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三剂药治疯牛 A股中期见顶差三条件结合此前部分蓝筹为主的标的融资率下调,此轮监管可谓“老大、老二各领一巴掌”。但鉴于老大挨打似乎更加相对频繁,近期也已经有所收敛,此次“教育”对于一贯傲娇宠溺的小儿子冲击更大。
http://mat1.gtimg.com/finance/limeizhang/observer/image/comment.png11 人评论
近期市场中一些涉嫌市场操纵以及涉嫌内幕交易的案例,其疯狂表现触发了监管再出手,个股黑天鹅事件频发成为加大市场波动幅度的最大隐患。
杀鸡儆猴,诸猴收手。我们此前预计了监管会以“杀鸡儆猴”的方式进行,力求肃清市场风气的同时,尽量降低对市场繁荣的影响。从监管的方向和抓手判断,严查市场操纵剑指“妖股”横行的中小板和创业板;清理券商数据端口实际为之前禁伞工作的落实,旨在规范两融之外的融资盘。结合此前部分蓝筹为主的标的融资率下调,此轮监管可谓“老大、老二各领一巴掌”。但鉴于老大挨打似乎更加相对频繁,近期也已经有所收敛,此次“教育”对于一贯傲娇宠溺的小儿子冲击更大。
监管三剂药方专治疯牛。涨的快、涨的多未必是病,企业发展快、转型成功,反映在针对预期定价的股票市场,当然会大涨特涨。但无脑涨、无脑疯,靠编故事、画大饼忽悠市场,那就不仅“纯属道德问题”,而且是病。是病,就要开方子。我们预计,未来应对市场的疯牛,“关水、发股、查违规”这三大市场化药方仍将是主旋律。无论从简政放权来看,还是从依法治国来看,本届政府最大的特点是更加强调“市场化”手段。传统的喊话、行政化命令等手段逐渐减少,通过增加股票市场供给、遏制高风险和违规资金进入、严格查处市场交易中的典型违法案例,将是未来监管专治各种疯牛的药方。
药方一:关水
应防范贷款入市和养老金加杠杆入市。
市场中,投资和投机,有时就像儿歌中的“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但有几类事件,是绝不应发生的:其一,银行贷款进入股市(这里,银行贷款和银行理财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如果未来发生了贷款大规模进入股市的现象,我们预计会触发又一次监管核查;其二,老百姓养老钱不应该加杠杆进入股市(这里,不是养老金不能进入股市),所以,两融前置了投资者适当性检验,后置了个股融资抵押率风控,但“伞形信托”等场外配资模式,前置和后置风险控制条款仍有游离监管之外的嫌疑。由此,禁伞等场外资金加强监管的趋势,不会改变,但并不代表要熊不要牛;当然,如果出现了信贷资金入市的迹象,预计监管层也会加以整治,当然,不排除预防性的加强防范信贷资金入市相关政策出台。
药方二:发股
应把股市繁荣提升到国家金融战略的角度。
产业转型需要市场繁荣,银行已经力不从心:市场主导和银行主导是典型的两类金融体系。转型期,银行主导完全无法解决国企改革的定价、激励问题,无法,也无力完全解决融资问题;银行主导也很难有效解决新兴产业融资问题。
二级市场的繁荣归根到底要落到一级市场的扩张:当前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实体经济的资金似乎正在流向股票(二级)市场,随之而来的批评是抑制了产业发展和升级,殊不知,待上市门槛降低、上市流程缩短、上市速度提高之后,受益最大的是产业资本、实体经济,因为他们的收益不仅包括,而且远不止二级这点差价。
二级要健康的繁荣,而不应是透支后不堪重负的泡沫:万众创新、园区复制、产业基金,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均是为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壮大铺路,股票一级发行才刚开始,二级疯牛就风险积累后爆发,也不利于产业转型和升级。
药方三:查违规
股市繁荣有利于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有利于居民财富效应发挥,前提是健康繁荣,不要被违规者利用。
并非所有的投资者都知道,好公司和好股票并非同一概念,更何况新杀入市场的“大爷大妈和85后90后”。投资应是分享企业成长的收益,此谓财富效应;筹资应是促进企业成长的动力,此谓资产负债表修复。好的投资者和好的企业一样,都是市场的宝贵资源,违法、违规事件的查处,正是防止企业想歪、投资者做歪,维护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不论主力资金对此轮监管反应如何,短期市场的疯牛很难延续了。一是来自市场内生的调整驱动,前期疯涨时的获利盘终于等到了收割机会;二是监管不见疯牛变慢牛、妖股变“黑天鹅”绝不收手;三是证监会22日核准了今年第七批IPO,共23家,其中包括市场关注已久的中国核电。
短期风格可能再次切换到蓝筹
催化剂是本次六类操纵市场严打,驱动力是下半年有望落地的几件事:一是深港通。尽管深市通的标的相对沪市通将更加多样化,但从估值角度看,蓝筹依然更有吸引力。二是养老金入市。养老金入市后配什么?这个问题毫无悬念是蓝筹。三是A股纳入MSCI。一旦此事落地,将成为A股投资风格转变的历史性一步。海外市场的价值投资逻辑将逐渐渗透到A股的血液中。那么蓝筹是否会重回疯牛呢?至少我们看到了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两融内外盘的见顶。两融规模已逾2万亿,理论约为3万亿;券商之外的融资盘目前为1.5-2万亿,这部分可能很快被砍掉,预计其中相当一部分会转入券商两融中,意味着3万亿空间所剩已经相当有限。
中期调整后成长板块东山再起
成长板块不会、也没必要“挥刀自啥”,调整之后仍会雄起。其一,优质标的的大众情人地位不会变:这些板块标的相对更小,优质标的集中持仓也是难以避免的客观现实,本属正常;但集中持仓之后,如果涉嫌内外勾兑、操纵股价、过度市值管理或利益输送,则相当于借助有利地位跨越了红线。其二,二三季度不乏成长板块催化因素,包括各类产业发展规划细则落地预期、“十三五规划”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预期等。
中期顶何时出现?至少需要三个必要条件
当前谈市场的中期顶为时尚早,我们认为中期顶出现至少需要三个必要条件。其一,资金由当前的实体经济迁移到金融(股票)市场的趋势发生逆转,这一条件发生可能伴随着IPO、增发等规模远超增量资金入场的规模,市场从增量逻辑再次转入存量逻辑。其二,多个典型新兴产业公司的想象空间遇到天花板,或多个典型新兴产业公司的转型路径可行性被证伪,这两个事件将导致转型成长的逻辑重回成熟增长的逻辑,市值逻辑重回估值、收益逻辑。其三,国企改革大规模推进,改革预期兑现,改革逻辑重回“地心引力”逻辑。