,很快牵出大风堂传人,古堰市书画界名人胡立。聿庐主人忽然黯然不语,低头良久,继而抬头叹息,说道:那是我的恩师啊!可惜他老人家已经走了十多年了。有句俗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在世时,没有学得老师一技一能;老师走时,没有看上一眼,实乃终生憾事啊。于是,聿庐主人从头叙说起他师从胡立学画的前前后后。言辞恳切,故事动人。茶尽人散,思绪依然。是夜,追忆再三,将聿庐主人所讲,尽我可能,详实记录下来。下面是聿庐主人的讲述。


       恩师胡立(字梦痕,号望之)也是灌县石羊镇人,原来家住在石羊场钟鼓楼(早已拆毁)附近。记得,和老师认识是在上世纪五八年前后。夏日逢场,姐姐买了一顶新草帽,浅黄色,在阳光下闪闪亮亮的,很好看。她说,要是能在草帽有朵花就好了,可惜没人会画。旁边有人指点,这巷子里就住着一位大画家,你们不知道?当年,少不更事,拿着草帽,贸然找到胡老师家。老师画余,正搁笔休息,得知来意,说声“好的”,随即提笔,仔仔细细画了一朵牡丹,端详了一会,又在旁边画了一只凤凰。俯身对我说:好了,这叫“凤凰戏牡丹”。我说了一声谢谢,拿着墨色未干的草帽,转身飞跑出去显摆去了。回想起来,当年他已是知名画家了,而我仅是一个楞懂儿童,无论年龄还是身份,差距之大,自不待言,而他却把第一次造访的我当着朋友。
       进入初中,我迷上绘画,一有机会就临摹从邻居那里借来的《芥子园画谱》。毕竟是自学,不入门径,胡乱涂鸦而已,苦于没有进展,遂欲拜师学艺。后来得知,胡老师偶有闲暇,就在他家附近的茶铺喝茶。于是我便经常出入茶铺,以期“偶遇”。果然,竟有多次“幸会”。拿出习作,请胡老师点评斧正,并说明拜师之意。开始胡老师,也以“你还小(当时我仅十三四岁),要好好读书”等多种理由婉拒。无奈,我使出软磨硬泡的功夫:只要有时间就去茶馆,看见胡老师,我不吭不哈,不说不笑,往他身后一站,直到他喝完茶走人。有一次,胡老师拿着一张题名《古高台山图》(至今还清楚记得,画的是青城山五洞天的景色)的画作,和茶友同赏后,准备去青城山。当时没有交通工具,全靠步行前往。我也不说话,跟定胡老师,亦步亦趋,一直走过沙沟河元定桥(当时还是木质廊桥)。可能是我的虔诚感动了胡老师,这时才应允收下我这个徒弟。
       现在想回起来,真是惭愧。从古至今,收徒都要行拜师礼,学生都要孝敬老师拜师礼物。就连倡导“有教无类”的孔夫子,收徒也要10块腊肉。而我软磨硬泡,仅凭几张习作,胡老师就收下我这个弟子。可见老师何等惜才,何等大度啊。看看今天,社会上的兴趣班,教绘画的,教钢琴的,每课时收费动辄几百元、上千元。这些乱象,且能与胡老师无意金钱、爱徒惜才的高风相比!
      后来因工作需要,胡老师调到县上,在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工作。每到周六,风雨不误,我打着赤脚,带着习作,步行到县上,请他点评习作,聆听他的教诲,就住在他家习画,周日下午再返回石羊。
       记得第一次到他家,雷老师就说:你不要见外,这里就是你的家。又拿出珍藏的照片指指说:你看看这时谁呀?原来,解放初期,我曾经在石羊的“建新幼儿园”上学,雷老师是幼儿园的教师。照片正是我和班上小朋友们坐在地上的合影。就此,我的拘束感完全解除。在我的心里,胡老师和雷老师,就是我的父母。他们待我也如同亲人一般。
       那段时间是我初二、三,到高中的学习阶段,也正好是三年困难时期,吃不饱,穿不暖。城镇居民粮食限量,每人每月才配18-21斤口粮,什么都凭票供应,根本没有什么荤腥。吃野菜,吃观音土,好多人两腿浮肿。我家里穷,只有老母和我,孤苦伶仃,相依为命。老母没有工作,靠帮人做零工、带小孩,挣几个钱过日子。别说买宣纸笔墨(当时卖的都是再生纸,市面上根本就没有宣纸卖),就是吃饭的钱,都是问题。胡老师家日子也过得十分艰难。我去了,吃的住的,全用老师家的,甚至笔墨纸砚也用胡老师的。也就是在胡老师家,我第一次用上宣纸。有一次胡老师打好浆糊,准备托画心,一转身,浆糊找不到了,后来发现被他的儿子偷偷吃了。儿子饿着,也要给我吃。要知道,正是人人饿肚子的三年困难时期啊!
       胡老师教我学画,耐心仔细,从不保留。他常常将他珍藏的张大千的画、他们师兄弟的画、一些古画和珂罗版山水画册拿出来点评赏析,给我讲解。记得有一本册页,是解放前夕,他们大风堂弟子分别前,每人在册页上画一张山水或花鸟,做的纪念册。册页装潢十分考究,每幅画都是那么精美,让人爱不释手。还有很多张大千和其兄长张善孖的生活照。印象最深的是张善孖蹲在地上端盘喂虎的照片。还有一张叶浅予的淡彩速写。画的是张大千用胡须蘸墨正在画一个老头,画面题款是“胡子画胡子”。
合影.jpg
胡老师早年和大风堂师兄弟的合影
(前排左2为胡立,左3为张大千的女婿萧建初)

       我主要向胡老师学画山水,临摹画稿。画完交给他,老师总是要从布局构图,用墨用色上一一点评。胡老师不善言辞,喜欢在我的习作上,直接用笔修改,示范。
       到胡老师家学画,当面求学,机会难得。我常常画着画着,就沉迷其中。老师家旁边就是群众艺术馆。画室中有一些石膏像和画架。蜗居石羊,我如同井底之蛙,从来没有见过石膏像,没有这么好的学画条件。除了在胡老师家临摹画稿外,有时也去群众艺术馆画室画石膏像。记得一次,我对着大卫的石膏像写生,不知不觉,已到午夜。胡老师一直没睡,等我回家睡觉。久等不回,便披衣过来,说道:“不是一个晚上就能把画学好的,慢慢来吧。”然后关灯,拉着我离开画室。这句话,就像在昨天一样。我理解老师意思是:要画好画,靠一时突击熬夜是不行的,要长期慢慢修炼。
       胡老师不善言辞,不好交往,把全部身心都放在画事上,砚田笔耕,终身不辍。有一年夏天,去胡老师家,看见墙上桌上,工笔写意,中堂横幅,大大小小,画了好几十幅荷花。原来,离堆公园内,近日荷花盛开,胡老师多次临池写生,反复研习。就以胡老师当时的功力,画荷花早已小菜一碟。而胡老师依旧兢兢业业,勤奋笔耕,依然不肯稍有懈怠,为我学画树立了无言的榜样。

胡立与雷良玉.jpg
胡老师和雷老师共同研讨画技

       在老师的影响和指导下,我的画技大长。在一次三县(灌县、郫县和彭县)迎春画展上,我的国画《霜天早读》获得好评。这次画展后,不知道谁倡导的,县上成立了一个类似沙龙的美术活动小组。也不知是因胡老师的举荐,还是我的展品《霜天早读》起的作用,一天学校通知我到县文化馆美术活动小组报到。记得活动小组有县文化馆的陈大和、胡老师,有中学美术老师雷启厚、王纯嘏、李存高,有电影院的郭某(郭贵臻?名字记不清楚了,是画电影宣传画的)和工艺美术社的宋宇超(画油画的)等等。我是被吸纳进去的年龄最小的唯一在校学生。美术沙龙每个周日下午活动,每次一两个小时,地点就在县文化馆。文化馆在离堆公园内。胡老师家就在现在的“四川巴蜀神木艺术馆”二楼。当时的楼房没有现在装修“豪华”,稍显破败。房檐下是长廊,有一个向外突出的阳台,约有十多平米,正好被楠木树的浓荫遮蔽。凉台是夏日饮茶聊天的好去处,于是美术沙龙就经常在此活动。大家除了畅聊与画事有关的内容外,天南海北,新闻八卦都聊。诸位都是灌县画界前辈,每次活动,我都坐在角落,洗耳恭听,使我获益匪浅。可惜,美术沙龙从诞生起,人就没有到齐过,大概聚会4-5次后,参与者渐渐稀少,到最后自行消亡,无疾而终。

未标题-2.jpg
胡老师与家人

       上高二时,我又遇上另一位恩师——我的班主任。他发现我学习不好,不是脑子有洞,而是偏科,整天画画去了。记不清班主任找我谈过多少次心,要我端正学习态度,改正偏科的毛病,把各科成绩都搞上去。我很快便成为班上“后进转化成先进”的典型,各科成绩大进,全面丰收。高三毕业,经过反反复复,犹豫再三,在班主任的建议下,最后决定报考理工专业。就这样,背离了初衷,弃画从工,混进了大学。
       离别家乡前,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向胡老师告别。以为胡老师至少要问问:为什么要读理工专业?然而,胡老师什么也没有说,只问了一句:你那里有我的画吗?我说没有。胡老师立即展纸挥毫,为我画了一幅写意山水,题款钤印。我双手接过画纸,一看款识竟是“某某小弟惠存”(我和他应该是长幼两辈人啊)。我手捧画作,强忍泪花,半天无语。
       上了大学,到走上工作岗位,与胡老师联系渐渐少了,最后完全失联。时光荏苒,我也到不惑之年。文革后期,携家小回乡探亲。几次去公园文化馆寻找胡老师,公园早已物是人非。听说已经搬家,搬到何处,不得而知。一日闲游,走到公园后门(当时公园和索桥景区还没有整合成一体),意外遇见胡老师独坐在门边。师生偶遇,相顾无言,分外尴尬。时隔十多年,老师已经满脸皱纹,两鬓斑白,苍老了许多。我惶不择言地问到:“胡老师,你怎么在这里?”胡老师淡淡地说:“这里风景好,我喜欢看这些山水。”我久立老师面前,师生二人,尴尬无语,许久才默默挥别。原来,文革中胡老师也遭到冲击,此时,这位张大千大师的高足,已不能画画,仅是一个公园的看门老头而已。
       后来,又有多次回乡探亲的机会,都没有敢去看望胡老师。一则是因当年追随老师学画,不能敬业研修,有始无终;二则,老师文革中遭受冲击,都没有前去看望过他。虽远在外地,不能成为原谅自己的借口。

       送走聿庐主人,残荷雨沉思良久:有人说成功的四大要素为“天才、勤奋、良师、机遇”。对此,残荷雨不敢完全苟同。但,良师如好风、如灯塔,在学生艰难的航程中,一路相送,却是成就学生的巨大动力。今天活跃在画坛的大师、画家,很多是“大风堂”一代或二代传人,就是例证。人事茫茫,众生如蚁。聿庐主人与胡先生师生一场,也是难得的缘分;胡先生诲人不倦、爱徒如子的师长风范,在今天更是难能可贵的;胡先生虽已功成名就,依旧勤奋笔耕,实为后世楷模。而聿庐主人,心猿意马,学不专务,事业无成,叫人惋惜。






胡立与雷良玉.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5-5-24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这样的本土文化应该多多挖掘,相当有价值,吾虽不会丹青,但对胡立老师及古堰的画家和丹青高手向来是尊敬的,也与许多画家是朋友关系,感谢楼主分享聿庐主人和胡立老师的故事,有机会和条件要继续多多挖掘!!!!: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15-5-24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白云淡风轻抚 发表于 2015-5-24 22:27
好,这样的本土文化应该多多挖掘,相当有价值,吾虽不会丹青,但对胡立老师及古堰的画家和丹青高手向来是尊 ...

谢谢关注。我也认识胡立先生和都江堰一些书画界的朋友,正如白云老师所说,都江堰的历史掌故应该多多挖掘。有很多前辈是令我们景仰,只得我们学习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5-24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关注。我也认识胡立老师和都江堰书画界的一些朋友。正如白云老师所说,都江堰的历史掌故应该多多挖掘。很多本土的前辈令人景仰,值得我们学习。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5-5-25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多坎坷,命运好像是上帝之手在安排。

2020年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5-5-25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这样的本土文化应该多多挖掘,相当有价值,吾虽不会丹青,但对胡立老师及古堰的画家和丹青高手向来是尊敬的,也与许多画家是朋友关系,感谢楼主分享聿庐主人和胡立老师的故事,有机会和条件要继续多多挖掘!!!!


同意云老师观点,精华帖!

2015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5-5-25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我已经有两次向老师示好,并其回复未能受到老师的理睬(不信你去查一下你的贴子),显然老师眼目中我等是一些凡夫俗子,不值一顾了!再不,就是我那里得罪过先生。让人有一种热脸贴在冷屁上的感受。无论怎样,先生的这篇贴子也算得上好文章,值得一读,并有同感。

发表于 2015-5-25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尊师重道

2022年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发表于 2015-5-26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胡立先生应该是张大千在大陆的关门弟子,可叹是,政界的纷争使大千没有再回到故乡。
胡立先生豁达、乐观的性格使他平稳度过了政治风浪,对待后生,还有如此呵护之善举,实在是令人钦佩。

发表于 2015-5-26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立老师是那个时代知识界艺术界人士的代表,一个执着,不善言辞,学生吃饭儿子喝浆糊的好老师,感人之至。
聿庐主人年少好学,虽未学成、另有建树、不忘师恩,是有心人,或后发有力。
残荷雨先生文笔生动流畅,不紧不慢中人物跃然纸上,传记文学需要客观与气定神闲的人生领悟在文中展现出来了。
观后,像看到两三代师友淡笑风生,漫步向前......有回味。

 楼主| 发表于 2015-6-2 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折耳兔 发表于 2015-5-25 08:24
人生多坎坷,命运好像是上帝之手在安排。

是的,我也有同感。儿时的志向,年长后能够兑现的有几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6-2 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sunfly 发表于 2015-5-25 08:31
好,这样的本土文化应该多多挖掘,相当有价值,吾虽不会丹青,但对胡立老师及古堰的画家和丹青高手向来是尊 ...

谢谢。真的是:世事无常,人生难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据聿庐主人讲,在向胡老师学画的五年中,他不仅学习作画,更学了胡老师的为人。可惜,没有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15-6-2 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梦成韵 发表于 2015-5-25 12:08
我记得我已经有两次向老师示好,并其回复未能受到老师的理睬(不信你去查一下你的贴子),显然老师眼目中我 ...

啊啊,且敢且敢。心梦成韵老师误会了,这里,真诚地向老师道歉。忙于俗务,有好长时间没有上网。我本草根,哪敢有半点傲气。愿与老师不仅在网上,也在现实中成为挚友。

 楼主| 发表于 2015-6-2 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楼主| 发表于 2015-6-2 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 发表于 2015-5-26 20:54
胡立先生应该是张大千在大陆的关门弟子,可叹是,政界的纷争使大千没有再回到故乡。
胡立先生豁达、乐观的 ...

其实,张大千先生是热爱祖国的,也想回国。周总理曾多次派张的女儿女婿与他沟通,可能是因在敦煌临摹壁画引起的纷扰,误会太深,一直未能回国,实为憾事。
聿庐主人向胡老师学画期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人人都在饿肚子。聿庐主人到他家学画,管吃管住,甚至笔墨纸砚,今天社会上的美术班,哪一个做得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6-2 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不颠东 发表于 2015-5-26 23:20
胡立老师是那个时代知识界艺术界人士的代表,一个执着,不善言辞,学生吃饭儿子喝浆糊的好老师,感人之至。 ...

啊啊,胡老师德艺双馨,聿庐主人不忘师恩,都叫人难忘。至于文笔,实在是一般般,老师一写,搞得我不好意思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